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6 17:05
(來源:巨潮WAVE)
文 | 謝澤鋒
編輯 | 楊旭然
當巨頭們幡然醒悟,殺進一度無暇顧及的非洲市場,曾經的霸主便迅速深陷四面楚歌之地。這就是「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當下的處境。
華為發起專利訴訟,小米以超低價格「偷家」,榮耀強勢進擊,OPPO擬在埃及投建工廠,國內企業發起羣狼圍攻;國外還有飛利浦、高通、日本電氣(NEC)、日本JVC、美國SPT等企業輪番掀起專利侵權大戰,傳音可謂背腹受敵。
在這種複雜的局面下,其銷量、市佔率、業績三大指標齊齊下滑,一場巨震在所難免。
從傳音的處境也可以看出,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的核心技術,實際上仍由歐美日科技巨擘所掌控。芯片、操作系統乃至音頻、視頻編解碼專利等等,都被扼住咽喉。
有業內人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的廝殺,就是一場赤裸裸的專利大戰。
高通、諾基亞等老牌廠商仰仗「專利金礦」坐享其成,如高通每年僅靠專利授權,就足以賺取超百億的利潤。
目前能打破封鎖的僅有華為,純血鴻蒙、麒麟芯片、摺疊屏都已有突破進展。不過,由於歐美以安全為由,通過技術和政策進行封殺,這些技術在海外市場暫時難有用武之地。
中國手機品牌在海外的發展可謂是風生水起,但全球手機產業的命門仍被歐美巨頭鉗制。這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噩夢
某種程度上講,傳音當前在非洲的處境,是在重演華為手機曾經的遭遇。
「營銷鬼才」竺兆江另闢蹊徑創建的「非洲手機之王」,如今正陷入四面受敵之境,前有國內同儕如狼羣般蠶食其市場份額,后有世界科技巨頭兇猛的專利大戰。
輪番絞殺之下,傳音控股已有跌落跡象。根據Canalys發佈的非洲智能手機出貨量榜單,傳音控股市場份額從去年一季度的52%跌落至今年同期的47%,出貨量萎縮5%至900萬部,是TOP5陣營中唯一下滑的品牌。
而同期,小米出貨量上升32%,OPPO增加17%,榮耀暴漲283%,老對手三星也有7%的增長,他們正在組團分食原本屬於傳音的龐大市場蛋糕,頗有重演當年華為手機「一鯨落萬物生」的戲碼。
銷量的下滑導致了業績的萎靡。傳音控股2024年實現營收687.2億,同比增長10.31%;淨利潤55.49億,增速斷崖式下跌至0.22%。今年一季度的成績單更加慘烈,營收和淨利潤僅有130億和4.9億,同比暴跌25.45%和69.87%。
率先吹響衝鋒號的是小米,去年的中非企業家大會上,雷軍明確表示,將加大在非洲大陸的投入,還希望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與非洲加強合作。后續小米採取了「貼地戰略+低價高配」的打法,通過本地化運營並培養當地「米粉文化」,迅速打開局面;
其他中國企業中,OPPO強化本地製造,擬定埃及建廠,並將中東和非洲總部搬到阿聯酋迪拜;榮耀則反常識佈局高端手機,強化和當地運營商合作,實現逆襲。
非洲大本營后院起火之后,科技巨頭們開始趁勢斷其根基。
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PC)傳來消息,華為已於今年6月20日、7月25日在慕尼黑分庭、曼海姆地方分庭對傳音提起兩起訴訟。指控后者侵犯其關鍵圖像濾波和編碼技術專利。
這已是華為六年來第二次發難,上一次發生在2019年,華為稱傳音控股未經授權使用了其「珍珠極光Pearl主題壁紙」,要求其停止侵權並賠償2000萬元。不過,這起糾紛在次年6月以和解告終,具體細節並未公開。
不僅華為,國際手機專利大户們早已盯上了這頭肥美的獵物。
就在華為起訴前三天,日本NEC和美國SPT已經率先開炮,先后在UPC德國分庭對傳音發起起訴。NEC認為傳音侵犯其兩項視頻編解碼專利,SPT也表示傳音侵犯其視頻編解碼專利。也就是説,傳音在短短三個月內累計遭受三家巨頭的聯合絞殺。
這還沒完,2024年起,高通、諾基亞、飛利浦都發起了針對傳音控股的專利圍剿。高通曾在印度起訴傳音控股侵犯其4項專利,聲稱其「一直拒絕全面獲取高通公司的許可,絕大部分產品至今未獲許可」,諾基亞也進行施壓,要求其支付專利費用。
直到2025年1月,傳音控股才和高通、諾基亞先后和解。7月份,又與飛利浦達成SEP許可的和解。
就這樣一邊和解,一邊收到法院傳票,傳音在無休止的專利大戰中,有了即將跌落的跡象。
挾專利以令天下,全球智能手機產業都繞不開一家企業——高通。
即便強如蘋果,也長期受制於高通。此前,蘋果每台iPhone的銷售中都需要抽取5%作為專利授權費給予高通,這種費用模式被業界稱為「高通税」。
自2010年起,蘋果發起對高通的超長訴訟,「QA大戰」波及全球6個國家、16個司法管轄區、50多場專利官司。最終蘋果選擇花錢了事,據瑞銀預測蘋果支付給高通的和解費用高達50億~60億美元。
此后,蘋果開啟了自研芯片之路,A、M系列芯片分別搭載於手機和PC產品,並拿出C1基帶芯片試圖擺脫對高通的依賴。然而,鑑於高通與蘋果續簽了三年的合約,高通為iPhone供應基帶芯片將延續至2026年。
這種「躺賺」優勢讓高通吃喝不愁,2024財年,高通技術授權業務(QTL)收入依然高達55.72億美元,技術許可成為高通業務體系里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這種「高利潤率的版税」和「年金般的現金流」,助其投資AI、汽車技術的研發,且無需依賴產品銷售周期。
智能手機堪稱人類最高科技成果的集合體,「一部智能手機大約需要二十多萬項不同的技術和專利,沒有一家公司,甚至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於他人的技術製造出一部智能手機。」
但基於3G/4G/5G時代積累的海量技術專利,天下苦高通久矣。
高通曾對傳音發起狙擊戰,有行業人士稱「高通要求傳音補交專利費約10億美金」,不過這一數字被傳音方面否認,雙方后來和解,具體和解費用並未公佈。
按照高通此前公佈的收費標準,只支持5G的手機,將會收取2.275%的專利費用;使用高通核心專利加非核心專利,支持3G/4G/5G的手機,費率為5%。而且,高通並非一次性收取,而是手機廠商每賣一部,就抽取一次費用。這對於傳音這樣一家年出貨量超2億部的公司來説,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無獨有偶,2021年后,OPPO、vivo就拉開和諾基亞長達兩年多的專利大戰。此后,中國法院在OPPO訴諾基亞案中做出全球首個費率判決,確定5G標準累積費率為4.341%-5.273%,一部200美元的純5G手機,其專利費上限為10.55美元。
對於傳音控股來説,前有高通、飛利浦、諾基亞圍堵,后有華為、日系企業發難,陷入長期的消耗戰中已經無法避免。
而隨着傳音的手機業務由非洲延伸至東南亞、中東和拉美等地區,「高通税」極有可能再度席捲而來。屆時,竺兆江的處境將更加被動。
放眼全球,在智能手機芯片和操作系統兩大致命環節,能夠突破歐美封鎖線的有且只有華為。
操作系統方面,鴻蒙系統在2024年第一季度就開始超過iOS,成為中國市場第二大操作系統。不過此前鴻蒙系統還依賴安卓內核,但純血鴻蒙上線后,用户已經突破1000萬,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里程碑。
芯片方面,華為Mate60系列攜麒麟5G芯片迴歸,打破了高通對此類產品的壟斷;昇騰AI芯片破除英偉達算力制約;產品創新方面,則是通過摺疊屏重新定義智能手機的形態。
不過遺憾的是,這些創新成果只能停留在國內市場,受歐美等國制裁影響,英德澳印等國均禁止或限制華為5G設備,而華為許多功能尚無法在海外使用。
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的根基實際上仍被歐美把持,這一點並未因為華為的崛起而發生改變。
目前,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5萬件,高通有超過16萬項;5G專利方面,華為領先於高通,位居世界第一。但有數據顯示,高通5G專利授權已覆蓋全球超90%的智能手機。
雖然OV、小米、榮耀在海外狂飆突進,但每賣出一部手機,都有不菲的利潤流向高通、諾基亞等企業的口袋,因此説「中國手機」佔據全球市場,是一個顯得尷尬的、打着引號的勝利。
手機這個每個人生活都離不開的產品,其實是一個相當割裂的存在。
當前,國產手機品牌也在做技術自研,小米發佈了玄戒芯片,成為大陸唯一能做旗3nm SOC的廠商,也推出了首款自研基帶芯片玄戒T1。
不過因基帶芯片涉及諸多專利,有猜測認為小米玄戒O1外掛了聯發科的BP(基帶處理器)。且自研芯片並未影響和高通的合作,雙方此后還簽署了一項多年協議,其高端手機還會搭載驍龍8高端處理器。
高通CEO安蒙也公開表示,小米自研芯片預計不會影響其業務,高通仍然是小米的芯片戰略供應商。
其他企業中,榮耀自研射頻增強芯片C1,硅碳負極電池青海湖電池;Vivo拿出了自研影像芯片V系列,OPPO也擁有馬里亞納MariSilicon X(影像NPU)和MariSilicon Y(藍牙音頻SoC),但這些並未能觸及高通等企業的核心技術範疇。
相較而言,傳音控股核心研發能力更加孱弱。數據上看累計獲得專利4514件,但其中發明專利只有區區1201件,研發投入佔比不到4%。
這樣的研發能力,在全球手機市場慘烈的廝殺中,淪為巨頭圍捕的獵物並非偶然,等待傳音的命運,已是一片未知。
寫在最后
今年7月,傳音控股謀求赴港上市的消息不脛而走,彭博社消息,其正尋求約10億美元(72億元)的股權融資,以支撐全球擴張計劃。
此次美元融資意味着,必然會有具備強大影響力的海外資本進入傳音的股東名冊。某種程度上講,這並非是一個好消息。
如果説高通、華為們還只是在產業和技術層面對其進行圍剿,而一旦股權層面的融合發生,海外資本將有可能會選擇合適的時機,從資本和控制權維度對其進行釜底抽薪。
到那時,「非洲手機之王」將會面對一場更加不願意看到的暴風驟雨。
體育 | 文具 | 房地產 | 保險 | 養殖 | 光伏 | 留學 | 農業 | 黃金 | 酒店 | 外賣 | 檯球 | 航空 | 榴蓮 | 啤酒 | 00后 | 氟化工 | 音樂平臺 | 廠二代 | 香港 | 蚊子 | 電力 | 旅拍 |騎行 | 體檢 | 摩托車 | 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