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5 15:54
(來源:中國水運網)
轉自:中國水運網
近年來,鄒城市依託太平、榮信兩大現代化港口,乘着綠色智能船舶製造的強勁東風,推動內河航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朝着「建設大港口、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的目標不斷邁進。上半年鄒城港口吞吐量達791.6萬噸,同比增長8.1%。
榮信港二期施工現場,9個2000噸級泊位輪廓已清晰可見,這是鄒城提升港口核心承載力的關鍵一步。「項目建成后,榮信港年吞吐能力將突破1100萬噸、實現倍增,推動鄒城港口總吞吐能力突破2000萬噸大關。」鄒城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王曉東介紹。鄒城規劃建設兗礦物流園,啟動白馬河航道升級工程,建成后將新增鐵路運力390萬噸、公路運力140萬噸,配套新建2個2000噸級泊位,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00萬噸,一個現代化的京杭運河鐵水聯運樞紐加速成形。
鄒城率先推行「園區-港口」零碳貨運模式,引進200輛純電動重卡,搭建起智能化的車輛動態監管網絡平臺,實現了車輛位置、狀態、任務信息的實時可視與高效調度,推動園區企業到港口100%清潔運輸。該模式已成功入選全省交通運輸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一艘船的建造,需要螺旋槳、閥門、甲板機械等84個製造業協同配套,可帶動超100億元的產業項目。」濟寧能源發展集團董事長張廣宇表示,依託港航、船舶工業及產業配套等資源優勢,可以吸引船舶動力集成、配套件加工、甲板機械製造等產業向智能船廠集聚,打造研發、設計、建造、配套、運營於一體的內河新能源船舶產業集羣。
「前港后廠」模式催生臨港產業強勁動能。投資7.54億元的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二期項目正全速推進,建成后將形成年產200艘LNG動力船與40艘新能源遊艇、年修船超100艘的規模,年營收預計達33億元,目標直指「江北最大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同時,總投資9億元的船舶軸系舵系配套產品、變速箱零部件等項目正加快落地,帶動奔騰漆業、珞石機器人等10家企業卡位入鏈、協同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配套能力。深化與法國達飛、紫金礦業等世界500強合作,積極拓展歐洲、非洲、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航運貿易拓展讓黃金水道釋放物流新動能。太平港成功開通連接龍拱港的「鍾擺式」集裝箱航線,標誌着其「北貨南運」戰略步入常態化高效運行階段。「此次航線打通的,不僅是運輸路徑,更是產業之間的協同與互通。」太平港董事長胡景表示。依託自身專業設施,太平港保障了全流程作業高效暢通,「貨來即卸、卸后即走」,有力支撐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互通。
依託運河黃金水道低成本、大運能優勢,鄒城雙向發力做大物流貿易。向內,強化腹地聯動,推動大宗貨物「鐵轉水」「公轉水」,加速「散改集」,提升西煤東運與南北物資交流規模,構築濟寧港航東部物流門户。向外,借力兗礦能源等龍頭企業,拓展鋼材、高鈣石等貨物運輸貿易,推動港口運輸量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