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源達研究報告:潮玩千億賽道空間廣闊,文化與全球化打開成長天花板

2025-08-26 20:17

  來源:源達

  投資要點

  行業步入發展新階段,創新驅動特點凸顯

  當前,行業正處於發展期與成熟期的過渡階段,創新驅動的作用愈發凸顯。IP創作不再限於單一藝術風格,而是深度融合國風文化、二次元、科幻、潮流藝術等多元素材。科技融合成為產品體驗升級的重要推手,AR/VR交互、AI個性化定製、數字藏品等創新應用不斷拓展潮玩的體驗邊界。商業模式也持續迭代,從盲盒為主發展到預售、眾籌、會員制、二手交易平臺等複合體系。同時,中國潮玩企業逐步擺脫傳統代工角色,向價值鏈上游攀升,東莞、深圳等產業帶已從「世界工廠」轉型為「IP創新策源地」,涌現出一批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原創IP和品牌。

  文化賦能與商業創新共振,IP授權與原創設計雙輪驅動

  頭部企業通過「自有IP+授權IP」構建龐大IP矩陣,如泡泡瑪特持續孵化LABUBU、MOLLY等原創IP並推出動畫深化內涵,52TOYS則擁有35個自有IP及80個授權IP,依據IP特性打造產品。在商業創新的推動下,品類創新與技術融合持續激活市場。潮玩產品早不再侷限於盲盒與手辦,已擴展至拼裝積木、毛絨玩具、卡牌、衍生周邊等多元品類,覆蓋全價位與多場景消費。泡泡瑪特推出融合香氛、抱枕等多種品類,52TOYS產品線涵蓋可動玩偶、變形機甲等六大品類超2800個SKU。IP來源也日趨多元,除經典動漫外,文旅文博、網絡達人、體育競技及遊戲IP等新領域IP正快速崛起。

  潮玩市場規模實現指數級跨越,增速領跑新消費賽道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潮玩零售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87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019年的19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2.8%。即便在全球經濟波動背景下,預計到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仍將攀升至448億美元,顯示出穿越經濟周期的強勁韌性。這一增長在亞太地區尤為顯著,而中國已成為全球潮玩市場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中國潮玩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63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34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4%,遠超傳統玩具行業。中國潮玩市場未來仍具廣闊空間,預計2022至2026年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24%,2026年零售額有望突破1,101億元。

  投資建議

  建議關注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

  風險提示

  建議關注市場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全球經濟波動的風險。

  一、行業概覽:Z世代驅動,潮玩成為文化與消費新賽道

  1.潮玩定義與屬性解析:重塑玩具邊界的情感消費新載體

  潮玩,全稱潮流玩具,也被稱為「藝術家玩具」或「設計師玩具」。它起源於上世紀末,最初僅為小眾的藝術創作形式,如今已發展成面向14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的大眾消費品類。潮玩以潮流文化為核心,融合多元藝術與設計元素,品類豐富,覆蓋盲盒、手辦等多種形態。相較於傳統玩具強調的可玩性與益智功能,潮玩更側重於收藏價值、IP文化屬性與情感共鳴,發行常採用限量策略,凸顯其獨特性和藝術附加值。

  1潮流玩具產品分類

資料來源: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2.潮玩受眾不斷擴展,產品矩陣持續豐富

  起源於上世紀末中國香港的潮玩,已從最初小眾的設計師玩具,演進為覆蓋全年齡段的大眾消費領域,形成了「兒童-青少年-成人」的三級消費結構。據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仍是核心消費力量,佔比38.4%,其消費行為呈現出以自我表達、社交屬性和文化認同為核心的「情感化三特徵」;與此同時,消費羣體不斷拓寬,30-45歲中年用户客單價高出平均水平40%,而15-25歲女性則佔據毛絨玩具消費的65%,顯示出多元且高價值的市場需求。在這一趨勢推動下,2024年中國潮玩市場規模已達727億元,增速26%,並預計2029年將佔據全球市場的27%。產品方面,盲盒雖仍佔35%市場份額,但其主導地位正被增速超50%的手辦、BJD娃娃和卡牌等品類所稀釋,尤其是國潮IP產品如《哪吒》手辦預售首日訂單突破10萬件;「谷子經濟」借跨界聯名迅速崛起,如迪士尼達菲系列實現銷售翻倍。行業未來將延續IP多元化、技術融合與全球佈局的趨勢,不斷推動潮玩文化走向更廣闊的公眾視野

  1:潮流玩具與傳統玩具概念分析

潮流玩具

傳統玩具

設計理念

藝術化表達:融入設計師、藝術家的獨立創作理念,或基於文化娛樂IP進行二次設計,風格前衞且限量發行。
IP驅動:消費者購買決策高度依賴IP價值。

功能優先:設計注重安全性、耐用性及適齡性,依據常見的形象進行設計,缺乏藝術表達。

價值屬性

多重文化價值:包含藝術價值、情感價值、社交價值及收藏價值。
溢價空間:價格不完全由生產成本決定,部分稀缺款可通過拍賣或二手市場升值。

實用價值為主:價格與生產成本直接相關,通常不具備收藏溢價。

目標受眾

主要面向14歲以上年輕潮流人羣,尤其是注重個性表達、藝術審美的成年消費者。

以14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為主,設計需優先考慮安全性、適齡性和教育性。

主要類別

盲盒公仔、手辦、模型、積木、毛線、扭蛋卡牌等。

益智玩具、體育玩具、娃娃、户外玩具和電動玩具等。

  資料來源:頭豹研究院,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1. 行業步入發展新階段,創新驅動特點凸顯

  中國潮玩產業已步入從「發展」向「成熟」過渡的關鍵新階段,創新驅動成為最顯著的發展特徵,其完整演進脈絡可清晰劃分爲「萌芽-啟動-發展-成熟」四大階段。產業最初萌芽於20世紀90年代香港街頭文化,以藝術家玩具和設計師玩具為載體,長期作為小眾藝術收藏形態存在,消費羣體有限,產業規模較小;真正的啟動期始於2016年,泡泡特推出MOLLY星座盲盒系列,創新性地將IP內容、設計師玩具與盲抽玩法相結合,徹底打破圈層壁壘,實現「4秒售罄」的市場神話,吸引資本與創業者大規模進入,推動產業從小眾收藏走向大眾消費;2021年起行業進入發展期,呈現爆發式增長和多元化演進,原創IP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產品品類從盲盒擴展至手辦、BJD娃娃、雕像、卡牌、「谷子」周邊等多元形態,消費羣體也由Z世代年輕用户擴展至全年齡段,並形成情感消費、圈層認同、收藏增值等新型消費邏輯。

  當前,行業正處於發展期與成熟期的過渡階段,創新驅動的作用愈發凸顯。IP創作不再限於單一藝術風格,而是深度融合國風文化、二次元、科幻、潮流藝術等多元素材;科技融合成為產品體驗升級的重要推手,AR/VR交互、AI個性化定製、數字藏品等創新應用不斷拓展潮玩的體驗邊界;商業模式也持續迭代,從盲盒為主發展到預售、眾籌、會員制、二手交易平臺等複合體系。同時,中國潮玩企業逐步擺脫傳統代工角色,向價值鏈上游攀升,東莞、深圳等產業帶已從「世界工廠」轉型為「IP創新策源地」,涌現出一批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原創IP和品牌。

  成熟期階段的另一典型特徵是產業協同與全球化佈局加速。2024年廣東省玩具協會潮玩分會的成立,標誌着行業走向規範化和生態化。龍頭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精耕細作,更通過海外參展、跨境合作、本地化運營等方式進軍全球,推動中國潮玩文化輸出。可以預見,未來行業將在IP矩陣化、科技融合、全球市場三大維度持續突破,實現從千億規模到品質創新的跨越發展。

  2:中國潮流行業競爭層次分析

資料來源:頭豹研究院,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二、行業情況:IP與設計為核心價值,上游決定競爭壁壘

  1.文化賦能與商業創新共振,IP授權與原創設計雙輪驅動

  IP作為產業生態的核心,貫穿於產業鏈各環節,主要包括內容IP與形象IP兩大類。內容IP源自動畫、漫畫、遊戲、小説、影視等成熟作品,憑藉豐富敍事和原有粉絲基礎,有效降低開發與運營風險,但授權多非獨家且存在期限約束;形象IP則多由設計師或企業自主創作,依賴獨特設定和持續營銷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頭部企業通過「自有IP+授權IP」構建龐大IP矩陣,如泡泡瑪特持續孵化LABUBU、MOLLY等原創IP並推出動畫深化內涵,52TOYS則擁有35個自有IP及80個授權IP,依據IP特性打造產品。IP來源也日趨多元,除經典動漫外,文旅文博、網絡達人、體育競技及遊戲IP等新領域IP正快速崛起,如《黑神話:悟空》等遊戲IP憑藉龐大年輕羣體和跨界聯動成為增長新引擎。

  在商業創新的推動下,品類創新與技術融合持續激活市場。潮玩產品早不再侷限於盲盒與手辦,已擴展至拼裝積木、毛絨玩具、卡牌、衍生周邊等多元品類,覆蓋全價位與多場景消費。泡泡特推出融合香、抱枕等多品類的「味便利店」,52TOYS產品線涵蓋可動玩偶、變形機甲等六大品類超2800個SKU。同時,AR、AI等新技術應用顯著增強潮玩互動性與功能性,如樂高推出AR音樂視頻套件LEGO Vidiyo,融合實體拼搭與虛擬體驗,拓展了潮玩玩法邊界。值得關注的是,科技應用正在重塑消費體驗,AR技術讓靜態手辦通過手機屏幕「活」起來,AI技術則實現個性化定製設計,為潮玩注入全新生命力。

  2:中國玩具市場部分熱門IP匯總

分類

企業

形象IP

泡泡特,TOP TOY,名創優品,尋找獨角獸,52TOYS

內容IP

迪士尼,環球,華納兄弟,孩之寶,網易,騰訊企鵝影視

  資料來源:廣東省玩具協會,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文化賦能同樣深刻影響着IP價值塑造。國潮文化的興起推動傳統文化IP與潮玩深度融合,敦煌博物館、故宮文創等文化IP授權產品備受追捧。Z世代對文化認同的強烈需求,促使潮玩成為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的重要載體。這種文化賦能不僅體現在產品設計層面,更貫穿於營銷推廣全過程,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沉浸式體驗,構建起文化與消費的橋樑。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潮玩行業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除了傳統的盲盒模式,訂閲制、眾籌定製、限量預售等新模式不斷涌現,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二手交易市場的繁榮進一步拓展了潮玩的價值鏈條,某些限量款潮玩在二手市場中溢價超過10倍,成為真正的「社交貨幣」。這種價值認可反過來又推動了原創設計的投入熱情,形成良性循環。

  3:泡泡瑪特海外銷售溢價率(單價為人民幣)

品類

單品

中國

泰國

韓國

美國

大陸

單價

溢價率

單價

溢價率

單價

溢價率

盲盒

Skullpanda聲音系列

69

81

17%

80

15%

121

75%

Dimoo今晚不準睡系列

69

81

17%

80

15%

121

75%

哈利波特開往霍爾沃滋系列

59

68

16%

69

17%

106

80%

衍生品

Dimoo動物王國系列手機殼

129

232

18%

148

15%

199

54%

Labubu春天野在家挎包

199

224

13%

212

7%

269

35%

Labubu FLIPWITHME 搪膠

499

574

15%

530

6%

603

21%

Molly 宇航員系列三100%

79

92

16%

90

14%

128

62%

高端線

Molly加菲貓400%

1,299

1,448

11%

1,420

9%

1,702

31%

Skullpanda巴斯奎特1000%

6,999

7,871

12%

7,500

7%

9,930

42%

平均溢價率

 

 

 

22%

 

12%

 

53%

  資料來源:泡泡瑪特全球官網,Bloomberg,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1. 市場規模實現指數級跨越:五年突破千億,增速領跑新消費賽道

  潮玩市場近年來展現出驚人的擴張速度與消費潛力,已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具活力的消費領域之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潮玩零售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87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019年的19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2.8%。即便在全球經濟波動背景下,預計到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仍將攀升至448億美元,顯示出穿越經濟周期的強勁韌性。這一增長在亞太地區尤為顯著,而中國已成為全球潮玩市場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中國潮玩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63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34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4%,遠超傳統玩具行業。未來市場仍具廣闊空間,預計中國潮玩市場2022至2026年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24%,2026年零售額有望突破1101億元。

  32020-2025年全球潮流玩具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億元)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2024年最新數據進一步揭示潮玩與傳統玩具市場的格局變化。國內傳統玩具市場規模為774億元,增速約4.6%;而潮玩規模已達763億元,增速高達29.8%,兩者差距迅速收窄。按此趨勢,潮玩有望於2025至2026年間超越傳統玩具市場規模。推動這一高速增長的核心,來自消費羣體的擴大與人均消費的提升。中國潮玩付費用户預計2025年達0.4億,2030年增至0.49億。月均消費也從2015年的27元上升至2020年的81元,預計2025年將達194元,2030年升至254元,呈現顯著的「量價齊升」趨勢,顯示潮玩正從興趣消費轉向常態化、高黏性消費。

  42020-2025年中國潮流玩具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億元)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消費羣體結構的演變是市場擴張的關鍵。潮玩徹底打破了玩具專屬兒童的固有認知,成年人已成為消費主力。中國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約2.64億人口構成核心客羣,但潮玩受眾正不斷跨代際延伸,形成覆蓋兒童、青少年和中年羣體的「全齡段消費」格局。這一「大童經濟」現象具有全球性:2023年美國43%的成年人為自己購買玩具,2024年第一季度成人消費額已達15億美元,超越學齡前兒童成為最大消費羣體;歐洲五大經濟體12歲以上人羣玩具消費佔市場28.5%;日本玩具市場也因成人化趨勢在2022財年首破萬億日元。

  5:2021年盲盒銷售佔中國潮玩市場比例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從產品結構看,盲盒雖仍佔據重要地位,但品類多元化已成主流。2021年盲盒佔中國潮玩市場28%,規模約96.6億元;預計2024年其規模將增至300.2億元,佔比提升至39.3%。泡泡特等頭部企業持續拓展大娃、萌粒、積木等新品類,TOP TOY、52TOYS推行多產品線佈局,垂直類品牌如澳捷爾(毛絨)、拼奇(積木)則深耕細分領域,形成「大眾品牌全品類+專業品牌精細化」的產業生態。產品形態也從靜態收藏延伸至動態可玩、科技互聯,在迴歸「玩」之本源的同時,強化情感價值與藝術表達,呼應消費者對「玩趣生活」的多元需求。

  區域市場方面,潮玩消費呈現顯著的地域集中性。華東、華南和華北等經濟發達地區引領全國消費,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貢獻超60%銷售。但隨着市場下沉與線上渠道完善,二三四線城市增長潛力正在釋放。廣東作為產業與消費雙中心,佔據全國近30%市場份額。渠道方面,線上線下融合已成主流。早期以專賣店、集合店為核心,如今電商與直播已成為重要增長極,如泡泡特2023年線上增長主要來自抖音,顯示出社交電商對潮玩銷售的強勁推動。

  6:廣東省玩具製造區域集羣

  資料來源:HKTDC,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潮玩市場的繁榮與消費者行為變遷緊密相關。年輕羣體尤其看重產品的情感價值與文化內涵,潮玩恰以「情緒消費」迴應這一需求。調研顯示,消費者購買動機主要包括收藏(48%)、悦己(32%)和社交(20%)。他們藉助潮玩完成個性表達、身份建構與社羣歸屬,這一消費邏輯顯著區別於傳統玩具強調的可玩與益智功能,也成為潮玩持續吸引成年羣體的關鍵。隨着消費者日趨成熟,其對產品設計、工藝與文化意義的要求不斷提高,也倒逼企業持續創新、提升品質,推動行業走向更高階的發展階段。

  1. 多重因素推動潮玩市場擴容,國潮IP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

  中國潮玩產業已形成完整而高效的產業鏈體系,這為行業的快速擴容提供了堅實基礎。一款潮玩產品從IP孵化、設計開發、生產製造到營銷推廣、渠道分銷,需要經過多個環節,而中國企業在每個環節均展現出獨特競爭優勢。廣東省尤其是東莞,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潮玩製造集羣。2023年東莞潮玩產值接近200億元,石排鎮更被譽為「潮玩之都」,匯聚超4000家生產企業與1500家配套廠商,產出全國八成以上潮玩產品,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在產業鏈的價值核心——IP生態方面,國潮力量正快速崛起。潮玩IP主要分為形象IP和內容IP兩類。過去依賴海外IP的格局正在被打破,越來越多中國原創IP進入市場。泡泡特、52TOYS、尋找獨角獸等頭部企業持續構建自有IP矩陣,推動國潮IP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數據顯示,泡泡瑪特頭部IP單個年銷售額可達數億元;52TOYS截至2024年已開發近2800個SKU,覆蓋逾100個IP,其中包括35個自有IP,充分體現了本土企業在IP儲備與創新上的快速進展。

  4:中國潮玩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領先全球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年複合增長率

中國

870

901

962

990

1,023

1,061

1,110

1,157

1,204

1,247

9.50%

亞太

1,931

2,078

2,265

2,365

2,433

2,504

2.615

2,740

2,875

3,027

4.90%

歐洲

1,760

1,871

2,044

1,929

2,140

2,216

2,316

2,423

2,527

2,630

4.20%

北美

90

888

1,002

963

1,087

1,127

1,192

1,256

1,317

1,378

4.50%

其他地區

845

865

941

959

1,049

1,161

1,276

1,396

1,522

1,655

4.00%

全球

6,312

6,603

7,214

7,206

7,732

8,069

8,509

8,972

9,455

9,937

5.10%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除IP外,製造、產品創新與渠道變革等多重因素也推動潮玩市場不斷擴容。製造環節中,東莞企業正在從OEM向ODM、OBM升級,具備全球競爭力;產品端,潮玩逐漸突破靜態擺件侷限,融入互動技術、新材料與迷你化趨勢,拓展使用場景;渠道端,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直播帶貨、快閃展會、社羣運營等方式豐富了消費觸點,進一步激活需求。

  總體來看,潮玩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完善的產業鏈基礎、創新驅動的產品迭代、全渠道的消費網絡,而國潮IP的崛起與滲透率提升則成為產業擴容的核心動力。未來,隨着本土文化與潮玩的深度融合,中國潮玩產業將在全球化舞臺上釋放更大增長潛力。

  1. 多元企業競逐新消費賽道,創新與渠道並重

  隨着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潮玩行業競爭格局日益複雜,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的競爭態勢。市場參與者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專業潮玩品牌(如泡泡特、52TOYS);二是傳統玩具企業轉型代表(奧飛娛樂);三是跨界零售商(如名創優品旗下 TOP TOY);四是海外品牌(如樂高、萬代)。截至2024年,全國潮玩相關企業已超4.9萬家,僅2024年前五個月新註冊企業就達3190家,同比增長34%,市場競爭明顯加劇。

  7:2021-2024中國潮玩行業相關企業註冊量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在競爭層面,頭部品牌憑藉先發優勢與IP矩陣依然佔據主導,但份額正被逐步稀釋。泡泡特的「內容驅動」模式以自有IP為核心,貢獻銷售佔比超過八成,形成較強壁壘;然而新興企業通過差異化切入細分市場,如「十九樓」專注古風潮玩、「摩動核」深耕機甲題材,培育出忠實用户羣。與此同時,國際巨頭亦加速滲透中國市場,迪士尼、美泰、孩之寶等通過自或聯名不斷推出潮玩產品

  8:2020-2025年中國年度授權商品零售額預測趨勢(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玩協,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商業模式逐漸分化為三類:IP驅動型(以泡泡特為代表,毛利率高但依賴持續研發與營銷投入)、渠道驅動型(以TOP TOY為代表,依託零售網絡規模化擴張,但自有IP不足)、混合型(如52TOYS,兼顧自有IP開發與渠道佈局)。盈利模式差異顯著:IP驅動型企業利潤率高但波動大,渠道驅動型利潤率低但穩定,混合型則在平衡中尋求突破。

  產品策略同樣呈現分化:泡泡特堅持精品化路線,均價偏高,強調收藏與稀缺性;TOP TOY定位大眾化,價格集中在39–69元區間,強調規模化觸達。盲盒仍佔市場主流,但頭部企業正拓展手辦、BJD、拼裝等新品類,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營銷方面,限量發售、聯名合作、社交媒體種草、線下體驗店等組合策略成為標配,推動品牌與消費者形成更深連接。

  整體來看,潮玩產業競爭正從單一產品銷售延伸至全產業鏈覆蓋:上游圍繞IP與設計資源展開爭奪,下游在新材料、新理念、新渠道上持續探索。隨着資本加速進入,行業正邁向整合階段,企業唯有在創新力與渠道力雙輪驅動下,方能在新消費賽道中突圍。

  1. 行業發展趨勢
  1. IP潮玩市場競爭新格局:頭部效應強化與創新多元並存

  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IP潮玩產業正經歷深刻的轉型。當前,IP的價值生命周期顯著縮短,以往一個熱門IP可以持續引領市場數年的情況已不復存在。Z世代消費者追求新鮮感和個性化,其注意力在眾多IP和品牌間快速轉移,這要求企業必須不斷提升IP的迭代速度與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頭部企業通過系統化的IP孵化與全球化佈局鞏固其領先地位。以泡泡特為例,自2018年起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陸續進入日韓、歐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顯著提升了品牌的國際影響力。2024年,泡泡瑪特營收同比增長106.9%,淨利潤增長185.9%,市值突破4500億港元,展現出強大的增長韌性。其核心策略在於構建「IP孵化+粉絲經濟」的閉環生態,通過「設計師扶持計劃」持續挖掘新鋭藝術家,目前原創IP佔比超過80%,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壁壘。

  9:2020-2025年泡泡特營業收入及同比增速(百萬元)

  資料來源:If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與此同時,垂直品牌憑藉敏鋭的市場洞察和快速的響應機制,在細分賽道中成功突圍。例如卡遊依託卡牌工藝持續創新,52TOYS以機甲設計形成差異化特色,FunCrazy與阿里魚合作的哪吒眾籌項目原定目標10萬元,最終籌得金額超過3200萬元,印證了垂類IP在精準受眾中的巨大潛力。這些品牌雖總體規模不及頭部企業,但憑藉靈活的運營機制和鮮明的風格定位,在特定領域建立起穩定的用户羣體和品牌認知。

  跨界力量的加入進一步加速了行業迭代與模式創新。互聯網平臺如哩、傳統動漫企業如奧飛娛樂依託原有IP儲備快速進入市場,推動競爭從產品層面向IP生態構建延伸。2025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通過投資併購切入潮玩賽道,如萬達電影聯合中國儒意投資52TOYS、閲文集團戰略投資「超級元氣工廠」等。這些舉措不僅為行業注入資本動力,也促進了IP、渠道與內容資源的整合,推動「IP+產業」融合模式不斷深化,例如《哪吒2》與西安大唐不夜城合作打造的全息劇場,門票預售3分鍾即告售罄,展現出文商旅協同的創新潛力。

  52025-2030年中國IP潮玩產業發展關鍵趨勢預測

趨勢維度

主要表現

影響領域

潛在挑戰

文化賦能

國潮IP主流化、傳統文化現代表達

產品設計、品牌價值

文化解讀的準確性、審美疲勞風險

科技創新

AI設計、虛擬潮玩、元宇宙商店

生產流程、消費體驗

技術成熟度、投資回報周期

全球化佈局

東南亞深耕、歐美高端突破

市場空間、品牌影響力

文化差異、本土化運營能力

可持續發展

環保材料、循環經濟模式

生產成本、品牌形象

成本控制、消費者接受度

產業融合

潮玩+文旅、+電競、+時尚

商業邊界、用户體驗

資源整合難度、協同效應發揮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從區域發展來看,產業呈現高度集聚特徵,創新資源和產業鏈能力持續向優勢區域集中。廣東作為潮玩製造與設計的高地,擁有超過全國1/4的相關企業,其中東莞更被譽為「中國潮玩之都」,顯示出傳統玩具產業基礎與新興潮玩文化的深度融合。海南、山東等地也在加速佈局,依託政策支持和文化資源培育區域特色IP。地方商場如成都天府紅憑藉「谷子經濟」轉型為熱門打卡地,反映出IP引流與城市更新、消費升級之間的協同效應正在增強。

  62025年中國IP潮玩產業主要競爭主體類型及代表企業

競爭主體類型

核心優勢

代表企業

主要策略

頭部品牌

IP資源、全產業鏈佈局

泡泡特、52TOYS

全球化擴張、IP矩陣建設

垂直品類品牌

細分領域專業度

卡遊、TOPTOY

差異化設計、圈層營銷

跨界玩家

原有業務協同

哩、萬達電影

資源整合、生態構建

  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1. 新技術深度融合,重塑產品體驗與產業範式

  近年來,中國潮玩產業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迎來深刻變革,AI正逐步滲透到設計、生產、攝影及營銷全鏈路,重塑行業的創新生態與競爭格局。作為行業「新地標」的潮玩中心,集中展示了AI在生成多樣化形象、優化設計流程、提升視覺表現等方面的多樣化應用,吸引大量年輕羣體參與體驗,顯出「技術+文化」跨界融合的新趨勢。在易琪等專業人士的推動下,AI科普課堂與實戰工作坊提升了創作者對生成算法、風格化調色、神經網絡等核心技術的認知與運用能力,不僅賦能設計效率躍升,也推動設計師角色逐步從執行者向具備全局能力的「AI視覺導演」轉型。

  從市場維度看,中國潮玩產業規模持續擴張,2023年已達約500億元,並保持年均20%的增速,預計未來五年內有望突破千億。在這一背景下,AI不僅加速產品迭代、降低創新門檻,也推動行業對人才能力模型的重塑——具備多技能融合、全局觀和跨界協作能力的「複合型設計師」正成為競爭關鍵。潮玩中心依託技術整合與資源協同,展現出從研發、製造到市場推廣的一體化優勢,逐步形成行業創新樞紐和跨界合作典範。

  10:VR與3D打印市場規模對比(億美元)

  資料來源:IDC、Wohlers Report,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儘管AI為潮玩行業帶來顯著增益,但其發展仍伴隨一系列挑戰。技術標準化、人機創作的邊界、創意同質化風險以及倫理規範等問題亟待系統應對。行業需在積極引入AI的同時,重視人文審美與科技之間的平衡,加強設計師在批判性思維、藝術理念和文化理解方面的培養,避免過度依賴技術導致創意退化。

  AI已不僅是潮玩生產的輔助工具,更是推動行業進入新一輪資源整合與生態擴展的核心驅動力。建議從業者主動擁抱技術變革,深化AI應用能力,同時強化跨界合作與創新交流,聚焦個性化、高品質的內容供給,在不斷融合科技與文化的進程中開拓潮玩新場景、新體驗,持續引領產業邁向高質量、高創新性的發展新階段。

  四、投資建議

  1、泡泡

  公司擁有覆蓋潮流玩具知識產權(IP)全產業鏈的綜合運營平臺,業務包括IP孵化與運營、潮流玩具與零售、主題樂園與體驗和數字娛樂。該公司的產品包括盲盒、手辦、球形關節娃娃(BJD)、MEGA、毛絨玩具和衍生品等。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收138.8億元,同比增長204.4%,淨利潤47.1億元,同比增長362.8%,業績遠超市場預期。公司擁有Molly、Labubu等四大超億級IP並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公司業績有望延續高增長態勢。

112020-2024 營業總收入(億元)

122020-2024 扣非歸母淨利潤(億元)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2、名創優品

  公司擁有兩個核心品牌,分別是名創優品和TOP TOYTOP TOY公司在2020年12月推出是提出潮流玩具集合店概念的品牌先驅且公司供應鏈優勢突出,具備成本優勢,平價高質形成競爭優勢,TOP TOY 跟隨名創海外店同步出海,利用自身渠道網絡迅速擴展海外市場,支撐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公司擁有三麗鷗系列、迪士尼系列、芭比、ChiikawaIP,形成了覆蓋全生活場景的IP矩陣,可滿足不同人羣消費需求,有望涌現更多暢銷單品。

132020-2024 營業總收入(億元)

142020-2024 扣非歸母淨利潤(億元)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五、風險提示

  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

  全球經濟波動風險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