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6 17:00
作者 | 藍血創作組
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
城市合夥人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
實戰的目的不是消滅競爭對手,而是確保團隊要能持續的學習、持續的訓練、持續的成長。——理想汽車李想。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常常通過學習標杆企業來提升自身能力,這種做法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戰略選擇。標杆企業,如華為、蘋果或亞馬遜,往往代表着行業內的最佳實踐,能夠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然而,學習標杆並非簡單複製,而是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深度迭代和優化。理想汽車的案例生動地詮釋了這一過程:從2022年開始,理想汽車在遭受華為(HW)問界M7的「重擊」后,高調宣佈「像素級學華為」,並通過學習和實戰實現了快速成長;但到2023年底,他們又公開承認這種學習方式雖提升了效率,卻犧牲了創新,最終選擇迴歸自我驅動文化。這段經歷揭示了學習標杆的雙面性:它能驅動成長,但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戰略失誤。
01
學習標杆,加速成長
學習標杆企業是企業成長的重要催化劑,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彌補短板、提升競爭力。理想汽車的案例充分體現了這一優勢。2022年第三季度,問界M7的發佈讓理想ONE銷量崩盤,理想汽車一度虧損十幾億元,這場「防守實戰」暴露了理想在產品研發、銷售服務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面對這一危機,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強調,企業核心驅動力是「成長」,而成長源於學習和訓練的閉環。學習華為成為他們的關鍵舉措。
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以其高效的矩陣型組織、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和精細化管理著稱。理想汽車通過全面學習華為的公開書籍和方法論,迅速識別並解決了自身痛點。例如,他們在產品研發和供應鏈管理上借鑑了華為的經驗,優化了銷售轉化環節,將全國轉化率提升三倍,人均銷售業績達到11輛/月。這不僅穩定了團隊,還提升了整體效率。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進攻和防守的實戰(如學習BBA的4S店模式或應對小鵬G9的挑戰),理想汽車將學習轉化為實際能力,從2022年8月的交付量不足4000輛,成長到2023年6月的目標超過30000輛。
這種學習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它加速了企業的能力建設,幫助理想汽車從「游擊隊小菜鳥」轉型為能打「陣地戰」的成熟玩家。研究表明,標杆學習能提供外部視角,減少試錯成本,並激發內部創新潛能。理想的經歷證明,學習標杆不是爲了盲目模仿,而是通過吸收先進經驗來強化自身競爭力,從而更好地掌控命運、挑戰成長極限。
02
從理論到實戰的閉環
有效的標杆學習需要一個系統的方法論,而理想汽車的實踐提供了寶貴參考。李想強調,學習和訓練(實戰)是成長的閉環,光學習不實戰,或光實戰不學習,都無法真正提升能力。理想汽車的學習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全面診斷與知識積累:首先,企業需客觀評估自身短板。理想汽車在被問界M7擊敗后,通過雁棲湖戰略會達成共識,承認自身「笨蛋」般的能力差距,並系統學習華為的書籍和方法。每個管理層成員至少閲讀十本華為公開書籍,覆蓋產品研發、銷售服務、供應鏈等多個領域。這種「像素級」學習強調深度和廣度,確保知識覆蓋企業全鏈條。
實戰應用與迭代驗證:學習后的關鍵是落地。理想汽車通過進攻和防守的實戰來驗證知識。進攻實戰包括學習BBA(如寶馬、奔馳)的4S店選址和銷售優化,將獲客成本降低到原有水平的1/5;防守實戰則針對競品如小鵬G9和問界M7,優化產品發佈和供應鏈流程。例如,他們針對問界M7的挑戰,提前發佈理想L8,並優化IPD流程,成功接過銷量高峰。這體現了「學習—實戰—反饋」的循環:每一次實戰不僅驗證了學習成果,還從競爭對手那里獲得新insights。
跨界借鑑與文化融合:標杆學習不應侷限於同行業。理想汽車不僅學華為,還從BBA和比亞迪等企業中汲取經驗,如學習比亞迪的組織能力和操盤效率。這要求企業具備開放心態,將外部知識融入自身文化中,形成獨特的混合模式。
然而,方法論的關鍵在於可操作性和適應性。理想汽車的成功在於他們將學習與企業使命(如「掌控自己的命運」)緊密結合,確保每一次學習都服務於成長目標。研究顯示,這種閉環方法能顯著提升企業韌性,但前提是企業必須有清晰的驅動力和執行力。
03
過度學習導致創新缺失
儘管學習標杆有顯著益處,但它也存在潛在風險,如果處理不當,可能適得其反。理想汽車的案例揭示了這一問題:2023年3月,他們高調宣佈「像素級學華為」,但到2023年底,李想在答疑會上承認,這種學習雖提升了組織效率,卻導致創新冗余度下降。具體表現為:
創新能力的削弱:華為的矩陣型組織和PBC(績效考覈)體系強調效率和執行力,但這可能抑制企業的創新活力。理想汽車在學習過程中過度依賴華為的標準化流程,導致產品開發變得保守。例如,在純電戰略上,理想的MEGA項目失利,部分原因在於學習華為的效率導向犧牲了靈活性和創新,導致戰略窗口期內犯錯。
文化衝突與身份迷失:盲目的標杆學習可能導致企業喪失自身特色。理想汽車原本以「產品驅動」和「自我驅動文化」著稱,但轉向華為式的PBC績效體系后,團隊創新動力下降,最終他們選擇轉向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考覈,以恢復靈活性和自主性。這反映出,標杆學習若不考慮文化匹配,容易造成內部衝突。
更廣泛地看,企業學習標杆的風險包括「路徑依賴」和「模仿陷阱」。例如,過度複製標杆的成功模式,可能忽略了外部環境的變化或自身獨特優勢。理想汽車的經歷警示我們,標杆學習是把雙刃劍:它能快速提升能力,但若缺乏批判性思考,容易導致「井底之蛙」效應——只看到標杆的表面成功,而忽略其背后的複雜性。
04
平衡學習與創新
要最大化標杆學習的價值,企業必須注重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迭代。這要求在學習過程中注入「自我驅動」的元素,理想汽車的調整路徑提供了重要啟示。
個性化迭代與風險管理:學習標杆后,企業應根據自身資源和市場環境進行調整。理想汽車在學習華為后,並非全盤照搬,而是通過實戰測試和反饋機制(如針對IPD流程的優化)來迭代。例如,他們在放棄PBC體系轉向OKR時,強調了「純電戰略窗口期不允許再錯一次」,這體現了風險意識和靈活性。建議企業採用「試錯—反饋—優化」的循環,定期評估學習效果,避免過度依賴。
保持創新與文化核心:標杆學習應服務於企業核心驅動力,而非取代之。理想汽車迴歸「自我驅動文化」,強調持續學習和成長,這確保了創新的活力。企業可以建立「學習沙箱」機制,即在小範圍內測試標杆方法,再逐步推廣。同時,培養內部創新文化,如鼓勵員工提出改進建議,防止學習成為「負擔」。
戰略平衡與長期視角:學習標杆的目的是成長,而非消滅競爭對手。理想汽車的李想指出,進攻和防守的實戰最終服務於團隊的持續學習和成長。這啓發企業應以長遠視角看待競爭,將標杆學習視為工具,而非終點。研究建議,企業可通過SWOT分析(優勢、弱點、機會、威脅)來評估自身與標杆的差距,並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
總之,結合自身迭代的關鍵是「適度與平衡」:適度學習標杆,避免過度模仿;平衡效率與創新,確保企業保持活力。理想汽車的案例證明,通過智慧的學習和調整,企業能從危機中崛起,實現可持續發展。
05
結 語
理想汽車學習華為的經歷生動地展示了標杆學習的多面性:它能驅動快速成長,幫助企業提升效率和競爭力,但若忽略自身特色,可能導致創新缺失和戰略失誤。核心在於,企業應將學習視為一個動態過程,強調從理論到實戰的閉環,並通過持續迭代來適應變化。最終,學習標杆的目的是強化自身能力,而不是成為其複製品。正如李想所言,成長的極限在於持續學習和訓練,企業需以此為驅動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對於其他企業,這段案例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教訓:在全球化競爭中,學習標杆是必要的,但必須以自我為本,結合實際進行創新性迭代。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挑戰中成長,實現長期繁榮。
李想:理想全面學習華為
2023年6月13日
很多人都問過我一個問題,理想汽車的驅動力是什麼?有的企業是技術驅動,有的企業是價值觀驅動,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認為理想汽車是產品驅動的企業。產品驅動只是一個結果,我們核心的驅動力只有兩個字:成長。理想汽車的組織使命是:掌控自己的命運,挑戰成長的極限。成長才是我們的驅動力,每一個業務、每一個人才、每一個團隊都要成長,不能停下來。
成長是兩部分組成的閉環:一個是學習,一個是訓練。學習大家都懂,訓練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就是商業實戰,只有真正落地的實戰才叫訓練。光學習不實戰沒有成長,只在腦袋里打飛機是沒用的;光實戰不學習也沒有成長,很容易變成井底之蛙。
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佈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HW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我根本就睡不着覺,我們能力實在太差,面對人家很基礎的出招就崩潰了,更造成大量奮鬥在一線的產品專家離職(很高興很多同事今年又回來了,我一直覺得很對不起團隊)。
不過,我認為所有人都可以作證,我們沒有在任何層面抱怨過HW,我們首先承認自己是一羣笨蛋,我們是如假包換的游擊隊小菜鳥,理想ONE的銷量好只是運氣,不是實力。
很快,我們就在2022年9月底的雁棲湖戰略會上達成一個重要的共識,全面學習HW,學習最先進的企業,且儘快升級為矩陣型組織(人因為痛苦而改變,人因為受益而堅持,所以后面開展的大規模組織升級大家都積極配合),能夠打陣地戰,徹底告別游擊戰。我們管理團隊買的HW的公開書籍,每個人都不低於十本,我們驚奇的發現,我們在產品研發、銷售服務、供應制造、組織財經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問題,人家十幾年前就解決了,甚至二十年前就解決了。學!學!學!
學習到的知識,需要實戰纔可以成長。這里面即涉及進攻的實戰,也涉及防守的實戰,我們作戰的目標就一個:把學習到的知識,通過實戰訓練,獲得成長,變為能力。每一次實戰,都可以驗證我們學習到的知識能否變成能力,另外還可以從同行那里學到很多新的知識,這是站在外面看熱鬧所無法獲得的。
進攻實戰當然是30萬元以上銷量最好的BBA。我們向他們學會了怎麼開4S店、怎麼選址,並把獲客成本降低到了商場店的1/5;我們向他們學會了不送新能源牌照的上海如何操盤,一個月就把上海的銷量提升到2022年的峰值,並把操盤能力複製到北京,讓沒有新能源牌照的北京一季度銷量也翻了四倍。我們學會了如何優化銷售轉化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在幾個月內就把全國的轉化率提升了三倍,銷售人均達到了11輛/月,除了銷量在增長,銷售的人均收入也做到了新勢力的第一,團隊更加穩定了。我們通過實戰,在BBA身上學到了太多東西,很多時候也感慨,二線豪華品牌如果能稍微認真學習一下BBA的基礎能力,而不是天天搞什麼生活方式,銷量至少提升30%以上。
至於防守的實戰,由於我們一直是30萬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最好的品牌,所以必然會遇到很多市場的新挑戰者。我們先是面臨了小鵬G9的挑戰,號稱30萬以上消滅混動SUV,團隊很認真的進行了防守的實戰。通過實戰,學習了小鵬G9上很多產品的優點,也總結了他們上市拖延和拉垮的原因,還專門針對理想L7重新進行了一次發佈會,並且在合適的時間推出了重要的理想L7 Air車型。
接下來就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問界M7,我們提前停產了理想ONE(並給供應商付了10億的賠償,所以我們在供應商那里的口碑還不錯,我們銷量爬坡的時候,合作伙伴都願意優先支持我們),提前兩個月發佈並交付了理想L8,把初步學習到的產品研發、銷售服務、供應制造在內的矩陣模式進行實戰,理想L8徹底接過了理想ONE峰值的銷量。我們后來還專門針對智能電動車的特殊周期模式,對IPD的流程進行了一輪優化,解決了我們認為問界M7在流程上遇到的一些小問題,優化后就更好用了。
此后我們進行的防守實戰還有騰勢D9、智己LS7、蔚來ES7、WEY藍山、蔚來ES6等,在每一個產品的訓練實戰中都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無論是產品能力還是銷售能力。其中學到最多的還真是騰勢D9,比亞迪的組織能力和操盤能力和他的規模成正比,已經遠勝其它企業了。
這就是從去2022年8月崩盤的4000多輛交付,一路成長到今年6月目標超過30000輛交付,一路走過來最真實的內心想法和實戰成長。
無論是進攻的實戰,還是防守的實戰,我們其實並沒有能力改變競品們的銷量,其實競品也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們的銷量,我們唯一改變的是我們可以學到的更多,訓練的更多,成長的更快。這很重要,因為這就是我們的驅動力。
進攻就要認真的進攻,防守就要認真的防守,認真實戰的目的不是消滅競爭對手,而是確保團隊要能持續的學習、持續的訓練、持續的成長,不能停下來。
掌控自己的命運,挑戰成長的極限。這就是我們真實的核心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