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德股份加大不良資產處置 調整蓄力長期發展

2025-08-25 20:30

8月25日晚間,海德股份(000567.SZ)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實現歸母淨利潤1.47億元,同比有所下降;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9.01億元,同比增長約18倍。

對於業績變動,公司之前公告指出主要原因在於兩方面:一方面,報告期內部分收購重組業務本金逐步收回,存量業務本金余額減少,直接導致重組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前期收購的處置類項目陸續完成處置,而新增業務多處於本金回收階段,根據會計處理準則,該類業務回款需先行全額衝減本金,待本金衝減完畢后再確認收入,由此進一步拉低了報告期內的收入。

業內人士分析,重組業務本金的逐步收回與處置項目的順利了結,充分彰顯了海德股份在不良資產投資領域出色的風險識別與管控能力。公司上半年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9.01億元,實現了不良資產的安全退出,不僅成功回籠了寶貴資金,更在市場低位儲備了充足的流動性「彈藥」,為捕捉下一輪行業機遇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新增業務有序進入本金回收階段,保證了業務發展的連續性。結合不良資產管理行業「處置回收周期長、價值逐步釋放」的特性,隨着資產處置進程的深入,相關業務收益將逐步釋放,為未來業績增長提供強勁支撐。

海德股份深耕困境資產管理行業,聚焦能源、上市公司等熟悉領域及確定性強的特殊機遇資產,通過重組、重整、盤活、紓困、提質、增效、賦能、處置等多元化手段化解風險,提升資產價值。作為擁有AMC牌照的上市公司,海德股份依託豐富的行業經驗,紮實的集團產業背景,通過穩健發展業務、充分擠壓風險,持續優化資產結構,確保安全邊際。

海德股份的業務結構深度契合國家「服務實體經濟、化解金融風險」的政策導向。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海德股份能源類困境資產存量余額達38.14億元,根據重組協議將持續貢獻長期穩定收益;上市公司困境資產項目余額6.86億元,特殊機遇項目存量22.35億元,商業地產類困境資產項目存量余額10.86億元,具有未來業績增長彈性。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年處置不良資產規模高達3.8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活躍度持續提升;截至2025年1月,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4萬億元。在政策層面,監管部門明確鼓勵資產管理公司(AMC)發揮「金融穩定器」作用,通過盤活困境資產服務實體經濟。市場層面,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催生的特殊機遇資產為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增量空間。

海德股份前瞻性地把握行業機遇,已與多家金融機構、地方AMC及非持牌資管機構建立了全方位深度合作關係。例如在個貸不良資產管理領域,已經與長城股權基金、蘇州資產、北京國通資產、山東鐵投、山東機場資本等機構合作或設立個貸不良資產合夥企業。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個貸不良資產管理業務經營主體海德資管持有的個貸不良債權本金約97.68億元,債權本息約168.76億元,涉及債務人超過48.51萬戶,在全國和地方AMC中市場佔有率位居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海德股份不斷探索個貸不良資產處置新模式,持續優化升級與螞蟻集團旗下上海螞蟻奇思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海德個人紓困平臺,通過科技及數字化賦能,有效觸達和鏈接債務人,將傳統的具有對抗性的清收處置轉換為長效化的債務人運營和幫扶,在提高回款率的同時幫助暫時陷入困境的債務人渡過難關。據統計,海德股份累計為符合條件的債務人減免債務金額超過3億元,踐行了為社會化解金融債務糾紛的社會責任。

海德股份表示,公司將持續鞏固產業與資管協同、市場化機制、優秀團隊、有效風控等核心競爭力,在當前夯實風險管控基礎、確保本金安全回收的基礎上,逐步釋放存量項目收益,同時充分把握不良資產行業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實現價值的穩步提升,為維護金融穩定與服務實體經濟貢獻專業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