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5 22:22
► 文 觀察者網 柳白
「中國整車廠和電動汽車行業涌現的創新,是我從未見過的。」
在近期的一檔播客節目中,美國網約車巨頭優步(Uber)CEO達拉·科斯羅薩西對中國電動汽車讚不絕口,稱其「令人難以置信」,他還表示,中國車企經歷了本土市場競爭的嚴峻考驗,本質上就是「適者生存」。
《商業內幕》網站8月25日報道稱,「鐵磨鐵,越磨越利」(iron sharpens iron)這句俗語,或許正好描述了中國的電動車產業。比亞迪等車企幫助中國主導了全球電動車市場,同時給美國車企如特斯拉和福特帶來壓力。
今年6月,福特CEO吉姆·法利就曾表示,中國電動車的車載技術、成本和質量都「遠遠優於」西方。
當被問及為何中國製造商能超越同行時,科斯羅薩西將其歸因於激烈的本土競爭。
「每一個重要的中國城市或省份,都希望他們當地的電動車企業成功,」他説。「現在中國有超過100家整車廠商,這種自下而上的競爭契合了政府的戰略方向。」
在科斯羅薩西看來,這是一種「兩全其美」的格局。
「一方面有產業政策的引導,另一方面最終的贏家並非‘總統的好友’,而是在殘酷競爭環境中勝出的企業,」 科斯羅薩西説,「因此,從中國脫穎而出的贏家,比如全球知名的吉利和比亞迪,都歷經了嚴峻考驗。」
「這本質上就是‘適者生存’,我們在那里看到的創新以及行業發展速度,都堪稱非凡。」
在科斯羅薩西的領導下,優步一直鼓勵旗下司機使用電動汽車,將其作為可持續發展舉措的一部分。今年 7 月,優步向汽車製造商Lucid投資3億美元,該公司生產的Gravity電動車將被用於Uber的無人出租車項目。
在本土市場外,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正加大對海外工廠的投資力度,以加強與美國特斯拉及其他全球汽車製造商的競爭。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8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電動汽車供應鏈企業去年海外投資約160億美元,略高於國內投資的150億美元。這是自2014年有記錄以來,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海外投資額首次超過國內投資額。
報告寫道,中國相關企業依據自身所處的市場細分領域,採取了不同的對外直接投資(FDI)策略。其中,電池製造商的國際化程度顯著更高,是海外擴張的先行者。而電動車整車製造商的重心仍主要放在國內市場。
「這是中國零排放汽車企業的海外投資首次佔據主導地位,是一項歷史性轉變。此前,約80%的投資都集中在國內市場。」報告寫道。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