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能源:不僅是低空載人,低空場景迎多元化拓展

2025-08-26 08:59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國泰海通證券研究,作者:徐強 牟俊宇

報告導讀:低空經濟相關政策逐步細化,行業日漸走向成熟。隨着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佈局相關產業鏈的企業將率先受益,投資價值凸顯。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近年來低空經濟相關政策逐步細化,行業日漸走向成熟。隨着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佈局相關產業鏈的企業投資價值凸顯:1)整機企業有望率先受益低空應用場景擴大;2)整機上游材料與零部件企業配套需求增加;3)低空相關空天地網等基礎設施配套有望迎來爆發;4)低空運維場景逐步落地。

低空經濟本質是空域資源的高效開發與立體化產業協同,當前行業配套政策正日趨完善。低空經濟是以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空域(可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3000米)為運行環境,以民用有人駕駛及無人駕駛航空器為核心載體,通過載人、載貨及多元化作業場景的低空飛行活動為驅動引擎,實現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迄今為止,中國低空經濟政策分別歷經概念提出、規範發展、提速推進三個階段。202435日,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誌着低空經濟正式上升爲國家戰略,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根據中國民航局數據,中國低空經濟規模2023年已突破5059.5億元,同比增速達33.8%,預計2025年將達到1.5萬億元。

消費級市場初露鋒芒,工業級低空場景方興未艾。消費級市場方面,據智研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達488.99億元,同比增長20%。依託無人機產業與消費市場的逐步成型,低空娛樂旅拍作為低空經濟與文旅消費的融合創新,已在全國多地景區快速落地;億航智能EH216-S無人駕駛eVTOL載人航空器正式開啟載人應用。工業級市場方面,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及其相關服務產業市場規模達1134億元,相較於消費級低空市場展現出更高發展潛力。無人機巡檢可大幅提高巡檢效率與精度;採用「末端+支線」無人機航空物流模式,可為物流企業降低經營成本30%以上;無人機將應急行動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防控,推動災害防控能力的提升。

無人機產業化進度較快,政策標準仍有完善空間無人機是低空經濟領域增長最為顯著的賽道之一。根據工信部賽迪顧問數據,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其中,低空飛行器製造和低空運營服務貢獻最大,接近55%2024年無人機註冊量激增至217.7萬架,較2023年底增長98.5%;全年無人機累計飛行小時2666.7萬小時,同比增長15.4%。目前低空政策協同與標準化建設仍是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流程審批、數據安全規範、空域開放等標準體系仍有待完善。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市場需求不及預期。


注:以上內容節選自國泰海通證券已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不僅是低空載人,低空場景迎多元化拓展》;

報告作者:徐強(分析師),登記編號:S0880517040002、牟俊宇(分析師),登記編號:S0880521080003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