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4 22:09
(來源:譚談Health)
【華安證券醫藥團隊】2025年8月24日發佈康哲藥業(0867.HK)公司點評:《蟄伏兩年利潤企穩轉正,靜待下半年密集催化》,歡迎與我們交流。
作者:譚國超
SAC:S0010521120002
作者:任婉瑩
SAC:S0010525060003
I 事件:
2025年8月18日,康哲藥業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公司實現營收40.02億元,同比+10.83% ;歸母淨利潤9.41億元,同比+3.38%。實現營收利潤雙正增長。主要獨家/品牌及創新產品銷售持續增長,且佔總營業額(全按藥品銷售收入計算)的比例達62.1%(上年同期佔56.1%)。
I 點評:
l 加大創新研發投入,財務狀況整體穩健
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率為56.75%,同比+1.52 pct;毛利率為72.26%,同比-2.41 pct;研發費用為2.02億元,同比+91.79%,研發費用率為5.06%,同比+2.14 pct;銷售費用率為35.59%,同比-3.19 pct;管理費用率15.82%,同比+2.89 pct;財務費用率0.28%,同比-0.32 pct。公司毛利率降低主要由於產品結構變化,創新葯收入佔比提升,並且公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總體費用率升高。
l 存量業務企穩回升,財務狀況整體穩健
報告期內,傳統業務中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線銷售額為22.16億元,同比+0.6%,佔比47.5%;消化/自免相關疾病線銷售額為14.11億元,同比+4.9%,佔比30.2%,存量業務已然企穩且出現回升趨勢;新業務方面,皮膚/醫美線(德鎂醫藥)銷售額為4.98億元,同比+104.3%,佔比10.7%;眼科疾病線銷售額為3.58億元,同比+17.7%,佔比7.7%,新業務佔比逐步增長;其他產品銷售額為1.87億元,同比-2.3%,佔比3.9%。創新葯方面,公司已累計有5款創新葯進入商業化,包括萊芙蘭、美泰彤、維福瑞、益路取和維圖可,商業化進程迅速。
I 多款產品NDA/IND審評階段,下半年催化密集
公司共三款產品正在NDA審評待獲批階段——
· 德昔度司他片(口服HIF-PHI),用於非透析的成人CKD患者的貧血治療,中國NDA處於審評中;
· 蘆可替尼乳膏(JAK抑制劑),美國FDA及歐洲EMA批准的首個且唯一局部JAK抑制劑非節段型白癜風複色產品,其白癜風適應症的中國NDA處於審評;
· ZUNVEYL近十年來美國FDA批准的第二個阿爾茨海默病口服療法的藥品,具有潛在更優的胃腸道安全性,二零二五年七月,產品中國NDA獲NMPA受理。
兩款自研創新葯已獲得IND批准,即將開展臨牀試驗——
· CMS-D001片(高選擇性TYK2抑制劑),擬用於銀屑病及AD,其AD適應症的中國IND申請於2025年7月獲批(銀屑病適應症的中國IND於2024年1月獲批);
· CMS-D003膠囊(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劑),擬用於治療成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國IND申請於2025年3月獲批。另外,注射用Y-3已完成缺血性卒中及預防卒中后抑郁焦慮的3期臨牀試驗,將在下半年遞交NDA申請;ABP-671(URAT1抑制劑)的2b/3期臨牀正在有效推進,有望成為痛風及高尿酸患者療效更優、安全性更高的治療選擇。
I 德鎂健康拆分進行時,國際化商業體系陸續完善
今年4月,公司公告建議分拆德鎂健康於香港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目前正在推進階段。自2021年康哲藥業皮膚健康業務獨立運營以來,德鎂健康已經成為皮膚疾病領域適應症覆蓋廣度、處方藥收入規模均行業領先的皮膚專科創新葯企,目前推廣團隊已超過650人,深度覆蓋皮膚科公立醫院及醫療機構等終端。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其商業體系國際化,以新加坡為區域中心,推動新興市場全生態鏈的佈局發展,公司完成在新交所二次上市,深化亞太市場產業國際化佈局,立足新加坡,進一步提升集團全球知名度。產品方面,目前已在新加坡、中國臺灣地區遞交蘆可替尼軟膏用於白癜風的上市申請、已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遞交特瑞普利單抗的註冊申請,國際化商業體系陸續完善。
I 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2025-2027年康哲藥業營業收入分別為83.20/94.54/110.4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1%/14%/17%;預計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為16.28/18.92/22.5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0%/16%/19%,對應估值分別為20X/17X/15X 。我們看好公司作為老牌商業化pharma長期穩固的商業化平臺,創新產品集中上市后業績修復有望帶來價值重估,海外東南亞業務多年積累即將收穫。維持「買入」評級。
I 風險提示
審批准入不及預期風險;成本上升風險;銷售不及預期風險;行業政策風險。
重要提示
重要提示:本文內容節選自華安證券研究所已發佈康哲藥業(0867.HK)公司點評:《蟄伏兩年利潤企穩轉正,靜待下半年密集催化》(發布時間:2025年8月24日),具體分析內容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等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報告發布機構: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分析師:譚國超(SAC:S0010521120002) 郵箱: tangc@hazq.com
分析師:任婉瑩(SAC:S0010525060003) 郵箱: renwanying@hazq.com
華安證券醫藥團隊
譚國超:研究所副所長、醫藥首席分析師;中山大學本科、香港中文大學碩士;曾任職於強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君集團、誠通證券和華西證券研究所,主導投資多個早期醫療項目以及上市公司PIPE項目,有豐富的醫療產業、一級市場投資和二級市場研究經驗。受邀產業投資機構、產業峰會、上市公司、主流財經媒體等交流演講。曾獲得Wind金牌分析師、2023中經醫藥大健康產業深具影響力分析師等。(SAC:S0010521120002)
李嬋:分析師,主要負責醫療器械和IVD行業研究。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碩士,具備五年二級市場工作經驗。(SAC:S0010523120002)
錢琨:分析師,主要負責醫療器械行業研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本碩,曾任職於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某國產結構性心臟病公司。(SAC:S0010524110002)
任婉瑩:分析師,負責創新葯及製劑。武漢大學藥理學本科,香港大學藥理碩士,6年心血管藥理科研經歷,曾任醫藥行業一級投資經理及產業BD戰略經理。(SAC:S0010525060003)
楊馥瑗:分析師,主要負責CXO行業研究。復旦大學保險碩士,醫藥+經濟複合背景,曾任職於國金證券。(SAC:S0010524080001)
熊驥溟:研究助理,主要負責中藥和醫藥商業板塊。倫敦大學學院藥劑學碩士,1年醫藥行業研究經驗。(SAC:S0010123070085)
李雨涵:研究助理,主要負責生物製品、醫療服務研究。湖南大學本碩,生物技術+金融碩士複合背景。(SAC:S0010123070090)
歷史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