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6 11:13
【文/觀察者網 王一】在宣佈入股美國芯片企業英特爾公司3天后,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8月25日表示,他打算對其他大型企業採取類似的投資策略,以「儘可能多地獲取利益」。美國《紐約時報》指出,特朗普的表態表明美國政府與私人企業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轉變,可能帶來諸多風險。
同日,英特爾在提交的一份證券文件中發出警告説,美國政府持股可能影響公司其他股東的權益,可能會對他們的國際業務構成潛在威脅。美國商界和政界人士也批評稱,美國政府這種「機會主義勒索」可能會對美國的長期經濟利益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上周五,特朗普在白宮宣佈已與英特爾達成協議,通過向英特爾普通股投資89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9.9%的股份,使美國政府成為其大股東。這89億美元包括根據拜登政府《芯片與科學法案》授予英特爾但尚未支付的57億美元補貼,以及另一筆32億美元政府資助項目資金。
25日在白宮談及這筆交易時,特朗普滿意地説,企業總有需要政府的時候,「我希望我能有更多類似的案例」。他還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帖稱,「我向英特爾支付了零費用」,但一切都歸美國所有,他將繼續推動與企業達成類似的「有利可圖」的交易。
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當天也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美國政府此次入股英特爾就像「主權財富基金的首付款」,「我確信,在某個時候,如果不是在這個行業,其他行業也會有更多這樣的交易」。
哈西特特意強調,美國政府持有私人企業股權並非史無前例。確實,2008年美國曾大規模入股花旗銀行集團、摩根大通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等機構,但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美國政府入股是爲了穩定系統性風險。
《紐約時報》稱,特朗普政府近期對私營企業的干預延續了他領導下的「交易模式」,即在企業需要政府幫助時,要求他們作出讓步。例如,在日本製鐵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過程中,特朗普政府要求獲得「黃金股」,以對新公司決策施加影響。他還從英偉達公司、超威半導體公司(AMD)要到承諾,將這些公司在中國市場出售高性能芯片收入的15%「上貢」給美國政府。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注意到,特朗普甚至還在企業內部事務上向可口可樂、沃爾瑪、亞馬遜等公司直接施壓,要求他們調整產品配方和價格以符合政府利益。特朗普曾形容美國經濟如「一家百貨公司」,由政府定價。他在一次採訪中説,「我與企業會面,定出我認為公平的價格,他們可以選擇支付,也可以拒絕」。
「白宮近期將重點放在高性能芯片領域,並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意願推動部分產業和技術‘國家化’,這在以往的保守派眼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報道稱,長期以來,共和黨奉行「美國政府不干預市場」的理念,反對用納税人的錢來挑選贏家和輸家,但現在,特朗普25日似乎承認入股私營企業是一種新的產業政策。
美敦力前首席執行官、哈佛商業高管教育研究員比爾·喬治(Bill George)針對美國政府近期入股英特爾、施壓美聯儲、干預美國鋼鐵公司併購交易等行為表示,美國正在遠離傳統經濟,轉向國家參與更多的經濟模式,這是美國經濟的重大轉變,他稱自己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時代。
「我們看到的與其説是向國家資本主義的戰略性、深思熟慮的轉變,不如説是企業重組的機會主義表現,」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經濟學家邁克爾·斯特蘭(Michael Strain)表示,但無論哪種方式,「這確實會給達成這些交易的公司和美國人民的長期繁榮帶來重大風險」。
斯特蘭分析稱,如果政府不願退出表現不佳的公司,税收可能會面臨風險。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像英特爾這樣的公司可能會「基於政治考慮」做出商業決策。
25日,英特爾在提交的一份證券文件中也發出警告説,政府持股可能稀釋其他股東的權益,限制英特爾未來從政府機構獲得補助的能力,而且由於美國政府成為其重要股東,英特爾的國際業務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此外,該公司指出,美國政府承諾的資金及其履行資金條件的能力也「仍存在不確定性」。
特朗普政府則辯稱,半導體對國家經濟和安全至關重要,英特爾的市場地位也具有特殊性,因此此舉「合理且必要」。
但批評人士質疑,美國政府向英特爾提供的89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芯片與科學法案》下對英特爾授予的剩余補貼,拜登政府曾設置條件,要求英特爾完成本土生產目標才能獲得這些資金,但特朗普政府取消了相關約束,直接換取股權,讓英特爾更輕易地獲得納税人的錢。
《紐約時報》分析稱,考慮到英特爾近年來的技術困境,這一做法可能是一個冒險的舉動。特朗普政府官員暗示,他們可以利用股權來幫助公司,推動其他科技公司成為英特爾的客户以幫助其業務發展,但如果英特爾無法生產市場需要的芯片,政府就算幫助該公司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這筆交易也引起了英特爾競爭對手的警惕,他們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目標。特朗普政府已暫停了《芯片與科學法案》的部分撥款,重新審覈相關項目,以「敦促」企業在美國進行更多投資。臺積電和美光科技公司雖已宣佈擴大在美投資,但部分批評者指出,這些計劃本就已在醖釀中,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永遠不會落地。
報道指出,現在的問題是,那些無力宣佈對美國工廠進行大規模投資或尋找其他方式取悦特朗普的公司是否會被迫交出股權或向特朗普政府做出其他讓步。行業高管表示,芯片公司正在觀望政府如何將其計劃付諸實踐。
喬治表示,美國公司已開始意識到,他們現在需要考慮「想放棄多少控制權,想把多少所有權讓渡給政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