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北京亦莊47家先進級智能工廠領跑全市

2025-08-24 09:32

轉自:北京日報客户端

「全市每三家先進級智能工廠中,就有一家是北京亦莊企業!」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和產業促進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根據不久前發佈的2025年北京市先進級智能工廠第一批和第二批名單,全市目前共有149家先進級智能工廠,其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共有47家,數量穩居全市第一。更引人矚目的是,全市9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中,北京亦莊貢獻了3家,佔比達全市三分之一。

從「先進」到「卓越」,從「單點示範」到「全域集羣」,北京亦莊正用一張張「智造名片」,詮釋首都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和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的擔當。

GE醫療北京基地

打造醫療設備行業「燈塔」標杆

當汽車與智能製造在亦莊上演速度與精度交織的「蝶變」,高端醫療裝備的國產化故事也正在北京市先進級智能工廠——航衞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GE醫療北京基地)加速書寫。

作為GE醫療在中國的第一個國產製造基地,也是其在全球最大的影像設備製造基地,GE醫療北京基地是GE醫療「全面國產」的策源地,以及其國產高端醫械製造30多年發展的縮影和創新高地。2024年,基地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中國醫療設備行業首座「燈塔工廠」。

GE醫療工廠內部。 GE醫療/供圖 GE醫療工廠內部。 GE醫療/供圖

「北京基地具備全系列、全產品線影像設備製造能力,包括CT、手術機、血管機、乳腺機、X光機、核醫學PET/CT、骨密度儀等,還有核心部件生產,CT探測器、球管等。」GE醫療北京基地有關負責人介紹道,目前,北京基地每年供貨全球100多個國家,GE醫療全球銷售的CT中70%產自北京基地。

GE醫療在20余條生產線上部署了45個數字化解決方案,運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雲計算、工業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通過數字化轉型、智能製造賦能產品質量和生產力,實現生產的降本、提質、增效,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以基於雲計算的實時生產調度為例,通過數據整合,將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訂單、來自全球數百個供應商的上萬種原材料(包括現貨和在運)與內部生產、包裝和運輸多個環節緊密銜接,訂單交付時間從平均14天縮短到7天,5天內急單的準時發貨率提升40%。骨科手術機產品自動測試隧道(TEST Tunnel)里,20人產線等同於200—300人規模工廠:過去人工測試需約6天才能完成一臺設備的全流程測試,現在通過機器人協作、AI算法和邊緣計算,將上千個測試步驟實現全自動化,僅需300分鍾(5小時)即可完成,提升44%的勞動生產率,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對操作員判斷的依賴。

在節能減排方面,北京基地也在不斷將智能化改造融入綠色運營中,如通過太陽能光伏屋頂發電項目,現在可實現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00噸,同時幾乎覆蓋了北京基地用電。基地在AI技術驅動下的數字化智造創新、生產力和敏捷性都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包括交付時間、庫存周轉率、產品質量、降低報廢率等,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紮根亦莊三十余載,GE醫療深切感受到這里豐沛的創新生態與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GE醫療北京基地該負責人表示,面向未來,北京基地將繼續擴大AI與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範圍,通過數字賦能,大力提升智能製造能力水平和全產業鏈的智能化、自動化升級,實現質量和生產力的提質增效;進一步將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融入綠色運營的產品全生命周期,降低產品報廢、庫存,提升綠色能源利用率,推動供應鏈、創新鏈全面向綠色轉型。同時,依據GE醫療中國在國產與創新方面的戰略佈局,GE醫療北京基地也將繼續依託北京地區豐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加大在北京的創新投入,進一步滿足各級醫療機構對從高端精準診療到普惠醫療的國產化設備需求,並繼續培育更多本土供應商,推動中國醫療裝備產業鏈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

SMC智能工廠

精益數字化引領氣動製造革命

走進SMC(中國)有限公司(SMC智能工廠),先聽到的不是傳統氣動元件廠的轟鳴,而是3.5bar低壓空氣在管道里輕聲流動——更低壓力、更聰明的系統,讓整座工廠「心平氣和」地高效運轉。

這座自動控制元件綜合製造工廠,以「精益化+自動化+數字化+低碳化」創新模式,實現了從產品設計到訂單接收、生產組織、交付的全流程信息系統覆蓋,成功躋身北京市先進級智能工廠。

「這是我們的高精密氣缸組裝車間,佈局了多條全自動裝配生產線,覆蓋了4大主力機種產品中90%以上的產能。」SMC智能工廠有關負責人介紹道,這些產線由SMC氣動元件驅動,質量穩、效率高;視覺檢測等數字化技術實時把關,數據秒級同步系統;搬運機器人與倉庫管理(WMS)聯動,讓物料跑得更快、清點更準。

加工車間更是智能製造的集中體現:自動上下料裝置、機械手與機器人接力作業,把關鍵工序自動化率穩穩提高到90%以上;閃測、機內測量等視覺檢測技術大量應用,不僅提高了質量檢測效率,還提高了測量精度;設備數據自動採集,實時發現設備運轉異常及時處置,大數據的收集也給稼動率的改善提供了切入點。

視線轉向高精密氣缸的某機種自動裝配線,巧思設計讓技術難點逐一攻破,視覺檢測替代人工目檢,MES系統(製造執行系統)與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實時交互,實現產品參數、標籤打印、品質記錄一氣呵成。相比手工時代,單線效率提升50%以上,成為車間里最醒目的「提速器」。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SMC智能工廠中,SMC自主研發的AMS低壓化系統像一位細心的「能源管家」,根據實時負荷自動調節壓縮空氣流量,將整廠氣壓穩定在3.5bar(壓強單位,1標準大氣壓≈1.01325 bar);當流量曲線出現波動,系統自動觸發預測性維保,閉環管理由此落地。

SMC壓縮空氣管理系統(AMS)。 資料圖 SMC壓縮空氣管理系統(AMS)。 資料圖

SMC智能工廠該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在深化自動化、信息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用IoT(物聯網)和信息化系統數據沉澱知識庫,並引入AI算法優化排產與動態安全庫存,持續縮短訂單交付周期、提升庫存周轉率,牽手上下游夥伴共建高效協同的產業鏈。」

北京經開區科技和產業促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與產業部門協同聯動,全力支持區內企業申報智能工廠:一方面,支持企業積極申報市級「新智造100」政策,該政策對相應能級智能工廠可給予25%-30%比例的投資補貼,最高補貼3000萬元;另一方面,抓緊出臺區級配套措施,形成疊加效應。目標直指「三個全覆蓋」——規上工業企業基礎級智能工廠全覆蓋、卓越級智能工廠批量涌現、領航級智能工廠率先破零,讓亦莊智造始終領跑全市、示範全國。

來源:北京亦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