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6 09:26
:內容編譯自carnegieendowment。
自獨立以來,印度構建半導體生態系統的努力並不一致,曾有過幾次出於良好意願卻屢屢受挫的嘗試。然而,2021年12月,印度再次嘗試孵化一個頗具規模的半導體網絡。這一次,一切進展順利,沒有遇到重大障礙。
印度半導體代表團 (ISM) 是聯邦政府電子和信息技術部 (MeitY) 下屬的主管機構,負責審查和篩選投資項目,並在印度實施半導體項目。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該代表團已批准了十個項目,旨在振興印度的半導體生態系統。這些項目涵蓋了塔塔電子私人有限公司宣佈的100億美元鉅額晶圓廠投資,以及美光科技累計投資超過27.5億美元建立組裝、測試、標記和封裝 (ATMP) 工廠。其他項目包括位於阿薩姆邦的外包半導體組裝和測試 (OSAT) 工廠;位於古吉拉特邦薩南德的兩家制造工廠;以及位於北方邦的一家半導體工廠。
2025年8月12日,四個新項目獲得批准,包括位於奧里薩邦的獨立封裝廠、位於安得拉邦的半導體制造廠以及位於旁遮普邦莫哈里的現有製造廠的擴建。儘管估計最初約100億美元的資金中,已有一部分已到位,但具體數額尚不清楚。
ISM啟動四年后,印度半導體生態系統似乎已迎來蓬勃發展的綠芽。本文將探討印度迄今為止半導體發展歷程的主要特點。
印度與中國做法的顯著差異
與印度一樣,中國也一直熱衷於培育強勁的國內半導體產業。中國此舉的動機被歸因於多種因素,例如追求技術自力更生的宏偉戰略、受到美國出口管制的刺激以及「設計淘汰」美國零部件的願望。然而,中國半導體市場被認為更具「內向性」,這或許是出於加速自力更生的追求,而非與市場上最優秀的半導體公司合作,而這些公司大多位於美國和歐洲。
另一方面,印度則採取了一種策略,吸引主要支柱企業(通常是美國企業)進駐印度。這不僅有利於支柱企業,也有利於其更大的供應商生態系統的遷移。印度也在其他領域嘗試了這種做法——它鼓勵蘋果公司將其相當一部分組裝業務和供應商生態系統遷移到印度;特斯拉和電動汽車(EV)也做出了類似的努力。
與此同時,印度一直在鼓勵國內企業投資新興的半導體中心和產業集羣,並瞄準小型製造單位和封測代工廠等業務。
在資本方面,中國也為半導體發展投入了更多資金,儘管從資金投入的總體規模來看,結果好壞參半。話雖如此,中國仍在尋求承擔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即打造自己的技術,而這些技術目前是半導體供應鏈中的瓶頸。
印度的努力正逐漸取得成效
鑑於參與方數量眾多,以及與其他國家激勵計劃競爭的壓力,將半導體供應鏈迴流無疑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在這方面,全球貿易的更大轉變也為印度提供了助力。例如,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在供應鏈迴流方面,印度是受益於美國貿易政策措施的前六大經濟體之一。排名超過印度的大多數經濟體都已經很好地融入了全球價值鏈。例如,作為美國貿易政策措施的主要受益者,越南已經加入了與中國等國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儘管美中貿易增速比兩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增速低30%,但像越南這樣的經濟體對美出口激增,這或許表明,這些供應鏈並不一定迴流到越南,而只是由於關税而延長和延伸。
這使得印度的進步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尚未加入任何主要的多邊貿易協定,例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甚至《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穆迪最近的一份報告強調,在半導體項目全球新投資方面,印度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家表現相當不錯。2025年4月宣佈的新電子元件製造計劃,可能會引發對更廣闊的電子生態系統的投資激增,從而推動該國上游半導體投資。
聯邦-州級流程已到位
在印度幾個邦發佈並迄今為止經過審查的所有半導體政策中——即古吉拉特邦、北方邦、卡納塔克邦、泰米爾納德邦、奧里薩邦、安得拉邦和阿薩姆邦——「合格」項目必須是獲得ISM批准的項目。項目一旦獲得批准,各邦就會相互競爭,提供高於聯邦政府提供的州級激勵措施。 (奧里薩邦的半導體計劃是個例外,該計劃也為未經ISM批准的項目提供激勵措施。)
這種結構與歐盟類似,歐盟的「歐洲芯片計劃」旨在「促進聯盟和國家層面現有資助項目之間更好的協調和更緊密的協同作用」。這也與美國的做法類似,儘管其順序似乎與印度相反。根據《芯片與科學法案》,申請人必須獲得「項目所在地州或地方管轄區提供的涵蓋激勵措施」,才能建設、擴建或現代化設施。
印度各邦競相提供激勵措施
衆所周知,邦級激勵措施獨立於聯邦激勵措施,行業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在自己選擇的邦開展業務。塔塔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TSAT)選擇在阿薩姆邦設立OSAT工廠的例子就很有啓發性。儘管在大多數人看來,阿薩姆邦(在此之前)並不是此類半導體投資的傳統目的地,也沒有最強大的財務激勵計劃,但 TSAT 仍選擇在阿薩姆邦進行投資。
古吉拉特邦成為領跑者
許多人認為,古吉拉特邦之所以被業內人士選為眾多半導體投資的聚集地,是因為自上而下的推動。然而,古吉拉特邦在吸引投資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可能源於以下原因:
專門的半導體政策:古吉拉特邦是第一個出臺專門半導體政策的邦。其他邦,例如卡納塔克邦,也曾出臺激勵計劃和政策來吸引電子行業的投資。然而,即使是其他邦的既有政策,也並非嚴格專注於半導體,而是面向更廣泛的電子行業。
集羣論:半導體行業在集羣中發展最為迅速,因為價值鏈上的關鍵參與者彼此相鄰。佔地約900平方公里的託萊拉特別投資區(Dholera SIR)被譽為一座專注的大型工業城市。卡納塔克邦、泰米爾納德邦和安得拉邦也參與了競爭,它們都擁有專門的電子和汽車製造集羣。然而,這些都是棕地集羣,並非專注於半導體,規模也遠不及Dholera SIR。僅憑其毗鄰古吉拉特邦兩個主要港口的優勢,Dholera SIR似乎已經搶先一步,超越了印度其他半導體投資目的地。
美光的投資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美光科技於2023年對印度(尤其是古吉拉特邦)半導體生態系統的投資,即使獲得了印度政府和古吉拉特邦的大量補貼,也改變了整個行業的格局。美光將其自身的供應商、次級供應商和其他參與者的生態系統帶到了印度。美光的投資也驗證了印度的半導體環境已為商業發展做好準備。
有效的項目執行:有時,這不僅僅是激勵機制的問題,還包括通過快速的項目執行實現的先發優勢。例如,從創造就業機會和工業化的角度來看,北方邦也是一個關鍵邦。這也是決定印度政治格局在每個選舉周期如何發展的關鍵因素。它提供了頗具吸引力的財務激勵措施,事實上,它是印度唯一一個在半導體政策下提供「印度政府批准的合格項目總成本 100% 的總體上限」的邦。儘管如此,北方邦並未引起任何大型半導體公司的興趣。將此與古吉拉特邦半導體政策中的「額外資本援助」進行比較。印度政府提供的資本支出援助率為 40%,低於泰米爾納德邦、奧里薩邦、卡納塔克邦和安得拉邦提供的 50% 的資本支出財政支持,與阿薩姆邦提供的 40% 的資本支出相當,很明顯,單靠財務激勵並不能決定一個邦的激勵計劃的整體吸引力。儘管卡納塔克邦於 2022 年與由半導體公司 Tower Semiconductor 和其他參與者組成的財團(稱為 ISMC)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但擬議的 30 億美元投資並未實現。
對開發新型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關注有限
受技術擴展/集成以及對功率、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推動,半導體設計和複雜性顯著增長。值得思考的是,是否存在機會在半導體價值鏈中創造另一個垂直領域,例如簡化現有的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目前僅有三家美國公司生產)。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歷史充滿了這樣的案例,表明該行業在面臨成本考量或滿足市場需求的壓力時,能夠開拓新的用例。
與此同時,新市場的開拓也推動了半導體供應鏈的創新。這種良性循環持續不斷,永無止境,例如高通的案例。隨着手機進入市場,手機制造商決心開發能夠讓人們通過手機相互溝通的技術。高通很早就意識到,芯片尺寸的縮小將帶來更強大的計算能力,進而帶來更強大的處理能力,以便在不同頻率之間傳輸通話數據(而其他廠商提出的系統則將通話數據在同一頻率上傳輸)。高通構建了實現這一想法所需的技術基礎設施。最終,高通成功獲得了一項關鍵專利,該專利涉及一種專用芯片,可以解讀不同頻率上的複雜信號。1 這是新興市場如何推動芯片設計創新的一個例子。這引出了下文關於如何探索某些新興市場以及如何在這些市場中創造新設備的觀點。
專注於為新型終端產品創造知識產權
因此,值得探討的是,印度企業能否開發出未來十年左右可能需要的下一代技術設備,而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跑者。人們常説印度擁有全球20%的芯片設計勞動力,但這部分勞動力通常遵循全球跨國公司規定的規範。在印度本土創造並擁有相關的知識產權仍然難以實現。雖然製造成熟的半導體節點也能滿足市場需求,但也應重點關注先進設備的開發,例如醫療診斷領域。醫療診斷設備包括利用傳感器、超聲成像技術以及神經接口技術(例如Neuralink等新型設備)的設備。
還需要處理這些設備收集的數據並進行解讀,例如提供診斷建議或建議第三方技術人員進行適當的分析。因此,投資下一代技術的研發,例如科技可穿戴設備與軟件的集成,或許是可行的。雖然這並非印度半導體協會(ISM)的任務,而是正在實施的必要產業政策的一項總體性議題,但必須與先進計算發展中心管理的設計關聯激勵計劃(Digital Link Incentive Scheme)協同考慮。
結論
目前,印度的半導體計劃已獲得回報。印度半導體制造協會 (ISM) 擁有 100 億美元的資金(其中部分資金可能尚未投入使用),在引導資源支持服務於半導體價值鏈各個環節的項目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這正是構建彈性供應鏈的初衷。其目標並非完全構建整個生態系統的每個部分,而是在價值鏈中構建足夠的彈性。
對於一個四年前從零開始的國家來説,在半導體供應鏈這樣一個複雜的行業中,當前的努力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儘管未來肯定存在挑戰,無論是將供應鏈擴展到印度其他地區,還是提升價值鏈,但印度半導體發展目前的軌跡預示着未來的光明前景。
參考鏈接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5/08/indias-semiconductor-mission-the-story-so-far?la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