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三峽更重要!「拉直長江」的超級工程,為何凍結10年?

2025-08-26 10:42

近期,國家大動作連連。

6月「再造三峽」的三峽水運新通道可研剛剛獲批,7月,史上最大規模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就正式開工,1個月后,橫跨青藏高原的新藏鐵路成立主體公司。可以看出,伴隨着中國現代產業提質升級,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與其配套的新一輪超級基建浪潮已然來臨。

拉長時間線看,水運領域顯然是本輪基建重中之重,從平陸運河到三峽水運新通道,在做強國內大循環的宏觀戰略下,這已經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

在這一背景下,又一項和中國水運大動脈休慼相關,卻凍結了10年的工程,也有了松動的跡象。

一、瓶頸與博弈

作為中國水運大動脈,長江近10多年來一直存在「腸梗阻」的痼疾。

2011年,三峽工程貨運量突破1億噸——比預計時間提前了19年。

這導致2016年三峽過閘船舶平均待閘時間已經達到44小時,2021年已經達到約190小時,嚴重拖累了長江航運,上游成渝地區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速僅在2%左右,遠低於下游。

前面提到的三峽水運新通道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

國家砸下776億,要在現有三峽船閘北側再挖一條能夠通航10000噸級大船的水道,並將配套的葛洲壩上供3000噸以下「小船」通行的三號船閘改建成同樣可以通行10000噸巨輪的兩線船閘。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報道,三峽老船閘的通過能力是1億噸,新的船閘接近1.8億噸,將總貨運量提高了將近2倍,將很大程度解決長江貨運瓶頸問題。

然而,三峽水運新通道修建如此高標準的萬噸航道,卻因又一件事,效果恐怕會受影響。

那就是——荊江。

荊江指的是長江在湖北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之間的河段,全長339公里。

由於地質構造和人類活動造成的河流改道、泥沙淤積,長江用數千年時間在這一段發育成了蜿蜒曲折、九曲迴腸、灘多水淺的河道,通航能力急劇下滑,只能通航5000噸級貨船,枯水期甚至只能通航3000噸小船。

於是在長江航道上,形成了從宜昌往上可以通航萬噸大船,從武漢往下也可以通航萬噸大船,偏偏從武漢到宜昌這一段,要全部卸貨之后換裝小船通行的尷尬局面。

重複裝卸貨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還增加了貨物損耗的風險,極大地制約了長江經濟帶各區域之間的聯動發展,也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大宗貨物運輸需求。

於是在2015年,南水北調核心設計師鈕新強院士拋出荊漢運河的重磅設想:

從荊州松滋口到武漢東荊河口,直接挖一條深8米、寬90米,足以通行萬噸巨輪的航道出來。

按照設想,這條人工水道將抹平長江荊江段的「九曲迴腸」,航程減少200多公里,運輸時間壓縮十幾個小時。

這個方案非常大膽,不同於其他運河大多基於原有河道疏通和少量新挖河道,而是幾乎完全脱離原有主航道,重新挖一條長江支流出來。

這一方案若能落地,將有效縮短航運距離,提升航道通行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荊江河段的航運難題。屆時,萬噸巨輪將從長江口直抵重慶,整個長江經濟帶的航運、製造業和物流業都將被激活。

只不過,這個看起來一本萬利、利國利民的工程,從提出起至今10年,幾乎毫無進展。

為什麼?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長江沿荊江段南下,接入洞庭湖,把湖南納入了這條水運大動脈之中,也造就了岳陽作為湖南水運第一大市的地位。

毫無疑問,如果長江裁彎取直,繞過荊江,就直接把湖南排除在了長江主航道之外。

在南方諸省中,湖南和江西的水運本來就是貧弱的,水路貨物運輸佔比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而湖南省內一半左右的貨物吞吐發生在溝通長江、湘江的唯一樞紐型港口岳陽港,如果荊漢運河通航,長江主航道北移,對於湖南的水運無疑是致命打擊。

因此,湖南省和岳陽市一直反對荊漢運河的建設,試圖以荊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作為疏通長江的替代方案。

只不過荊江航道先天不足,當前能夠通航3000-5000噸級別船舶,已經是10年前整治的結果。

目前,荊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已經啟動,預計2026年完成。但即便完成,航道水深也只有4.5米,只能保證5000噸級船舶穩定通航,無法通過萬噸貨輪。

因此支持荊漢運河的聲音也一直沒有消失。

到目前為止,沿途各方博弈已長達10年,而在長江水運還能勉強運轉的情況下,現階段國家也沒有拍板上馬荊漢運河。

只不過,變化是迟早的事。

二、破局與紅利

近年,長江航運梗阻加劇和國家推進內循環的戰略存在衝突,長江航道的改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

因此,湖北省推動荊漢運河的力度逐漸加強,省領導以及沿途各市領導視察、調研荊漢運河的次數明顯增加,湖北省也制定了全長約236公里、總投資784億元的規劃。

今年交通運輸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共同印發《推進實施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行動方案》,以及三峽水運新通道萬噸航道項目開工,使各方看到了荊漢運河項目推進的希望。

如果真的建成,荊漢運河將產生多大的效益?

從直接效益來看,湖北方面估算,工程將荊州到武漢的航程縮短 260 公里,每年光是節省的物流成本就達到 300 億元。

而這一突破實現上海至重慶萬噸級船舶直達通航,讓黃金水道整體效能充分釋放產生的額外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在國家戰略升維層面,它將與平陸運河、湘桂運河以及浙贛粵運河等共同構建起 「南北縱貫、東西聯通」 的全國水運網絡,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提供有力保障。

而航運格局的優化,意味着沿線及腹地城市的產業發展將迎來新機遇。

毫無疑問,荊州將是最大受益者。

近年來,曾經被很多人視為「農業大市」的荊州經濟快速增長,2024年GDP達到3505.99億元,離百強市守門員河南新鄉的3569.7億元僅差60億。

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醫藥製造業三大行業增速均超過20%,華魯恆升、雲圖新能源等龍頭企業產能持續釋放,仙鶴紙業、長利玻璃等百億級項目加速落地,工業成爲了支撐荊州發展的主要力量。

屆時,這座城市將從長江的「堵點」,一躍成為2條主航道交匯處的超級樞紐,物流成本降低、運輸效率提升,將極大地增強荊州工業競爭力。

當前,荊州規劃了智能裝備和農產品加工2個兩千億能級支柱產業,現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3個千億能級支柱產業,以及5個五百億能級特色產業,以及15條重點產業鏈構建的「23515」現代產業體系。

未來,結合自身產業基礎與樞紐定位,荊州可圍繞 「以港興產、以產強城、綠色協同」 的核心思路,構建與運河經濟適配的發展框架,具體規劃方向可聚焦三大維度:

其一,構建 「港口 - 產業」 聯動格局。以鹽卡港等核心港口為支點,在港口周邊規劃專業化產業園區,推動港口功能從單一運輸向「物流樞紐+產業載體」轉型。

其二,推動傳統產業與運河經濟深度適配,針對荊州現有智能裝備等主導產業,優化產業佈局與供應鏈體系。

其三,錨定綠色低碳發展主線,在港口運營、產業發展中融入綠色理念,推進港口碼頭的節能改造,引入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供電;探索「水運+綠色物流」模式,構建全鏈條低碳運輸體系。

其中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領域,那就是電動船舶。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觀察,隨着新能源汽車技術日漸成熟,外溢效應已經開始出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當前內河航運 「油改電」 的趨勢。

地方上,浙江上半年發佈的《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實施意見》,提出大力推廣使用電動船舶,並匯集70多家產學研單位組建浙江省電動船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同時,湖南首艘內河純電動集散兩用船「湘江綠電001號」6月正式啟航,湖南內河新能源船舶示範項目取得階段性成功。

同時,新能源巨頭也早已踴躍入局。

寧德時代2年前就發佈了包含電池、動力、補能、運營在內的電船解決方案,今年7月25日,寧德時代參與打造的全國首艘純電海上客船「嶼見77」在廈門灣正式啟航。同一天,比亞迪與中國船級社(CCS)武漢規範研究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多個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雖然荊州暫未形成成熟的船舶製造產業,但作為運河沿線重要航運樞紐,存在大量船舶停靠、中轉的需求。

因此,一旦荊漢運河落成,荊州可以從電動船舶基礎設施、運營服務兩大領域入局,打造長江中游電動船舶充換電服務核心節點,可優先在鹽卡港設置大功率直流充電設施與自動化換電區域,滿足大型船舶快速補能需求,同時在古城旅遊碼頭部署交流充電樁和小型換電裝置。

通過船舶充換電服務和現有的智能裝備產業基礎結合,推動充換電設備研發製造本地化,荊州可以藉此進一步向電動船舶產業鏈其他環節,比如電池製造、船舶智能系統集成等延伸。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關鍵窗口期。當前,全球經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推動國內經濟全面變革,新舊動能轉換疊加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使得「十五五」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窗口期。

為此,前瞻產業研究院作為更懂產業的科技型決策智庫,成立十五五規劃研究所,希望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為客户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規劃建議,助力各界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階段達成預期目標,併爲十五五規劃的科學編制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各地區、各行業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

隨着荊漢運河的規劃努力推進,一幅以水道為軸、產業為脈的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這條貫穿江漢平原的人工水道,不僅將打通長江中游航運的關鍵節點,更將成為串聯核心樞紐、沿線節點與腹地城市的經濟紐帶。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修建運河的意義早已超越了航運工程本身。它是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實踐探索,是完善國家水網戰略的關鍵拼圖,是中國以超級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註腳。未來,當萬噸巨輪穿梭於運河之上,承載的不僅是往來貨物,更是沿線城市的發展希望與一個國家的戰略雄心。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動船舶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參考資料:

【1】中部大運河,真的要來了? | 城市進化論

【2】湖北省政府專題研究荊漢運河前期工作 | 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户網

【3】湖南首艘內河純電運輸船正式啟航 | 湖南省國資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