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碳酸鋰行情震盪 后市價格或回調

2025-08-25 20:15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中經記者李哲北京報道

  連日來,碳酸鋰價格坐上「過山車」,從跌至6萬元/噸以下,跳漲至超過8萬元/噸。截至8月14日收盤,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2511報收8.53萬元/噸。

  與此同時,天齊鋰 業 (002466.SZ、09696.HK)、贛鋒鋰業  (002460.SZ、01772.HK)等鋰電概念股也一度應聲上漲。

  業內普遍認為,上述行情與近期部分企業的鋰礦被關停或整改有關。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無論是宜春的鋰礦資源還是鹽湖鋰資源的關停,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行業就已經做了一定的預判。隨着鋰價的走低,這些礦產的開採越來越不具備經濟效益。」在他看來,碳酸鋰價格短期上漲是脱離基本面的,背后更主要的因素在於資本的擾動。

  短期價格震盪

  近日,碳酸鋰價格出現異動。8月12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2511開盤一度上漲9.77%,報8.88萬元/噸。8月14日收盤時,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2511回落至8.53萬元/噸,但仍比之前低於6萬元/噸的價格高出不少。

  在此背景下,鋰電概念股走強。截至8月15日收盤,天齊鋰業A股報收43.74元/股,漲幅1.65%。此外,盛新鋰能(002240.SZ)報收17.89元/股,上漲1.88%;贛鋒鋰業收於38.77元/股,漲幅為2.24%。

  對於碳酸鋰價格出現的短期波動,業內有觀點認為,這或與部分鋰礦關停相關。

  8月11日,寧德時代(300750.SZ,03750.HK)在互動e平臺迴應投資者問詢時證實,其宜春梘下窩礦山在採礦許可證8月9日到期后已暫停開採作業,正按相關規定辦理延續申請,待獲得批覆后將盡早恢復生產。

  此外,藏格礦業(000408.SZ)曾於7月公告披露,其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鋰業有限公司已按相關部門要求停產。藏格礦業方面表示,其正積極推進鋰資源開採手續辦理,待手續完善后,將及時申請復產。

  墨柯指出:「採礦證到期並非上述鋰礦資源停產的主要原因,相關税收的稅種調整纔是關鍵因素。」

  墨柯解釋稱,地方政府想要調整開採礦區的稅種。此前部分礦產以瓷土礦的稅種申請開採,其税收與鋰礦存在差異。墨柯表示,青海一些鹽湖鋰資源關停也涉及類似地方稅種調整。

  這與7月1日生效的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密切相關。該法律將鋰列為獨立礦種,並提高了伴生鋰資源氧化鋰品位門檻至0.4%。低於該品位但實際用於提鋰的,須重新申報礦種並補繳資源税。

  7月7日,宜春市自然資源局發佈《關於編制儲量覈實報告的通知》,要求當地8座礦種登記為陶瓷土或高嶺土,但實際涉鋰的礦山在9月30日前完成礦種變更儲量覈實報告編制,鋰資源作為主礦種的許可證變更需要逐級審批最終由自然資源部發證。

  墨柯認為,上半年碳酸鋰價格下行,已使部分礦產開採喪失經濟性,地方政府正藉此機會,解決採礦權和税收問題。

  自2022年碳酸鋰價格從歷史高點回落以來,累計跌幅已經超過九成,這直接擠壓了上游企業的利潤空間。彼時,市場供需失衡,產能出清問題亟待解決。

  墨柯認為,通過提高准入門檻和合規成本,可以自然地過濾掉一批資金實力不足、技術水平落后、環保措施不到位的投機性產能,從而在供給側實現落后淘汰,緩解「內卷」壓力,重塑行業生態,引導產業進入一個更加健康、有序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后市或回調下行

  儘管近期碳酸鋰價格跳漲,但行業整體供需寬松格局未變。

  2025年上半年,全球鋰資源供應區域結構性調整顯著:澳大利亞部分礦山減停產影響精礦產能約75萬噸,佔其總產能的14%;非洲成為鋰礦新增長極,推動礦石迴流中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數據顯示,1—6月國內碳酸鋰產量為43.15萬噸,同比增加44.58%。

  受供需關係影響,2025年上半年碳酸鋰價格進一步滑落。1月中上旬,下游材料廠處於春節前備貨期,採購活躍,同時部分上游鋰鹽廠節前檢修導致供應偏緊,共同推動現貨價格持續上漲至8萬元/噸附近;春節假期結束后,由於下游前期備貨充足,採購意願明顯減弱,且碳酸鋰產量逐步回升,市場供應轉向寬松,價格因此承壓下行;進入4月,下游材料廠的客供比例持續提升,進一步抑制其採購和備庫需求,加之期貨市場多空博弈激烈影響市場心態,碳酸鋰價格一度跌至6萬元/噸以下;直至6月,價格顯現企穩跡象。

  目前,鋰電市場還受到「內卷式」競爭的困擾。為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於8月12日發佈《關於鋰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書》,呼籲企業加強上下游協同,維護產業安全。抵制無序競爭、壟斷市場、虛假宣傳等行為,合理佈局新建產能。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祕書長段德炳表示,要充分認識「內卷式」競爭的危害,響應中央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部署,加強自律行為建設,自覺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共同維護鋰電產業鏈循環暢通與各環節有效增長。

  在墨柯看來,鋰電池上游的「內卷」最終需要通過市場競爭淘汰非經濟性產能以實現供需再平衡。「拿礦成本是上游企業經營業績的試金石。不排除巨頭公司爆雷的可能,行業面臨着結構調整與重組,如果此級別的重組和調整出現,將對碳酸鋰價格造成較大影響,明年拐點未必會出現。」

  對於后市,墨柯判斷,碳酸鋰價格短期上漲更多是資本的擾動,脱離基本面。「反內卷」倡議短期將起到正向引導,但碳酸鋰價格或仍將震盪下行。他預計到2026年年初,碳酸鋰價格將回落至6萬元/噸以下的價格區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