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年入超14億!納百川將IPO上會!

2025-08-25 16:44

(來源:企業上市法商研究)

深交所消息,上市審覈委員會審議會議擬於828日審議創業板擬上市企業納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納百川」)的發行上市申請。

招股書顯示,納百川創建於2007年,是一家專注於熱管理系統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涵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燃油汽車動力系統熱管理及儲能電池熱管理三大領域,是行業內最早佈局新能源汽車業務領域的企業之一。

核心技術構建競爭壁壘,主流客户合作印證發展實力

納百川從燃油車熱管理起步,2012 年至 2015 年與寧德時代合作共同開發,2015 年以來建立並保持了戰略合作關係,2022 年在電池液冷板領域獨家與寧德時代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公司的電池液冷板產品於 2015 年得到實車應用驗證,再到2016年成功配套上汽大眾首款新能源車,同年,公司成爲了國內多家主機廠國內首款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主要供應商。至此,公司順利完成由燃油汽車熱管理產品向新能源汽車電池熱管理產品的業務戰略轉型。如今,公司產品已覆蓋蔚來、小鵬、奔馳、大眾等多家頭部汽車品牌。啟動開發任務並完成 PPAP 程序交付的產品項目數量超 300 余項,完成適配車,型超200余款。

自公司佈局新能源電池熱管理領域以來,始終重視技術研發,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及組建專業的研發團隊,在汽車熱管理技術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研發成果,已逐步構建起以專利技術為核心的競爭優勢。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3,406.96 萬元、4,394.05 萬元、5,411.17 萬元、1,016.53 萬元,報告期內,累計投入14,228.71 萬元。截止目前,公司共擁有20項發明專利及183項實用新型專利,覆蓋了控温、輕量化、殘值評估、自動化生產、質量控制技術優化等關鍵技術環節。

公司在技術開發、產品交付、質量控制等多方面獲得了上汽大眾、蜂巢能源、欣旺達、普萊德等客户的廣泛認可,陸續取得寧德時代、中創新航、零跑汽車等客户優秀供應商、優秀夥伴獎等稱號,獲得中國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產業大會組委會頒發的優秀零部件供應商獎等榮譽。

主營產品收入佔比超九成,高產銷率凸顯市場強勁需求

納百川近年來展現出穩健的收入增長態勢,據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納百川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03,091.53萬元、113,621.7萬元、143,705.3萬元,複合增長率為18.17%;公司2025  1-3 月為 32,941.62 萬元,同比增長 69.55%,收入增長穩定,具有良好的成長性。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其核心產品——電池液冷板、發動機散熱器、加熱器暖風及電池箱體的強勁表現,相關技術產品連續三年貢獻營業收入超90%,凸顯核心技術的高度產業化與強勁變現能力。

當前,汽車產業正經歷從傳統內燃機向鋰離子電池驅動的歷史性轉型。中國已連續十五年穩居全球汽車產銷首位,2024年產量達3128.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288萬輛,滲透率超40%,持續領跑全球市場。根據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35年我國電動汽車佔比將超過50%

同時,國家也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2021 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等指導文件,明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行業分析指出,隨着新能源汽車向高能量密度方向演進,電池熱管理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隨着動力電池裝機量持續增長,直接拉動電池液冷板需求放量。作為熱管理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液冷板具備約700元的單車配套價值,市場規模快速攀升。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液冷板市場規模約47億元,預計到2025年全球規模將達145億元,國內市場增至96億元,複合增長率顯著,行業正處於高速成長期。

旺盛的市場需求推動納百川電池液冷板產銷率持續高位運行,20222025年第一季度,分別達96.77%98.53%100.26%97.57%。因此,納百川擬募集資金 72,900 萬元用於納百川(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 360 萬台套水冷板生產項目(一期)、和補充流動資金。募投項目將為其承接更多訂單、提升市場份額創造必要條件。

(素材來源公司公告、IPO合規智庫、網絡公開信息等)

聲明本公眾號致力於好文推送(歡迎投稿),本篇文章(含圖)不涉及任何商業合作,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分享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請勿依照本訂閲號中的信息進行投資操作,若不當使用相關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需自行承擔全部責任。如果您認為我們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覈實刪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