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爆了!加速補漲

2025-08-25 18:52

作者 | 弗雷迪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終於!

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大型科技股今天以大漲之姿,帶領港股向A股看齊。

恆指盤中漲超2%,創近四年新高,收漲1.94%;恆生科技指數更是漲超3%。

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周末大利好

久違的科技股「狂歡」再次上演。

今天港股科網股集體迎來爆發。百度集團-SW漲6.25%,阿里巴巴-W漲5.51%,快手-W漲5.14%,京東集團-SW漲4.28%,美團-W漲3.29%,騰訊控股漲2.42%,小米集團-W漲1.81%。

權重股的大幅走高,推動了恆生科技指數高開高走,盤中一度漲超3%。恆生指數漲超2%創2021年來新高,恆生科技指數漲超3%,恆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今日漲3.85%,年內漲幅29.23%。

另外,黃金、有色金屬、遊戲、物業管理以及博彩股均迎來上漲。

消息面上,周末市場丟出了一則重磅「炸彈」——威爾終於「放鴿」了。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不斷「變化」的經濟風險讓美聯儲有了更充分的降息理由。

這番言論表明鮑威爾站到了負責制定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中「鴿派」陣營,也釋放出他可能支持美聯儲在9月的下次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的信號。

高盛預測美聯儲將從9月份開始連續三次降息25個基點,若失業率進一步上升,可能降息50個基點。

全球流動性寬松預期有助於港股流動性改善的邏輯,使得近期表現相對偏弱的恆生科技指數存在補漲空間。

自七月份以來,恆生科技指數表現明顯滯后A股指數,除受「外賣大戰」影響盈利預期外,港元匯率持續弱勢導致香港金管局流動性收緊也是重要原因。

恆生科技指數當前估值約25.5倍(PE-TTM),處於近10年14.04%的分位點,即估值低於近10年86%左右的時間,處於歷史低位。

中金公司在8月研報中指出,港股估值與倉位提供下行保護,外圍波動(如美聯儲降息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為政策發力創造空間,恆生科技短期具備反彈潛力。

但除了降息預期之外,反彈條件都具備了嗎?

02

最佳補漲陣地?

美聯儲9月的降息預期以及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為恆生科技指數提供了潛在支撐,加上近期科技行業密集催化,以及中報業績出色表現,彷彿都在為恆科指數進一步上升卯足了勁。

恆生科技成分股在AI、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呈現不同增長點尤其AI商業化加速和國產替代成為行業驅動因素。

首先是DeepSeek-V3.1大模型的發佈,該模型採用混合推理架構,支持思考與非思考模式的自由切換,大幅提升響應效率。字節上周也推出了開源多模態智能體框架M3-Agent。

恆生科技匯集了全中國最好的一批AI應用公司,既囊括了具備算力資源、模型能力的平臺型互聯網企業,譬如騰訊、阿里巴巴、快手、小米、百度等;還聚集了有數據壁壘和應用場景優勢的AI生態企業,譬如京東健康、金山軟件等等。

更重要的是,該模型採用了UE8M0FP8參數精度格式,專為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填補了國產芯片與先進AI模型適配的關鍵技術空白。半導體產業鏈有望迎來新一輪技術升級與訂單增長,進一步推動相關企業股價表現。

其次是H20芯片停產帶來的影響。雖然表面上是英偉達的商業決策,但客觀上助推了AI算力供應鏈對國產芯片的需求,港股半導體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兩大晶圓製造巨頭,上周五雙雙大漲。

再者,從業績層面來看,近期科技股先后披露中期財報,業績預喜率創三年來新高。AI領域商業化進程加速,本周阿里巴巴、美團、地平線機器人都將公佈業績。

恆生科技成分股所屬的AI、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核心行業基本面呈現積極變化。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恆生科技指數中佈局AI與雲計算企業的核心營收實現增長,相關業務從探索期逐步走入盈利階段。

上周嗶哩嗶哩和快手相繼發佈中期業績。B站總營收達73.4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創下歷史新高。

快手Q2收入350.5億元,線上營銷服務收入198億元(同比+12.8%),旗下可靈AI於2025Q2實現營收超2.5億元。截至7月,可靈全球用户規模突破4500萬,企業客户超2萬家,累計生成超2億個視頻和4億張圖片。

騰訊二季度收入與盈利增長強勁,同時公司強調,AI能力已對廣告效果和長青遊戲產生實質性貢獻。騰訊業績會上也提到,騰訊在推理芯片供應渠道側具備多種選擇。

市場或解讀為,當前海外高端芯片貿易政策仍存較大不確定性,但有望依託華為、寒武紀、海光等國產廠商的推理芯片滿足相關算力需求。

在AI服務器升級、國產替代趨勢帶來的機遇下,半導體公司業績增長勢頭強勁,保持了較高的產能利用率。

今年二季度,中芯國際收入同比增長16%,毛利率提高了6.4個百分點,得益於維持在92%-93%的高產能利用率,訂單供不應求,尤其在功率器件和汽車電子領域增長顯著。

華虹半導體二季度總體產能利用率更高達108.3%。作為中國晶圓代工在國產替代需求上行階段最受益的標的,兩家公司都表示,預期高產能利用率將在下半年延續。

再來看新能源汽車領域,下半年尤其是新勢力亦有多款新車上市逐鹿,其中得益於新車銷量爆發,小鵬、蔚來近期股價再次出現了加速上漲的趨勢。

小鵬汽車依託Mona,X9,G7等暢銷車型發力,上半年交付量暴增279%,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全年交付量。並且得益於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平攤,毛利率提升至了17.3%,甚至超過了特斯拉,目前已實現單季盈利。

跨界造車的小米集團第二季度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長234%,業務經營大幅收窄,下半年有望實現單季度盈利,同時公司決定小米汽車將於2027年正式出海。

隨着中報業績陸續披露,此前業績預期較低、且負面預期已基本消化、成交清淡的板塊有望重新獲得市場關注。根據萬得一致預期,2025年恆生科技指數EPS增速可達43%,大幅高於恆生指數,從風險收益比角度看,配置價值顯著提升。

並且,今年資金流入港股規模可謂空前,有望隨着這波業績重估進一步吸納資金流入。

根據Wind,截至上周,年內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金額已達9568.25億港元,已連續14周淨流入,這一規模遠超2024年全年淨流入額,顯示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科技板塊的長期看好。中金公司預計,南向資金全年累計流入或超萬億港元,長期配置價值依然存在。

7月底以來,港股進入盤整之際,恆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強勢吸金,近20日獲得23.87億元資金淨流入,年內資金淨流入額56.68億元,最新規模達150.62億元,規模較年初增長102%。

03

尾聲

結合基本面和資金的角度來看,當前或已進入對港股互聯網及恆生科技指數等權重板塊右側佈局的時點。

受益於資產稀缺性優勢,港股科技股有望持續吸引增量資金入市助推行情向上,這也使得恆生科技成為未來AI產業周期中更具上漲潛力的指數。

如果無法直接投資港股,那麼可以通過投資ETF的方式間接佈局。

恆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跟蹤恆生科技指數,一鍵打包中國科技核心資產,涵蓋騰訊、網易、阿里、中芯國際、小米等互聯網科技龍頭企業,「軟硬科技兼備」,免港股開户、免換匯、T+0交易,其綜合費率為0.25%,費率較低。

AI領域技術突破催化科技成長、美聯儲降息背景下外資可能超預期,南下增配力量仍有較大空間,反彈條件皆備,如果恆生科技表現后來居上,也不要感到意外。(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