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6 12:03
(來源:求實藥社)
從被低估的「小透明」到資本追捧的「醫藥黑馬」,亞盛醫藥只用了半年。股價翻倍、耐立克®銷量猛增九成有余,這不僅是一次數據的躍升,更是醫藥板塊難得一見的加速度狂飆。
8月21日,亞盛醫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5年半年度成績單。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4億元,其中核心產品耐立克(奧雷巴替尼)銷售收入達2.17億元,同比增長93%。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耐立克已獲批適應症全部納入醫保后的市場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亞盛醫藥-B(06855.HK)近半年股價表現也很強勢!2025年8月中旬盤中一度觸及 95.35港元,刷新上市以來新高。從年初至今(約8個月時間),股價累計上漲約 100.88%,實現翻倍。
財務表現:耐立克®銷售強勁,整體營收波動
2025 年上半年,亞盛醫藥總收入為人民幣 2.34 億元,同比下降 71.6%(來源:港交所公告,2025-08-21)。這一下滑並非來自主營銷售惡化,而是 2024H1 存在兩筆可觀的海外許可里程碑付款,形成了較高的基數。若扣除一次性收入,耐立克®銷售額 2.17 億元,同比增長 93%,顯示醫保準入與市場滲透的雙重驅動效應。
2024 年全年,亞盛醫藥實現總收入 9.81 億元,同比增長 342%(港交所公告,2025-04-16),其中耐立克®銷售額 2.41 億元(同比+52%),表明 2025H1 的單品增長速度已顯著加快。(來源:2025H1 財報)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現金與銀行存款 16.61 億元,同比增長 31.7%,主要得益於年初赴美 IPO 融資約 9.7 億元(21財經,2025-08-21)。相比不少國內創新葯企依賴可轉債或股權再融資的模式,雙重上市讓亞盛獲得更靈活的資本操作空間。
核心產品驅動業績增長
耐立克作為亞盛醫藥的首個商業化產品,是中國首個獲批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該產品已獲批治療任何TKI耐藥並伴有T315I突變的CML慢性期和加速期的成年患者,以及對一代和二代TKI耐藥和/或不耐受的CML-CP成年患者。
自2025年1月起,耐立克所有已獲批適應症全部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醫保支付標準為17.45萬元/年,報銷比例根據地區政策在50%至70%之間浮動。
醫保覆蓋顯著提高了患者的可負擔性和可及性,推動產品銷售快速增長。截至2025年6月30日,耐立克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13億元增至2.17億元。
市場覆蓋方面,耐立克在全國准入的DTP藥房和醫院共達到782家,較2024年6月30日增長17%。其中准入醫院數量由201家增至295家,同比增長47%。
雙引擎商業化格局形成
2025年7月10日,亞盛醫藥第二款核心產品利生妥(利沙托克拉)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既往經過至少包含BTK抑制劑在內的一種系統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患者。
利生妥是中國首個獲批的國產原創Bcl-2抑制劑,也是全球第二個上市的Bcl-2抑制劑。Bcl-2靶點成藥性難度極高,自1985年被發現以來,全球僅有2個Bcl-2抑制劑獲批。
利生妥獲批后,公司迅速與國藥控股、上藥控股、華潤天津等多家醫藥流通龍頭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全面推進商業化佈局。
在15天內就在全國30多個城市、40余家醫院開出第一批處方,實現了產品的快速落地。
研發管線全球化佈局
亞盛醫藥正在加速推動在研品種在全球範圍內的臨牀開發。報告期內,公司有9項註冊III期臨牀研究穩步推進,其中3項獲美國FDA許可。除了已商業化的耐立克®,Bcl-2 抑制劑 APG-2575(貝維替尼) 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接力品種,正覆蓋 CLL、AML、MM 等高價值適應症市場。
耐立克共有3項全球註冊III期研究正在推進,涉及CML、Ph+ALL、琥珀酸脱氫酶(SDH)缺陷型胃腸間質瘤(GIST)等多個領域,其中1項獲美國FDA許可。
2025年3月,奧雷巴替尼獲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與低強度化療聯用,一線治療新診斷的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Ph+ALL)患者。
利生妥的全球臨牀開發也取得重要進展。2025年8月,利生妥聯合阿扎胞苷(AZA)治療新診斷的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患者的全球註冊III期臨牀研究(GLORA-4)獲美國FDA和歐洲EMA同意開展。
值得注意的是,利生妥是目前國際上進展較快的推進中高危MDS註冊III期臨牀的Bcl-2抑制劑。該研究有望支持利生妥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中高危MDS患者的Bcl-2抑制劑,打破該領域長期存在的臨牀空白。
商業化策略:從單品到多曲線佈局
1.混合模式降低單一風險
亞盛採用「自主銷售+合作授權」並行策略:國內重點由自建團隊覆蓋優化院線佈局,海外引入合作方分擔市場與註冊成本。耐立克®在三線及以上城市的滲透率正在提高,醫保覆蓋帶來患者自付比例下降,有利於長療程依從性。
2.多管線、多靶點同步推進
除 Bcl-2 之外,公司在 IAP 抑制劑(APG-1387)、MDM2 抑制劑(APG-115)等領域的佈局,可分散單品風險。
市場研究機構 EvaluatePharma 數據顯示,全球 MDM2 抑制劑市場到 2030 年有望超過 15 億美元,國內尚無同類藥上市,這為亞盛爭取「先發」優勢留下空間。
3.對標國際同類企業
在血液腫瘤賽道,AbbVie 依靠 Venetoclax(2016 年上市)年銷售額達 18 億美元(2024 年數據),通過持續適應症拓展實現長期增長。亞盛若要複製耐立克®的成功,需要在 APG-2575 上同步推進國內外註冊,並在一線聯合療法中搶佔使用位置,否則可能在全球競爭中被后續產品替代。
結束語
耐立克®的放量,證明了亞盛在國產原創新葯商業化上的可行路徑。但未來能否複製這一增長,關鍵在於 APG-2575 等后續管線的臨牀與註冊節奏 以及 國際化佈局能否按預期打開市場。在全球創新葯加速迭代的大背景下,亞盛必須在產品接力、差異化競爭和資金使用效率上同步發力,才能在下一輪周期中延續「增長奇蹟」。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於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