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潘石屹夫婦的家族信託佈局全解

2025-08-25 16:22

(來源:WEALTH財富管理)

在中國眾多高淨值家族案例中,SOHO中國創始人潘石屹與張欣的家族信託安排,無論在架構設計還是資產轉移節奏上,都頗具代表性。這不僅是一個關於地產企業的商業故事,更是一次系統化的跨境資產傳承實踐。

紅籌架構與信託的起點

2002年,SOHO中國為赴港上市搭建紅籌架構。當時潘石屹透過 Boyce(BVI) 控制 SOHO中國(開曼)47.39% 股權,張欣則透過 Capevale(BVI) 控制同等比例,夫妻合計持有94.78%。這種BVI+開曼的架構,是當時中國民營企業境外上市的主流操作,既能滿足境外融資需求,又便於股權靈活轉讓。

2005年11月,一次關鍵操作發生:潘石屹將 Boyce 的全部股份無償贈與張欣,隨后張欣將 Boyce 與 Capevale(BVI)的股份轉入特設的 Capevale(Cayman),並將其全部股份託付給匯豐信託,設立了私人不可撤銷信託。

在信託條款中,張欣同時擔任授予人、保護人與唯一受益人,並明確信託財產不可撤銷,從制度層面鎖定了SOHO中國的股權控制權。潘石屹不直接持有信託股份,降低了婚姻或家庭變故對企業股權的影響風險。

這一佈局達成了三個戰略效果:

  1. 跨境轉移與保全資產

  2. 企業控制權鎖定

  3. 隔離家庭糾紛與外部風險

資產出售與信託資金流入

從2014年開始,潘石屹夫婦便有節奏地出售核心物業,僅2014年至2019年間,累計套現超過293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並非全部留在SOHO中國,而是透過高比例分紅的方式進入其開曼信託。

SOHO中國的財報顯示,近六年累計分紅達126億元,潘張二人獲得約81億元現金收入。此舉將流動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至境外信託平臺,完成了資金的跨境「二次轉移」。

2019年后,市場多次傳出SOHO中國整體出售或私有化的消息,黑石集團曾兩度啟動收購,但因疫情與監管審查而告吹。儘管交易未成,物業出售所得與分紅資金依舊持續流向信託,確保資產在境外安全承接。

信託的多重功能

家族信託在高淨值家族中的價值,遠不止於財富保值增值,它同時承擔着事務管理與風險隔離的角色:

財富增值

透過專業管理機構投資,實現穩健收益與資產保值。

事務管理

保障創辦人意志的長期執行,即使委託人離世或家庭發生變故,也能避免股權分散與經營混亂。

風險隔離與傳承

法律上,信託財產獨立於委託人個人資產,可免於婚姻糾紛、債務追索的侵蝕,並能設計激勵機制引導后代行為。

中國正迎來家族企業傳承高峰期。《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指出,未來十年80%以上的中國家族企業將面臨交接,家族信託將是實現平穩過渡的重要工具。

境外信託的優勢與比較

潘石屹夫婦採用的開曼信託,體現了境外信託在制度與操作層面的幾大優勢:

  1. 保密性高:離岸信託無需公開註冊,受益人與資產細節高度隱私。

  2. 税務籌劃靈活:可利用不同司法轄區稅制實現免税、減税或遞延。

  3. 資產隔離徹底:不可撤銷信託可將資產徹底隔離於個人名下。

  4. 規避外匯管制:可自由配置境外資產,滿足全球化投資需求。

相比之下,內地家族信託仍存在侷限:

  • 可持有資產類型有限(現金、保單為主)

  • 配套法律不完善(婚姻法、税法、公司法等對信託資產規定不清)

  • 保密性不足(部分資產需登記公示)

  • 税務籌劃空間有限

這也是為何許多中國企業家,尤其擁有跨境資產與國際身份的高淨值人士,更傾向於採用境外信託架構。

從企業經營到個人佈局的轉變

在SOHO中國發展的黃金期,潘石屹與張欣以大膽設計與營銷聞名。然而自2010年代后期起,他們逐步轉向保守策略:減少新項目開發,集中出售高價值物業,將收益轉移至境外信託與海外不動產投資。

2011年至2013年間,他們斥資數十億美元收購紐約與曼哈頓地標物業,甚至與國際富豪家族合作,參與全球頂級寫字樓與商業地產投資。這些海外資產多由家族信託持有,與SOHO中國的上市公司資產切割明確。

2022年9月,潘石屹與張欣雙雙辭任SOHO中國董事長與CEO職務,正式完成從企業日常運營到資產管理與傳承佈局的轉型。

啟示與借鑑

Inspiration

潘石屹案例對中國高淨值家族的啟示有三點:

  1. 提前規劃:在企業壯大期即設計股權與信託架構,為未來退出與傳承留足空間。

  2. 隔離與控制並重:透過信託條款鎖定控制權,並利用境外法律保障資產安全。

  3. 全球資產配置:結合信託與離岸公司架構,實現資產全球化佈局與多元化投資。

隨着中國家族企業傳承進入關鍵期,境外信託在結構靈活性、資產保密性與跨境操作自由度上的優勢,將使其在高淨值人羣中持續受青睞。而潘石屹與張欣的信託佈局,無疑提供了一個成熟且可複製的範本。

來源:新浪、騰訊網、巨亨網、搜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