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虹系「兄弟」終要合灶吃飯

2025-08-25 10:5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時鍾滴答,三年承諾進入倒計時。華虹系這艘巨輪,終於開始調轉船頭。

8月17日,一則公告把1300億元市值的芯片巨無霸——華虹半導體(688347.SH/01347.HK)推上鎂光燈。公司稱,將以"股份+現金"的組合拳,拿下同門上海華力微電子(下稱"華力微")的控股權,並同步配套募資。

若交易落定,這將是科創板開板以來,成熟製程領域最闊綽的一次內部整合。

成熟製程版圖再聚合

故事緣起一紙承諾。2023年8月7日,華虹半導體登陸科創板時,母公司華虹集團曾立下"三年內解決同業競爭"的軍令狀——把華力微注入上市平臺。

如今,大限將至,集團選擇兑現諾言,也意味着中國大陸第二大晶圓代工廠的成熟製程資產將首次歸於同一上市平臺。

華虹公司在公告中稱,本次交易收購標的資產為華力微所運營的華虹五廠,該業務與華虹公司在65/55納米、40納米制程業務存在同業競爭。華虹公司還稱,目前交易正處於籌劃階段,初步確定的交易對手方為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投先導集成電路私募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整合完成后,華虹將直接掌控一條月產能約3.8萬片的12英寸產線,疊加無錫二期8.3萬片/月的新產能,12英寸總產能有望在未來兩年翻番。

華虹長期聚焦特色工藝,車規級BCD、超級結MOSFET等產品在本土客户中滲透率超過六成,但產能分散、研發重複一直掣肘其議價能力。

整合華力微后,華虹將擁有上海金橋、張江三座8英寸廠及無錫、浦東兩條12英寸廠,工藝節點自0.35微米延伸至28納米,形成柔性產能調配體系,可在一周內切換功率器件、MCU、CIS等不同平臺,滿足客户"小批量多品種"的急單需求。

財務層面,2025年二季度,華虹營業收入5.66億美元,同比增長18.3%;歸母淨利潤795.2萬美元,同比增長19.2%。

華虹2024年營收20億美元,產能利用率99.5%,但毛利率僅為11.4%,同比下滑近4個百分點,成熟製程價格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此次收購若順利落地,上市公司不僅可減少內部競價,還可通過規模化採購、交叉銷售把單位成本再降3%–5%,對盈利修復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市場提前狂歡,復牌行情引爆預期

從行業視角看,全球成熟製程正陷入"雙軌"周期:AI與車載芯片需求升溫,消費電子卻持續去庫存,55納米及以上節點成為各家代工廠的必爭之地。

華力微運營的"華虹五廠"主攻65/55納米與40納米,恰好與華虹半導體重疊。表面看,是三家客户的小範圍撞車;深層次,卻是兩條產線在同一技術節點上的左右手互搏。合併,既是為監管答卷,也是為利潤止血。

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華虹集團全球市佔率2.7%,位列第六,國內僅次於中芯國際(5.5%)。不同於中芯國際在先進製程"血拼"7納米及以下,華虹集團把籌碼押在28納米及以上成熟節點——全球每三張智能卡芯片,就有一張出自其手。

政策端亦在推波助瀾。國家大基金三期註冊資本3440億元,明確把成熟製程特色工藝列為重點投向;上海國投、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此次均出現在交易對手方名單中,顯示國有資本願意以股權為紐帶幫助龍頭完成內部重組。

交易完成后,華虹總資產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12英寸收入佔比預計由2024年的53%升至2026年的70%以上,進一步縮小與中芯國際在規模上的差距。

不過,整合從來不是簡單的加法。華力微成立14年來,產線折舊已過半,但工藝節點仍停留在65/55納米,若不能在未來兩年導入更先進的28納米HKMG平臺,其設備殘值將快速衰減。

此外,兩家公司的ERP、MES系統差異較大,合併后需投入額外資本進行數字化改造,短期或帶來數千萬美元的整合費用。

華虹管理層在二季度業績會上透露,計劃在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工藝對接,2026年啟動新一輪資本開支,將28納米車規BCD平臺導入華虹五廠,屆時單顆芯片成本有望比競爭對手低8%–10%,為下一輪景氣上行儲備彈性。

對於投資者而言,本次交易作價及配套募資規模仍是關鍵變量。若全部以股份支付,華虹股本將擴大8%–10%;若引入大基金現金認購,則可降低攤薄,但會提高負債率。停牌前華虹A股對應2025年預測市淨率約2.2倍,低於中芯國際的2.8倍,港股更僅有1.6倍,估值已部分反映整合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併購六條"政策的出臺,成為央企加速資產整合的關鍵推動力。

2024年9月2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併購六條"),優化併購重組機制,成為國企加速資產整合的關鍵推動力。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提出完善"併購六條"配套機制並推動典型案例落地;5月,修訂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實施,新增簡易審覈程序、分期支付機制等創新舉措。

在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以來國企整合加速。此前宣佈擬一次收購13家系統內企業的中國神華,也在近日披露了關聯交易預案。

具體看,中國神華將收購國家能源集團所持有的國源電力、新疆能源、化工公司、烏海能源、平莊煤業、包頭礦業、航運公司、煤炭運銷公司、電子商務公司、港口公司共10家企業全部股權,以及神延煤炭41%股權、晉神能源49%股權。中國神華還將以現金方式購買西部能源持有的內蒙建投全部股權。

資本市場的嗅覺永遠靈敏。儘管公告8月17日晚間才發佈,但華虹股價早在8月15日午后便直線拉昇,單日漲幅最高突破16%,最終收漲11.35%。

市場將靜候交易草案揭開面紗,而華虹能否藉此重塑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的競爭格局,答案或在2026年的產能利用率與毛利率數字中浮現。(思維財經出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