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京東外賣郭慶暗諷淘寶外賣抄襲:確實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組織

2025-08-25 09:41

  該怎麼形容京東在這場外賣大戰中的角色呢?

  「不創新,缺乏良性競爭,外賣行業就會干沒了。」8月一個烈日炎炎的午后,在京東總部,郭慶對《中國企業家》説。近兩個小時的訪談中,這句話,他重複了兩次。

  「外賣大戰」的焦灼,一如這燥熱的天氣。過去半年,京東、美團、阿里三大平臺接連出招,7月底,京東宣佈入局生鮮供應鏈,推出「品質餐飲合營製作平臺」七鮮小廚,並啟動菜品合夥人招募。

  這一被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視作「前所未有新模式」的供應鏈創新,點燃了行業熱情,短短三周就有超過7萬人報名菜品合夥人。但不同聲音也隨之浮起——七鮮小廚的規模擴張,是否會「誤傷」合規經營的中小商家?如此創新的模式能否走得通?

  作為京東外賣業務的核心負責人,郭慶一直隱身幕后。相比本名,他的代號「老K」更為業內熟知。這次訪談,是郭慶加入京東一年多以來的首次公開現身。

  郭慶話風坦率、邏輯嚴密。他直言,對「惡性補貼」深感不屑,呼籲從業者理性競爭,關注行業長期命運;並首次表達了對外賣大戰、競爭對手和行業終局的看法;也直面了外界對七鮮小廚的質疑聲。

  離開美團后,郭慶創業。2023年底,正值融資關鍵檔口,劉強東為他雪中送炭。半年后,郭慶加入京東,擔任集團CEO許冉的顧問。而后接管達達,直至操盤京東外賣。

  「京東進入外賣行業,肯定會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反對。但我們態度鮮明,就是要干。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只有一個:用户。只要是對用户有價值的事,我們都要努力去做。」

  身處激烈的「補貼大戰」之中,郭慶看到了同行在簡單重複的路徑依賴下,對機會的渴望和對錯失機會的恐懼。

  有觀點稱,美團「閃購」已經對京東電商業務造成威脅。郭慶指出:「即時零售主要滿足應急性、温差商品、短保商品的消費場景。我們不需要去誇大即時零售的市場前景,也不需要刻意講故事。」數據可以説明一切。不久前,京東集團發佈2025年二季度業績,收入同比增長22.4%,再次刷新了近三年收入增速紀錄。

  「社會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下一代不完全聽上一代人的話。」郭慶闡釋了京東打造七鮮小廚的初衷。他認為,七鮮小廚能夠加速推動外賣行業向全新階段發展——從「上一代」過去15年圍繞流量與速度的發展,轉向未來「下一代」圍繞品質供應鏈的深耕。

  以下為《中國企業家》對郭慶的獨家專訪實錄(經調整,有刪減):

  談「補貼大戰」:

  「外賣戰役是場馬拉松,不要拿跑400米的心態去跑」

  《中國企業家有人説,京東下場后,打破了外賣行業原有的平衡。你怎麼看?

  郭慶:世界上所有偉大發明都是從「非共識」開始的。無論是電商,還是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中間肯定會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反對。

  但我們態度鮮明,就是要干。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只有一個:用户,只要是對用户有價值的事,我們都要努力去做。

  《中國企業家最近兩個月,美團和阿里都在加碼投入即時零售,京東明顯更低調。

  郭慶:很多觀眾希望戰爭火藥味足一點,這樣拍出的片子纔好看。但對於身在其中的從業者來説,參與一場長期的商業戰役,這種心態纔有利於整個戰役的走向。

  《中國企業家美團方面説,只要他們想做,就可以做到比1.5億單量更多。京東內部做過「壓強測試」或評估嗎,比如訂單最多能做到多少?

  郭慶:我們沒做過這樣的測試。但凡做測試,你得有目的。現在的市場增量來自大量的惡性補貼,那補貼減弱或消退后,還能不能繼續保持這樣的市場規模?市場份額能不能轉化成長期可積累的基本能力?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明確的,所以最好不要盲目跳進去。我們短期內,既沒有保第一的壓力,也沒有爭第一的需求。我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服務好用户,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幽靈外賣等種種行業痛點上。

  《中國企業家身在「補貼大戰」局中,你看到了什麼?

  郭慶:首先,我看到了同行對機會的渴望和對錯失機會的恐懼。第二,我看到了一些人對於簡單重複的路徑的依賴。第三,我看到了對於創造長期社會價值,幫用户吃得更好更放心的能力的缺失。

  對這波惡性的補貼大戰,京東內部有明確結論:京東絕不會掉入單量陷阱,絕不會以衝單量來體現市場地位、製造市場泡沫。

京東集團CEO顧問、達達集團董事長 郭慶

  《中國企業家京東沒有這種對錯失機會的恐懼嗎?

  郭慶:沒有。還是那句話,短期內,我們沒有爭第一的需求,也沒有保第一的壓力。

  《中國企業家京東在6月初發過2500萬訂單戰報后,再也沒有公佈過單量數字。

  郭慶:單量數字只能代表我們外賣業務的一些進展。大家關心我們是好事,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戰略定力。一開始,我們就説過,京東做外賣是認真的,這不僅關乎品質與非品質路線的取捨,更有對這個業務的定位和長線思維。

  京東外賣推出還不到半年,我覺得,做外賣這個事至少是以5年、10年為周期的。不要爭一時之長短,要在5年、10年、20年的維度來看待業務的發展。

  現在去評價任何一個平臺的未來,都為時尚早。

  《中國企業家但在過往互聯網平臺戰爭中,「補貼」被證明是成功有效的手段。

  郭慶:純補貼就是一種路徑依賴。而且高額的補貼是一個高資源消耗的打法,不可持續。

  《中國企業家》:誰更希望戰爭暫時停下來?

  郭慶:我不知道,也不在意,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中國企業家7月底,京東CEO許冉跟我們説,京東不參與補貼大戰的日子里,內部在建設系統。

  郭慶:我們誕生時間很短,很多系統建設、組織能力還不夠完美。恰恰因為惡性的補貼大戰我們沒有參與,正好贏得了戰爭中的片刻寧靜。

  京東要做好品質外賣是非常認真的,這個過程我認為是一場馬拉松,千萬不要拿跑400米的心態去跑。這兩個月,有些人的速度甚至是跑200米的。他們以為戰局很快就會結束,這樣的速度能不能跑贏整個馬拉松呢?我也不好説。

  談「競爭格局」:

  「戰役指揮員沒資格談委屈」

  《中國企業家前不久,王莆中(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説美團是「被迫反擊」,你認為這是一種示弱、委屈,還是想「休戰」?

  郭慶:我們都是商業戰役的指揮員,不管是他還是我,都沒有時間、沒有必要,也沒有資格去委屈。委屈啥?我們的崗位價值不是靠大家的同情分來評估的,是靠最終創造的客户價值、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來評定的。

  《中國企業家干外賣這個事,你們之間有交流嗎?

  郭慶:最近沒有,我們倆上次見面還是去年,當時在海外,一起參加一個即時零售行業會議。更早些時候,和我的恩師陳亮(前美團最高決策機構S-team成員,已離職 )吃過一頓飯,聊了聊之前美團酒店的一些往事。

  《中國企業家京東向美團發起「外賣大戰」3個月后,5月份,阿里突然下場説要投500億元。聽到這個消息時,你在想什麼?

  郭慶:京東從來沒有發起過什麼外賣大戰,我們就是專注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不瞭解阿里,或者説不完全瞭解阿里的決策邏輯。

  不過,淘寶加碼外賣的時間節點,比我們晚了兩個月左右,大概在「五一」前。而且淘寶APP里的外賣入口設計,頻道頁面、營銷形式,都和京東基本上是一樣的。這説明,淘寶的外賣團隊確實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組織。

  《中國企業家自從5月阿里下場后,美團加碼補貼力度更大。你對此怎麼看?

  郭慶:還是那句話,風物長宜放眼量,不爭一時之長短。在美團和阿里加碼之際,我們最好踏踏實實做些基礎的、長期的事,比如搞好「七鮮小廚」、外賣系統建設,搞好團隊方法論的培養和能力提升。

  我經常把工作和生活分成三部分,一個叫「對號」,一個叫「叉號」,一個叫「問號」。工作中,我放到「對號」里的事不多,但放進去了就要堅持並且做好。但惡性的補貼大戰,一定是在「叉號」里的,京東一直也沒有介入。

  《中國企業家除了阿里,誰還會繼續下場?拼多多?

  郭慶:我不好判斷。但百花齊放纔是春,充分競爭、打破壟斷,讓消費者獲益,這不是壞事。

  《中國企業家此前,不少巨頭曾嘗試入局外賣。無論是坐擁海量流量的抖音,還是依託社交生態的微信,一直都沒有實現實質性突破。你覺得是為什麼?

  郭慶:經驗往往都是用來打破的。這里面可能有四點原因比較重要。

  第一,企業創始人,對天時地利人和的把握和理解。第二,創始人對「外賣」這種巨大型商業戰役的定力。第三,新入局者的差異化戰略打法。第四,團隊的付出程度和執行力水平。

  這四點缺一不可。尤其是第一點決定了這個企業要不要入場、什麼時候入場,這取決於創始人的決斷能力。因為外賣是一個持續的長期戰役,這很考驗定力。

  談「即時零售之爭」:

  「不需要急於誇大市場前景」

  《中國企業家你怎麼看美團「閃購」的擴張,有人説它入侵了京東的邊界。

  郭慶:我們沒有特別關注其他公司的閃購業務。對於即時零售,我覺得本質上,還是要從用户需求出發。用户需求由三個因素決定,第一,品類,第二,緊急程度,第三,錢包厚度。

  即時零售目前還處在早期階段,核心是服務消費者應急性、温差商品、短保質期商品的消費場景。

  《中國企業家美團曾披露,非餐飲品類即時零售日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

  郭慶:據我瞭解,(美團)真正和3C家電相關的單不多。另外,我們不僅要看單量,還要看GMV,不需要急於誇大即時零售的市場前景。它是消費場景的一種補充,但肯定無法替代和顛覆電商。在整個社零盤子中,即時零售市場還比較小。

  我們做了廣泛的用户調查,發現閃購在商品質量、退換貨售后服務等方面,和「211」、京東自營服務還有很大差距。

  所以,用户願意以社會效率更低的方式付出溢價,去買一個3C產品,這種情況是有的,但不是大多數。對於大額、高價值的3C家電商品,大家更希望它是正品,服務質量好,退換貨流程專業可信賴。

  回到「成本、效率、體驗」,閃購的絕大部分商品價格是高於京東的。即時零售的履約模式帶來了必然更高的成本,平臺自建前置倉,倉儲成本、運營成本都要遠遠高於京東,如果只是從既有的實體店配送,房租、水電、人力等成本都會最終體現在用户付出的價格上。

  此外,即時零售的供給豐富度遠遠少於電商,商品來源高度依賴第三方商家,品質缺乏管控;售后、服務也缺乏強有力的保障,這對於消費者購買高價值3C產品都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企業家京東CEO許冉曾説,京東40%外賣用户會購買主站商品,PLUS會員復購率達67%。在外賣業務推動京東集團業務發展層面,你希望個人發揮什麼作用?

  郭慶:我首先得把外賣工作做好。順其自然可以有一些溢出力量和能力,去給集團做更大貢獻。目前來看,外賣業務確實能為京東帶來明顯的流量和用户增長。對即時零售、日百、超市等品類的銷售增長有顯著的帶動作用,未來,生鮮、物流各個業務都會圍繞外賣有所協同。

  從3月1日正式推出外賣,我們用5個月的時間,建立了超過15萬人的全職騎手團隊併爲他們繳納五險一金、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在350座城市,有150萬家品質餐廳門店入駐,日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幫助200個餐飲品牌銷量破百萬。從數據上看,二季度京東的活躍用户比去年新增了超過40%,保守估算最少有2億用户,用户的購物頻次也增長了40%多。

  談「泡沫」和「終局」:

  「不創新,外賣行業就會干沒了 」

  《中國企業家回顧這輪「外賣大戰」,你認為有沒有泡沫?

  郭慶:最近兩月泡沫太多了,其他平臺也承認自己的單量里有很多泡沫。這是不正常的,也沒有意義。我們看到,最近在相關部門指導下,行業正在逐漸迴歸理性。

  現在外賣行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供給側,因為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現在的外賣補貼大戰並不改變供給,只是在短期內通過低價,拉動了一部分需求,一定不可持續。要把注意力和資源投到長期的供給上,這是我們的內部共識。

  《中國企業家對比前兩輪外賣大戰,這輪終局何時到來?標誌會是什麼?

  郭慶:我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回到今年春節,最大膽的從業者可能都想象不到,今年會有這樣一場商業戰役。外賣行業這十幾年的發展產生了很多價值,但確實也出現一些問題,並且一直在放大。

  我們不要老是聚焦幾家之間的競爭或者博弈,我更關心這個行業未來會不會存在。這個行業如果沒有新玩家去做良性競爭,最后很可能會被其他行業所取代。沒有良性競爭、不創新,有可能外賣行業未來就被干沒了,整體消失了。

  就像20年前,電腦城是各大城市標配,中關村可能是北京最繁華熱鬧的地段之一。但因為長期充斥着假貨、水貨,價格虛高欺騙消費者等種種問題,逐漸就被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模式取代了。所以,良性競爭對用户、對行業和所有企業來説,都是一種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假設一個外賣用户花30塊錢買到一個食物,其中只有7塊錢和食材相關,剩下3塊錢是包裝費,8塊錢是配送費,再花十來塊錢的營銷費用,用户的獲得感非常低,時間長了,一定會被更好的商業模式取代。

  談「外賣成本與利潤控制」:

  「要控制自己的慾望,也要給騎手真正選擇的機會」

  《中國企業家你有沒有想過,在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成本下,京東外賣怎麼提高履約效率,才能接近甚至逼近美團的履約成本?

  郭慶: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履約成本肯定會比其他平臺高。但足額繳納五險一金,我們認為這是底線問題也是法律問題,不該用成本計算去衡量。

  實際上,當你做正確的事情,就會獲得回報。雖然我們確實付出了更高的成本,但我們獲得了兩個回報:一,用户獲得了更好的履約品質,很多用户希望優先選擇全職騎手。

  二,騎手獲得了更健全的社會保障。很多騎手跑外賣很多年,30多歲甚至40多歲了,他把跑外賣當做一份長期職業,也希望有一份人生穩定保障——總得有平臺做這個事。

  我們先做了,也希望各平臺都能給到騎手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交五險一金,真正自主選擇的機會。這十幾年來,這部分騎手的正當權益被忽略,是不合適的。

  一個行業越來越健全,就是要保障生態鏈各方都能獲益,不能粗暴替騎手做決定。現在一些平臺直接剝奪了騎手繳納社保的權利。

  《中國企業家一些報道説外賣平臺的利潤率只有2.8%,王莆中在採訪中稱美團利潤率是4%左右,你怎麼看? 

  郭慶:首先定義下「利潤率」的口徑。利潤率=淨利潤/收入,這是常識,但其他公司的口徑可能不一樣。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查摩根大通的原文報告。他們在引用報告時,把收入替換為GTV(平臺促成的交易總金額),這個數字要遠遠大於收入,相當於把分母變大了,利潤率自然「變小」了。

  外賣平臺的收入一般由三部分組成,技術服務費、廣告收入、配送費。某些平臺宣稱的6%~8%的抽傭比例,實際上只是技術服務費,這顯然是刻意混淆概念。大家知道我們的佣金是行業內最低最透明的(0佣金、長期不超過5%)。

  其次,利潤率也與組織效率息息相關。我們的組織生態自搭建起就考慮到了複用性,據我瞭解,我們的組織規模應該是美團和阿里的十幾分之一,更精簡高效。

  我們會剋制自己的慾望,做長期有價值的事。善良是一種選擇,雖然很難。

  《中國企業家如何理解更高效的組織生態複用性?

  郭慶:一是我們的組織結構能非常靈活地支持多個業務。今天可以支持酒旅,明天可以迅速支持到店、家政。

  二是產品研發系統要模塊化,比如交易中心既要支持外賣,還要支持酒旅、到店餐飲,不需要重複建設。我們干得比較晚,而且沒有包袱。

  《中國企業家你為什麼選擇來京東?劉強東為什麼請你來做京東外賣?

  郭慶:第一個原因比較現實,我當時創業的公司需要融資。我接觸了很多投資人,也包括美團,劉總(劉強東)是最快、義無反顧給到支持的。我這人比較簡單,對雪中送炭之人,當義不容辭,全力以赴。

  第二,和劉總交流完,我非常認同京東「科技+供應鏈」的理念,大家可以一起做一些有更大社會價值的事情。

  我首先要落實好劉總的戰略部署,其次就是配合好Sandy(許冉)的工作。爭取能為京東的發展盡些微薄之力。這是現階段我最需要做的事。

  劉總特別重視用户體驗,也非常重視與合作伙伴的利益分配和分享。他經常會選擇讓自己、讓京東少賺一點。他的只賺「三毛五」理論,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會控制京東賺錢的慾望。

  在京東本地生活業務上,劉總也有非常清晰的戰略思考和長遠佈局。2023年秋天,我第一次和劉總視頻交流,聊得非常坦率、直接,很快就達成了商業價值觀的共識。

  特別巧的是,上午剛跟劉總視頻完,我中午就和「老王」(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吃了頓飯。冥冥之中,也許這就是告別,也是一種新的開始。

  《中國企業家你在美團工作7年多。在你的接觸中,美團和京東這兩家公司有什麼不同?

  郭慶:這兩家公司的氣質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團注重用户體驗。相比而言,京東會更注重平衡一些商家和用户的關係。

  談「七鮮小廚的初衷」:

  「解決用20元吃飽吃好的需求」

  《中國企業家京東外賣推出「七鮮小廚」至今已近一個月,掌聲和質疑聲並存,你怎麼看?

  郭慶:我相信所有餐飲從業者都有一個共同目標,要幫助消費者吃得美味、安全,還要吃得不貴。但比較可惜,過去十幾年,外賣行業的配送速度上來了,大家「吃得更快」了,但是沒有「吃得安全、吃得美味、吃得更好」。

  「幽靈外賣」猖獗的本質原因是,房租成本、食材成本都很低。只有幽靈外賣的成本結構才能支撐住高額的線上營銷成本,同時把食材成本壓縮到不合理的低,最終用地溝油、過期肉獲取了訂單,卻損害了我們的身體。

  今年3月,京東正式投入外賣業務,併成為行業里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嚴格杜絕幽靈外賣上線的平臺。我們發現,雖然京東很自律,但放眼整個行業,幽靈外賣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治,行業也亟需探索新的、從本質上解決的方式。

  那就是如何做出20元(含配送費)以下的新鮮現炒的品質外賣。因為如果我們不提供20元以下的新鮮現炒的品質外賣,那些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就不得不去吃幽靈外賣,因為大家沒有更好的供給選擇,這很現實。這是我們打造七鮮小廚的重要出發點之一。

  我們還會通過「現炒現做+后廚直播」的方式,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中國企業家這門生意的核心邏輯是什麼?為什麼是京東來做這件事?

  郭慶:在成熟食品產業鏈里,有幾個角色。第一層是供應鏈公司,往上走是SaaS公司、營銷平臺,最上面一層就是交付平臺,比如騎手交付平臺,幫助用户足不出戶,就能得到食物。

  中間第二層,還有一個機會,就是「Making Platform」,也就是餐飲製作平臺。過去這些年,有很多企業嘗試過這門生意,包括海外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離開后,也創立了一家「共享廚房」公司Cloud Kitchens。

  全世界的創業者都想通過「科技+共享」的模式,降低整個餐飲製作的成本。這跟七鮮小廚「又好又便宜」的目標一脈相承。但我認為,七鮮小廚是最具創新和顛覆的模式。

  《中國企業家在做「外賣廚房」這件事上,美團推出「浣熊食堂」,強調「只做招商,絕不自營」。而京東選擇重資產投入。在你看來,哪種模式更代表未來?

  郭慶:我的觀點一直很開放,不管是我們相對重地去做合營廚房,還是浣熊食堂這種平臺投入很輕的「二房東」模式,都處在極早期階段。但我堅信時間會證明一切,我對七鮮小廚有這個信心。

  我聽過一句話,社會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下一代不完全聽上一代人的話。我們希望七鮮小廚的誕生,能加速推動外賣行業向全新階段發展。

  《中國企業家七鮮小廚能將菜品價格壓至極低,是否會跟品質餐飲商家「爭利」?

  郭慶:我們的主要餐品是解決20塊錢以下(包含配送費)能吃飽吃好的需求,不是去競爭正餐市場。我們十幾塊錢的餐品,難道還能影響到客單價60塊錢的市場嗎?我們打擊的是干「幽靈外賣」的那幫人。

  如果這些品質餐廳的產品成本結構可以做到十幾塊錢,不早就把「幽靈外賣」乾死了嗎?

  前段時間,我跟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交流,我説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一起努力,把那些原本應該屬於堅守品質、認真做菜的這些商家的生意,從擅長做網絡營銷的「黑外賣」手里奪回來。

  《中國企業家七鮮小廚這種規模化、集約化和高性價比模式,會誤傷中小商家嗎?

  郭慶:阻礙夫妻老婆店、中小商家經營的,是內卷、是幽靈外賣的不斷擴張。

  在七鮮小廚還處於內部立項階段的時候,我們就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首先,「夫妻老婆店」有兩個特點:第一,它有一個可以服務線下客人的堂食門臉,第二,一般情況下,它很少僱傭大量員工,就是夫妻兩人開店,他們用線下堂食服務好左鄰右舍,這就是自然的生活狀態。

  大部分夫妻老婆店並不擅長從外賣平臺上獲取流量,因為「玩」流量是一個複雜能力,需要專業人才,涉及到選品、主品定價、促銷經營、購買流量等等。

  真正擅長做這件事的是「幽靈外賣」玩家。它們沒有門臉,食材劣質,線下的運營成本非常低。他們會僱一批精通、鑽營外賣獲客的員工,大量購買付費廣告、流量,在外賣里塞卡片索要好評,得到高評分,再去欺騙或者吸引新用户,形成惡性循環。

  我們不僅不會和中小商家搶生意,未來還要給他們的營銷、供應鏈賦能。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干掉「幽靈外賣」。

  《中國企業家你們給「夫妻老婆店」賦能的方式是什麼?

  郭慶:我調研了100多個小商家,發現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食材質量穩定、價格不貴。

  我們現在有新鮮日配、價格便宜的淨菜,他們不用花很多時間採購原材料,對他來説就是一種更好的體驗。

  談「七鮮小廚的能力建設與擴張計劃」:

  「哪兒有‘幽靈外賣’,我們就去哪兒開店」

  《中國企業家劉強東説,做外賣就是爲了做生鮮供應鏈,這件事的難點在哪兒?

  郭慶:最近有些變量出現,第一,老百姓對吃得更好的需求、呼聲越來越明顯。第二,科技逐步到位,這兩年像食材的AI檢測手段、冷鏈和智能化后廚設備等都在快速發展。第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也在逐步加強。

  參考歐美市場的發展階段:冷鏈的發明;加上類似於安捷倫這種公司,提供了比較先進的食材檢測手段;同時有了適合西餐的智能化后廚設備,比如德國的萬能蒸烤箱;再加上對食品安全的重視。通過這些要素的組合共同完成進化,它不是單一要素能解決的事。

  《中國企業家京東的能力建設怎麼適配這個目標?

  郭慶:京東的邏輯一直是「體驗、成本、效率」。對用户端的體驗而言,七鮮小廚的目標就是新鮮現炒、好吃健康。通過菜品合夥人提供的配方和品牌保證的食材供應鏈,以及全球領先的第三方食品安全的保障體系。

  成本怎麼降低,核心是通過有限的經典SKU,實現全國性規模化採購。比如説,我們未來有1000道菜,但在七鮮小廚里,同時銷售的菜不會超過30道,它一定是個有限選擇題。

  效率上,我們要通過先進的SaaS系統,和社會各界公司一起合作的全球領先的智能化后廚設備,共同提升效率,提升用户體驗,逐漸去做難的事。

  投入一個新的業務,京東核心關注的是行業是否存在痛點、我們在供應鏈上是否有優勢。正如劉總所説的,京東所有的業務都是緊緊圍繞「供應鏈」來開展創新,跟供應鏈無關的事情,不會去做。七鮮小廚的模式,是京東供應鏈戰略的自然延伸。

  七鮮小廚首店開業后,單量持續在增長,日均1000單以上,而且帶動了商圈其他商家的訂單增長12%,這也給了我們很大信心。

  《中國企業家七鮮小廚提出「三年要做萬店」,依據是什麼?

  郭慶:我們調研了全國「幽靈外賣」比較活躍的商圈數量和每天大概的訂單量,提出了一個針對「幽靈外賣」的對抗性指標。我們希望通過三年左右時間,打擊掉一部分的「幽靈外賣店」。目前這個萬店規模目標肯定還不足以完全對抗。

  現在幽靈外賣一天有3000萬單,假設我們每家店做到日均1000單,一萬家店一天能做1000萬單,只能對抗其中1/3。所以,光靠我們一家完不成這個事,但我們可以先給行業開個頭。

  《中國企業家接下來,七鮮小廚的擴張節奏是怎樣的?

  郭慶:我們分了三個階段。第一,穩定搞好一道菜;接下來,穩定搞好30道菜;最后,穩定搞好1000道菜。我們現在剛走到第一和第二階段之間,能夠穩定搞好三四道菜。

  《中國企業家對於城市的開拓或佈局,目前有具體規劃嗎?

  郭慶:我們纔剛剛開始,而用户、行業相關從業者的熱情超乎我們想象,菜品合夥人的報名已經超過7萬人了。現在我們比較明確的有兩點,第一,先把30道菜做好,交付給用户。第二,哪里有「幽靈外賣」,我們就去哪兒開店。

  至於開拓城市的速度,短期內我個人不是很關心,我認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中國企業家篩選菜品合夥人的具體規則是什麼?

  郭慶:目前可以透露兩點,第一,我們會採取評分制,過程完全公正公平透明,這也是我們規則設計的核心。第二,我們未來會盡可能讓更多普通用户參與到評選過程中。

  配方是雙方共同持有,我們只有使用權。我們會和合夥人簽署嚴格的商業協議,每一份炒製售賣都有線上化的數字,會根據售賣數量進行分成;也會在協議中規定好,如果我們將這個配方用作他途,就要受到嚴格的處罰。

  《中國企業家七鮮小廚跟這些合夥人怎麼分利?

  郭慶:利潤分成會先分給菜品合夥人、食材供應鏈、提供場地的經營合夥人,最后纔是留給京東的利潤。總而言之,七鮮小廚是外賣行業近15年來一個非常有顛覆性的供應鏈創新。但我們必須要創新。不創新、沉迷於製造泡沫,外賣行業就乾沒了。

責任編輯:王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