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雅詩蘭黛淨利大跌390%

2025-08-24 17:02

(來源:鹽財經)

值班編輯 | 寶珠

視覺 | 顧薌

這大概是美粧巨頭雅詩蘭黛二十年來最大的虧損。

8月20日晚間,雅詩蘭黛發佈截至6月30日的2025財年Q4及全年業績報告。儘管已積極調整戰略方向,但雅詩蘭黛業績依舊低迷。2025財年,其淨銷售額為143.26億美元,同比下滑8%,淨利潤同比暴跌390%,從上一年的盈利3.9億美元變為虧損11.33億美元。

這份業績一出爐,股價立即跳水。當日,雅詩蘭黛美股盤前一度跌近15%。截至美東時間周五收盤,股價為91.23美元,而2022年年初時其股價曾高達374.2美元。

華爾街金融巨頭摩根士丹利發佈研報,維持對雅詩蘭黛股票的「中性」看跌評級,並預計雅詩蘭黛股價將進一步下跌,未來12個月內潛在跌幅超過20%。

對此,雅詩蘭黛管理層對此泰然自若,「業績整體符合預期,」雅詩蘭黛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司泰峰(Stéphane de La Faverie)表示,有信心在2026財年實現有機銷售額增長,開始重建營運盈利能力,並在未來幾年實現穩健的兩位數調整后營業利潤率。

值得關注的是,自2026財年Q1起,雅詩蘭黛集團調整區域架構,未來中國大陸將作為獨立地區進行業績列報。

主力品類集體啞火

細看雅詩蘭黛2025財年財報,除香水品類營收基本持平實現微增外,其余品類淨銷售額均呈現清一色的下滑。皮膚護理業務和頭皮護理業務較上年同期分別下滑12%和10%;彩妝業務也下跌6%。從營業利潤來看,彩妝、香水、頭皮護理業務均陷入虧損,其中彩粧和香水業務更是由盈轉虧。而盈利的皮膚護理業務,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也下滑了 22%。

護膚品作為曾經的頂樑柱,這次摔得最狠。財報直指 Estée Lauder 和 La Mer 兩大核心品牌拖了后腿。具體來看,亞洲旅遊零售業務疲軟,中國消費者出國消費的熱情降温,免税店訂單跟着縮水;Dr.Jart + 在中韓市場第四季度業績也遠不如預期。唯有 The Ordinary 靠着精準觸達消費者,還能保持中個位數增長。

彩妝業務下滑則主要歸咎於M·A·C表現不佳。此外,2025 年因滑石粉訴訟和解協議產生的 1.59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1.41 億元)支出,也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相較於歐萊雅早已搭建起「產品環境影響評分體系」,以及資生堂早早作出的「無滑石粉添加」公開承諾,雅詩蘭黛在成分安全這一關鍵領域的動作迟緩,短板愈發明顯。

當下,消費者愈發理性,對產品性價比和成分功效的關注度空前提升。雅詩蘭黛一貫的高端定位,在這股消費潮流下也受到一定衝擊。據中信證券研究部艾瑞諮詢資料,2020年起,美粧護膚消費者開始轉向性價比更高、功效宣稱明確、成分安全有保障的品牌和產品。高盛研究報告印證了這一消費轉向:2021-2024年,中國高端美粧複合增長率下滑3%,市場規模從2578億元縮水至2364億元,四年蒸發214億元。同時,新興品牌不斷涌現,憑藉創新的產品概念及營銷策略,迅速吸引了一部分年輕消費者,進一步擠壓傳統美粧巨頭的市場空間。

從地區上來看,2025財年雅詩蘭黛在EMEA地區(即歐洲、中東及非洲)、美洲地區、亞洲/太平洋地區分別下滑12%、4%、7%。不過,得益於創新產品驅動,中國內地市場顯示出回暖跡象。2025財年下半年,中國內地市場海藍之謎推出兩款新品,帶動淨銷售額增長,抵消了全年部分下滑趨勢。

雅詩蘭黛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司泰峰(Stéphane de La Faverie)8月20日晚在業績説明會上透露,集團已確定將通過外部招聘方式聘任新研發負責人,2026財年力爭讓創新產品銷售額佔比回到25%以上。

自今年1月1日上任以來,司泰峰一直大刀闊斧推動變革:先是不到三個月便推出雅詩蘭黛全新戰略願景「重塑美粧新境」,開啟80年來「史上最大規模運營變革」,再到加速推進「利潤恢復與增長計劃(PRGP)」,全球裁員目標約達7000崗位。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雅詩蘭黛已淨裁員超 3200 個崗位。

該公司謹慎預計, 2026 財年淨銷售額增長 2% 至 5%,有機淨銷售額增長 0% 至 3%,調整后每股收益 1.90 至 2.10 美元,同比增幅達 26% 至 39%。

嗅覺經濟仍有市場

2025財年,雅詩蘭黛主力品類幾乎全線下滑。在雅詩蘭黛集團的眾多品類中,香水業務成為唯一未下滑的品類。其中 Le Labo 貢獻了兩位數增長,KILIAN PARIS 也添了把力。

近年來,「嗅覺經濟」 風頭正勁,香水、香薰、家居香薰等相關產品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美好嗅覺體驗的追求,更成為年輕人精緻生活方式的「勳章」。儘管中國的 「嗅覺市場」 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潛力巨大。2025年,中國香水市場滲透率僅有5%,相比之下,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香水市場滲透率已達到40%以上。

CBNData 預測,2021 年至 2026 年,中國香水香氛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高達 21.78%,遠超化粧品行業的絕大多數子類目。全球美粧企業紛紛瞄準這塊蛋糕,積極佈局中國市場,雅詩蘭黛集團便是其中之一。

2022 年集團內部架構調整后,司泰峰牽頭打造了涵蓋 Jo Malone London、Le Labo、Kilian Paris、Editions de Parfums Frederic Malle、Aerin 等品牌香水矩陣。近年,雅詩蘭黛持續將旗下香水香氛品牌引入內地,其中 Le Labo 已於 2023 年 6 月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從業績表現來看,2024 財年香水部門便已實現多季度銷售額有機增長,成為業務的重要引擎。

只是,花無百日紅,香水賽道的好日子未必長久。最新財報顯示,PUIG 集團上半年香水與時尚業務增長8.6%,但Q2增速已經放緩至6.7%,依特香水同比僅增長 1%,而 LVMH 集團、愛馬仕集團香水與美粧業務均出現下滑,分別下降 1% 和 3.8%。

香水的市場紅利正在被稀釋。雅詩蘭黛的香水業務雖然目前表現尚可,但未來能否持續增長,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方面,國際知名品牌如香奈兒、迪奧、愛馬仕等仍佔據着高端市場主導地位,香奈兒2025年Q1在天貓香水市場份額高達13%,雅詩蘭黛還得不斷提升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力。另一方面,市場選擇富余,消費者偏好轉變迅速等因素也可能造成香水業務的業績波動。

雅詩蘭黛這艘百年巨輪,如今正卡在轉型的十字路口。主力品類增長乏力,香水業務又強敵環伺,裁員節流治標不治本。美粧江湖早就不是靠牌子老就能躺贏的時代,能不能殺出一條血路,還要看它能不能放下身段,真正讀懂現在的消費者。

但願,2025財年是雅詩蘭黛最后一次虧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