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物產中大2025年半年報:主業穩健、兩翼壯大,淨利潤強勢增長近三成

2025-08-26 13:20

8月25日晚間,物產中大(600704.SH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85.37億元,同比下降1.92%;利潤總額37.37億元,同比增長16.03%;歸母淨利潤20.40億元,同比增長29.65%。其中,20.40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創下2021年來的最高水平。

物產中大是浙江省屬龍頭國企,截至2025年,已連續15年入圍世界500強。今年上半年,公司以「抓創新、擴投資、增效益」為工作主線,聚焦主責主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在「穩一體」(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基礎上,「兩翼」(金融服務、高端製造)不斷豐滿壯大,實現了淨利潤的大幅增長。

從利潤表看,物產中大上半年投資收益達28.8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是公司業績再進一步的重要原因。橫向比較,近30%的利潤增速,亦有望在同類公司中跑出「超額」數據。

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主業穩健支撐基本盤

作為營收佔比92.06%的核心板塊,物產中大的智慧供應鏈展現強大韌性,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656.10億元,毛利80.12億元。

其中,金屬、能源、化工、汽車服務等核心規模均列全國前列,銷售鋼材3797.20萬噸,同比增長6.46%;煤炭3190萬噸,同比增長14.13%;進出口總額(含轉口)94.11億美元,出口額同比增長超31.75%。

今年上半年,物產中大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省之要者」,堅定扛起龍頭國企責任擔當,努力克服大宗商品貿易下行不利影響,着力提升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在國內,公司聚焦重點產業集羣,金屬材料上半年銷售量增長20.94%;煤炭板塊加大區域市場開拓力度,重點開發疆煤外運為主線的西北、川渝以及內蒙區域市場;油氣業務把握國內需求,鏈接全球資源服務中國,LPG、聚酯聚烯烴業務創利約2億元。此外,物產中大在新能源品種領域也逐步起量,工業硅、碳酸鋰創利突破1500萬元。

在此基礎上,物產中大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加速探索「人工智能+」產業,公司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巡查巡檢項目還入選了浙江國企首批「人工智能+」開放場景。

金融服務:模式創新,賦能浙江大宗產業升級

在覈心主業穩步發展的基礎上,物產中大金融服務穩中有進、模式創新成效顯著。

2025年上半年,金融服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68.51億元,毛利5.8億元。財報亮點頻現:浙江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目前已集聚了優質會員企業3619家,上半年產能預售交易額262.63億元,同比增長3.46%;信泰保險完成總部迴歸浙江,持續深化險資入浙,積極助力區域經濟與養老金融;物產中大期貨上半年平均保證金規模68.68億元,同比增長30.98%

其中,浙江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於6月28日在舟山市揭牌,由物產中大牽頭成立。該中心的成立,也標誌着原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完成了省內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資源整合,實現從單一油氣品種向更多品類的大宗商品跨越式拓展。

目前,物產中大正持續推進浙江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設,計劃加強期現聯動、完善價格指數體系、積極拓展品種,服務好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重大戰略,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高端製造:研發投入大幅提升,提質增效步伐加速

高端製造領域,物產中大提質增效的步伐不斷加速。

2025年上半年,公司高端製造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60.76億元,同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半年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7.96%至6.55億元,力圖以科技創新推動轉型升級,在多個細分領域打造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行業冠軍。

電線電纜方面,2025年上半年,物產中大實現營業收入56.66億元,同比增長24.97%。公司牽頭攻關的「深海海洋用拖拽聲探電纜」等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相關產品的進口替代。輪胎製造方面,物產中大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35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參與新編3項國家標準,智能製造轉型穩步向前。

熱電聯產方面,物產中大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46億元。報告期內實現銷售蒸汽425.95萬噸,供電量70398.14萬千瓦時(其中光伏供電1542.18萬千瓦時、生物質供電13872.26萬千瓦時),銷售壓縮空氣157178萬m3,處置污泥42.43萬噸,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固廢協同處置水平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鎂礦和鎂合金加工方面,2025年上半年,物產中大實現營業收入9.28億元,原鎂產銷量繼續位列國內第一梯隊。物產中大方面介紹,收購的安徽舜富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加入公司后,實現了業績的大幅增長,上半年營業收入3.91億元,同比增長45.52%;利潤總額0.23億元,同比增長54.22%;鋁合金壓鑄件產量219.66萬件,同比增長63.48%。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