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大海外】速騰聚創2Q25:毛利率超預期,機器人轉型戰略加速推進

2025-08-24 20:18

【特別提示】本訂閲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均取自於光大證券已正式外發研究報告,由光大證券海外研究團隊(TMT/消費/醫藥/製造等)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户,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動態的宣傳。研究報告有時效性,任何研究報告內容僅代表報告外發時特定時點的研究信息匯總,任何關於研究報告、研究觀點的解讀,請聯繫對口銷售或具體研究員。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户,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閲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閲讀本訂閲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户。

報告發布信息

報告標題:《速騰聚創2Q25虧損顯著收窄,機器人戰略轉型加速推進——智能駕駛系列報告:激光雷達行業動態跟蹤(六)

報告發布日期:2025年8月24日

分析師:付天姿,CFA,FRM(執業證書編號:S0930517040002)

分析師:黃錚(執業證書編號:S0930524070009)

要點

事件:速騰聚創發佈2Q25/1H25業績。營收方面2Q25公司實現總收入4.55億元,同比/環比增長24%/39%,主要系機器人收入高速增長。利潤方面2Q25實現毛利1.3億元,同比/環比增加133%/64%,對應毛利率27.7%,實現連續6個季度環比上升;2Q25實現淨虧損0.5億元,同比2Q24 1.4億元淨虧損大幅收窄63.6%,核心受益於SoC等核心技術自研帶來的規模經濟。

機器人業務成為公司核心驅動引擎,全球合作與新品落地加速。2Q25公司的機器人及其他產品的銷售收入約為人民幣1.47億元,同比大幅提升285.2%。毛利率為41.5%,同比上升18.3pct,核心受益於生產規模增長帶來的原材料採購成本及生產費用降低。公司機器人業務進程全面提速,業務佈局已覆蓋工業倉儲、無人配送等垂直領域,服務全球客户突破3200家,其中,割草機器人賽道表現尤為突出,公司與多家全球Top5廠商達成獨家合作,訂單規模突破七位數,充分體現消費級庭院機器人市場的規模化商業潛力。同時,公司預計於2H25發佈Active Camera 2.0以解決更高精度的感知任務要求,加快具身智能終端場景落地。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機器人領域技術和客户合作,有望在交付節奏上領跑行業,推動戰略轉型加速向機器人領域推進

自研芯片+數字化產品技術創新驅動,E系列/EM平臺有望快速放量。在激光雷達領域公司率先推動數字化進程,2021年發佈行業首個全固態數字化平臺E系列,並於1H25實現E1大規模量產,公司預計2025E系列激光雷達產品的出貨量將會達到六位數,助力L3/L4自動駕駛。此外,公司於4M25推出專用於長距離應用的EM平臺,其中EM4EMX將於3Q25實現量產交付,目前已獲得8家整車廠、45款車型定點

ADAS業務收入環比增長,量產定點持續推進並加速全球落地。2Q25 ADAS業務收入2.7億元,同比下降10.5%,環比增加18.6%,其中ADAS產品銷量12.38萬台,同比增加4.6%,環比上升28%2Q25 ADAS的毛利率為19.4%,同比/環比提升7.7pct/4.3pct,主要受益於原材料採購成本減少+較低價MX激光雷達產品搭配用於自主研發的SOC處理芯片。公司持續推動ADAS在全球量產項目中的落地,截止1H25,公司已獲得來自30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119款車型量產定點訂單,併爲其中14家客户的44款車型實現SOP。截至2025821日,公司量產定點車型數量已進一步增加至133款,其中8個定點訂單來自海外整車廠及中外合資整車廠,覆蓋日本、北美及歐洲市場。展望未來:1)預計海外市場在未來1-3年逐步貢獻收入,形成多區域放量;2)伴隨EM平臺推出且旗下新品(EM4EMX)在3Q25進入SOP,車載激光雷達業務市佔率將有所提升。

投資建議2Q25速騰聚創機器人業務營收實現高速增長,標誌着公司機器人戰略轉型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們看好速騰聚創全棧自研技術壁壘深厚+ADAS規模優勢+機器人生態先發佈局等核心優勢,公司扭虧盈利路徑逐漸清晰。建議持續關注其技術迭代、盈利拐點及海外市場份額提升節奏。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加劇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風險、產品交付不及預期風險等。

本訂閲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閲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XX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閲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閲號。

本訂閲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閲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閲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閲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閲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