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萬億汽后市場的"基建狂魔":解碼途虎7200家門店背后的祕密

2025-08-25 13:51

"當別人在享受泡沫時,途虎在建基礎設施。"是對這家企業過去14年發展歷程的最佳註解。途虎用14年時間證明了一個朴素的商業真理:唯有紮實的基礎設施,才能支撐起可持續的商業規模。

2025年8月,途虎養車交出了一份令行業矚目的中報:營收78.8億元,同比增長10.5%;工場店數量突破7200家,覆蓋全國320個地級市;用户數突破1.5億,年交易用户達2650萬,復購率高達64%。這些數字在低頻消費的汽車服務領域很難得。

一個核心問題隨之浮現:在長期被詬病為"小散亂"的汽車后市場,為何只有途虎能夠建立起顯著的領先優勢?答案藏在途虎14年來"向下深耕"的戰略選擇中——用技術持續夯實商品供給、供應鏈和服務供給三大基礎設施,讓規模擴張不僅沒有成為負擔,反而成為效率提升的催化劑。這種"規模越大、效率越高"的正循環,正是途虎突破行業魔咒的關鍵所在。

從輪胎電商到汽后基礎設施構建者——一場歷時14年的"基建長征"

過去多年,中國汽車后市場呈現典型的二元結構:4S店壟斷着高價值服務卻價格昂貴,而街邊修理店雖然價格相對較低卻充斥着假冒偽劣配件。消費者陷入兩難選擇:要麼忍受4S店的高價,要麼承擔非正規渠道的質量風險。

"途虎最早就是從解決一個簡單但行業長期忽視的問題做起:如何確保消費者買到適配的正品輪胎。」一位汽修行業從業者對筆者表示,據他所知,途虎從一開始,便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庫系統,積累車型與零配件的匹配關係。這一看似基礎的工作,卻為日后的大規模擴張打下了基礎。

2016年是關鍵轉折點 ,途虎做出了兩個具有戰略遠見的決策:一是從相對松散的合作店模式轉向標準化的工場店模式,建立統一的服務體系;二是進一步強化倉儲配送網絡的基礎建設,開設前置倉。筆者認為,這兩項決策奠定了途虎日后規模擴張的基礎設施框架,使其避免了其他玩家在擴張過程中遇到的「規模不經濟」甚至坍縮的陷阱。

 (來源於海通證券研報)

(來源於海通證券研報)

這種基礎設施的投入是沉重而緩慢的。在2016-2019年間,汽服行業湧入大量資本,當其他公司熱衷於通過補貼獲取流量時,途虎卻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倉儲物流系統和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中。這種"反互聯網思維"的做法曾一度引發質疑,但時間最終證明了其戰略價值。

到2025年,途虎已建成包含32個區域大倉和662個前置倉,數百條自配線路的智能倉配網絡,倉儲總面積超過45萬平米。其中有四個自建的超級樞紐,在面積上佔比53%。

這種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帶來了顯著的規模優勢——途虎超7200家工場店的規模,而第二梯隊的門店數量普遍都停留在2000多家。

"汽車后市場不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所有類型的企業都有自己的空間,但一定會是基礎設施驅動者的天下。"在筆者的調研中,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途虎在過去十年不斷用技術打造了從商品端到供應鏈再到服務端的基礎設施,讓這家公司能夠跨過那道隱形門檻,「要起高樓,基建就是要做得足夠深,這一點在原本就混亂非標的汽后市場更重要。」該分析師如是説。

用技術築基——讓龐大體系更高效

深度分析途虎發展歷程筆者發現,途虎多年來在商品、供應鏈及服務三大基礎設施上的技術投入,正在形成強大的複利效應,讓龐大的體系非但沒有侵蝕效率,反而成為效率的加速器和穩定器。

在商品層面,中國汽車市場的複雜性在全球獨一無二:每年新增車型數款千款,對應的零配件SKU高達近千萬。面對這種複雜性,途虎建立了龐大的汽配數據庫——包含950萬SKU的汽車零配件數據庫,匹配準確度高達99.99%。消費者只需輸入車牌號,系統就能在秒級時間內精準匹配適配的零部件,這背后是十幾年數據積累和算法優化的成果。

與此同時,途虎通過產品佈局戰略,構建了獨特的產品壁壘。天風證券此前分析認為,途虎正在通過佈局直採和自有品牌,實現了對產品的設計、生產和質量的嚴格把控,間接實現了C2M閉環,提高了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了高周轉高毛利。可對比的是,美國四大汽配連鎖均有自有品牌。美國四大汽配連鎖里市值最高的ORLY2024年報顯示,ORLY 自有品牌的產品銷售額已經超總銷售額的 50%。

(來源於海通證券研報)

(來源於海通證券研報)

在供應鏈層面,途虎也不斷在智能化方面投入提升龐大倉配供應鏈的敏捷性。在途虎發佈中報后的媒體電話會上,途虎首席財務官張志嵩表示,作為一個垂類的一體化平臺,專門為汽車服務行業特徵打造的供應鏈,一直是途虎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這主要是源於途虎強大的倉配物流體系和先進的數字化能力。供應鏈的智能化也是途虎未來重要的一個發力方向。

二季度途虎在供應鏈智能化上還有了新的進展——廣州自動化倉。據介紹該倉於2025年二季度投入運營,高度自動化使人工成本降低60%,分揀效率達傳統倉儲的2.5倍,並在"618大促"期間成功經受住了峰值訂單的考驗。

在終端配送環節,途虎與頭部無人車企業合作,在南京、成都等城市試點無人配送,為未來行業變革做好了技術儲備。

服務層面,爲了保障門店的服務質量及提高技師的作業效率與生產力,途虎開發了支持汽車服務門店及技師管理系統「藍虎系統」,實現了門店管理流程的數字化,為技師提供各類線上培訓和技能支持,提高門店的管理效率。

2025年上半年,途虎應用AI技術在整個服務鏈路上做了體驗優化。目前AI技術已經在售前諮詢、選品推薦、服務檢測、服務質檢、售后響應等環節有了深度的應用,推動了服務品質的升級和用户體驗的提升。基於該應用帶來的優化,途虎售前轉化率、智能客服滿意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從當前數據維度來看,途虎的規模擴張並未以犧牲效率和服務質量為代價。相反,通過標準化和數字化手段,途虎實現了規模與效率的同步提升。

歐美鏡像與中國機遇——中國萬億汽后市場的思考

全球汽車后市場主要呈現三種發展模式:日本模式由4S店主導,這得益於其車型少、品牌集中的市場特點;德國模式以IAM(獨立售后市場)為主,源於其強大的汽車工業體系支撐;而美國模式則是4S體系與IAM並存,且IAM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中國市場的特徵與美國最為相似 ——車型品牌繁多,保有量大且地域分佈廣泛,這種相似性使得美國市場的發展路徑對中國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截至2024年,中國乘用車保有量2.8億輛,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灼識諮詢報告指出,"但中國IAM市場集中度遠低於美國,這意味着巨大的整合空間。"

數據顯示,美國四大汽配零售商(AutoZone、O'Reilly、Advance Auto Parts和NAPA)合計佔據約30%市場份額。反觀中國,Top5企業市場份額不足5%,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空間巨大。

此外,單車維保價值量隨着乘用車的車齡逐步提升,中國乘用車車齡有較大增長空間。較於新車,長車齡的車輛需要較多的汽車服務,尤其是維修及保養服務。據灼識諮詢,中國乘用車的平均車齡由 2018 年的 4.9 年增至 2022 年的 6.2 年,到 2027 年預計將達到 8.0 年,而同年美國及歐盟成員國的平均車齡分別為 12.5 年及 12.6 年,中國乘用車的車齡有持續增長的空間。同時中國的汽車服務需求正接近爆發的臨界點,汽車服務開支往往在車齡超過 6 年后開始顯著增加,這是典型的車輛生命周期中的臨界點。

得益於途虎十余年的基建,途虎加盟工場店的盈利能力也在行業內獨樹一幟。

根據途虎養車公佈的2025年中報數據,2025年上半年途虎工場店的用户滿意度達到95%,9成經營6個月以上的工場店實現盈利,46%加盟商擁有兩家及以上的工場店,形成穩定正循環的加盟生態。

國聯證券在調研報告中指出,「途虎對加盟商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盈利能力上,全國加盟工場店單店每月平均毛利可以達到 15 萬以上",而這種健康的單店模型是規模可持續擴張的基礎。

結語

回望途虎14年發展歷程,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在資本追逐流量時選擇向下深耕基礎設施。當行業風口來臨時,有人向上追逐泡沫,而途虎選擇向下打牢地基。這種長期主義的技術投入,正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后市場上收穫時間的複利。

筆者認為,汽車后市場的競爭,本質上是基礎設施的比拼。在這個規模超萬億的藍海市場,唯有那些能夠用技術構建強大基礎設施的企業,才能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用户。隨着中國汽車平均車齡向8年邁進,途虎基於技術築基構建的領先優勢,正為其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