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拆解激光雷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技術佈局與市場表現

2025-08-25 19:24

(來源:真灼財經)

最近$HSAI(HSAI)和$速騰聚創(HK2498)相繼發佈了Q2財報,首先激光雷達行業一直處在上升階段,可以看到2025兩家都迎來了大爆發,不光是車載領域滲透率快速提高,在機器人領域也有了大規模交付。在激光雷達這個卷技術、卷資本、卷交付的賽道里,看空看多都不能拍腦袋,得拆開看細節。作為老股民,咱不光看營收,更得看營收的「質量」和背后的「結構」。幾個維度一對比,高下立判。

研發投入:不是「費用」,是「資本」,禾賽的研發投入更高、轉化效率更高

財報里的「研發費用」在成長股估值模型里不能簡單看作成本,而是資本化投入,核心是看轉化效率。

根據過往公開信息做了張表格,可以看到禾賽的研發投入一直高於速騰,早期投入甚至是速騰的2倍。這説明禾賽自研芯片起步更早、投入更大,這也在后期給他們帶來了顯著的市場回報。禾賽AT128這一代就已經實現了收發器件的自研,第四代芯片平臺更是宣佈今年將會量產。

反觀速騰聚創,研發費用到2023年之后纔多一些,但更像是在做現有技術的集成和應用,像「硬件組裝廠」,這也是為什麼他毛利率壓力比較大的原因。

自研芯片與專利佈局,決定天花板

芯片是激光雷達的「心臟」,自研程度極大地影響了激光雷達的性能、成本。禾賽是行業里第一家開始自研芯片、自建產線的激光雷達企業,從2017年自研,到2021年量產,還完成了對瑞士芯片設計公司 Fastree 3D 的戰略併購,可以説是全球範圍內數字激光雷達專利技術儲備最早、最深厚的激光雷達企業。2023年發佈的FT120是全球首款車規級數字激光雷達應用,搭載的極石是第一款量產數字激光雷達的車型。

我之前説過禾賽科技會成為下一個寧德時代,但在芯片上走的是「蘋果式」垂直整合路線,實現對芯片的自主可控。這意味着:迭代快(產品定義自己說了算);成本曲線陡峭(降本空間在自己手里);性能極限高。而速騰聚創雖然也自研芯片,但程度沒有禾賽那麼高和深,並且衆所周知很依賴索尼的芯片。索尼畢竟不是激光雷達公司,這明顯不是最優解。

網上還有人説速騰是自研,其實看看線數就知道了,速騰給極氪定製的520線就是用的索尼SPAD。

市場表現:交付量是市場驗金石

二級市場最終要兑現到業績上,Q2數據非常關鍵:禾賽在ADAS領域交付超30萬台,證明繼AT128成為爆款產品之后ATX也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而速騰的官方長圖甚至都沒有公佈ADAS成績,估計實際上不到禾賽的一半,這一塊已經落后,高調宣傳的520線實際上現在也還沒量產。蓋世也宣佈了禾賽是上半年國內排名第一的主激光雷達供應商。銷量下滑的背后,其實是速騰被禾賽搶了比亞迪和極氪,小鵬也轉向了純視覺,所以纔開始轉向機器人的懷抱。

這一套邏輯梳理下來,還要反過來説禾賽技術不行的人,建議再好好了解下這個行業。

總的來説,投資科技股,要看它是在「做事」還是在「講故事」。禾賽用極高的研發投入轉換出自研芯片和專利壁壘,再通過技術優勢撬動市場份額,規模優勢又反哺盈利能力和后續研發。這是一個已經轉起來的「正向循環」,邏輯通暢。

而速騰的故事和機器人賽道轉向,似乎是在芯片自研上失先機及優勢,令最重要的ADAS戰場上失速,客户流失后的補償故事。

當一家公司在技術路徑、成本控制、市場佔有率這三個維度都展現出領先姿態時,任何對其「技術不行」的質疑,都更像是市場失利者的輿論反撲。對於投資者而言,禾賽的財報和交付數據已經勾勒出了一條清晰的成長路徑,值得持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