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工、農、中、建等銀行持續發力,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賦能民營經濟

2025-08-24 07:08

(來源:現代商業銀行雜誌)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從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到吸納就業的廣闊平臺,從活躍市場的關鍵因素到促進產業升級的積極推動者,民營經濟的身影無處不在,其作用無可替代。

在民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銀行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來,銀行業不斷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支持,通過改善政策環境、創新金融服務產品以及增強科技應用,幫助民營企業克服融資障礙,促進其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增供給 提升融資可得性

「近期工商銀行發放的300萬元純信用貸款,幫我們解決了下半年擴大生產的資金問題。」雲南瑞峰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偉在採訪中表示,這幾年工行推出不少信用貸款產品,為缺乏合適抵押物的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再如,工行蘇州太倉支行在走訪太倉某生物產業園時,得知某醫藥公司亟須擴建擴產,但傳統融資模式相對周期長、手續複雜,制約了擴產計劃。該行迅速分析企業經營情況,僅用一周時間就完成對接走訪、賬户開立、資料蒐集、審批放款,成功為該醫藥公司發放了10年期e擴快貸400萬元,高效滿足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資金需求,幫助企業更好地抓住市場機遇。

截至2025年,我國登記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已超過5500萬戶,佔企業總量的92%以上。這些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國超過50%的税收、超過60%的GDP、超過70%的技術創新成果以及超過80%的城鎮就業機會,形成了顯著的「5678」特徵。「十四五」期間,金融管理部門積極引導銀行創新舉措,更好幫助企業解決缺抵押、融資難的問題。我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已經從2020年末的15.1萬億元,增長至2025年6月末的35.6萬億元,信用貸款佔比近三成。今年5月末,私人控股企業貸款余額增至約45萬億元。

越來越多企業獲得融資支持,離不開政策引導。

針對普惠小微企業出臺的兩項直達工具完成接續轉換,金融支持民營經濟25條舉措落實見效,適時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持續發力……近年來,一系列金融舉措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供給。

對拓烯科技投放貸款5500萬元、對摩爾線程投放貸款超1.5億元……自今年3月推出2025年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建設銀行民營經濟貸款余額較年初新增近6000億元。

在相關政策引導下,農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近5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今年6月末,中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6.86%,客户數同比增長32.62%。

近年來,金融機構聚焦外貿、科技、消費等領域民營小微企業的差異化需求,「一企一策」量身定製服務方案,提供全鏈條、一攬子金融產品,努力讓金融服務更可持續、更有温度。

降成本 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在福建漳州市漳浦縣赤嶺畲族鄉的智慧養豬場,藉助全基因組選種選配、數字化精準飼餵等科技手段,福州微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智能化養豬方案大大提升了傳統養豬業的育種率和管理水平。

「今年我們計劃全面推廣AI智慧養豬平臺,近期建行發放了180萬元、利率3.05%的貸款,給企業搶抓發展機遇提供了重要助力。」企業負責人張佳説。

「十四五」期間,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推動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為企業帶來更多生機活力。

從一組數據對比能更直觀地感受到「減負」效果:2020年12月,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5.08%;2025年6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48%。

多次下調政策利率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能,開展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出臺諸多舉措,持續推動民營和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實實在在惠及更多企業。

「今年下調利率后,同樣一筆500萬元的貸款,較去年可每年節省利息支出2萬多元。」在北京經營一家手機批發零售公司的郭昕哲表示,批發零售企業對成本變化較為敏感,更低的貸款利率能壓降財務成本,助力企業「輕裝上陣」開拓市場。

「每次LPR調整后,我們會主動對接企業融資需求,按照最新情況調整融資方案。」工商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周楊介紹,今年上半年工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較年初新增超5000億元,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2020年末下降112個基點。

多元化 滿足不同融資需求

民營和小微企業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融資需求和融資方式不同,需要大力拓展更多元的融資渠道。

5月中旬,由中信銀行牽頭主承銷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8億元科技創新債券落地,票面利率1.83%。「我們將把募集資金重點投向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深化,不斷鞏固自身技術優勢。」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説。

作為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工具,債券市場「科技板」落地以來,吸引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踴躍參與。截至6月末,已有288家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約6000億元。

對民營企業發債融資提供增信支持,支持小微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建設完善並積極推廣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十四五」期間,我國加快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體系,持續重點提升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中的比重,支持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方式更加多元化。

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債券發行3500多億元,6月公司信用類債券平均發行利率2.08%。目前,A股63%的上市公司是民營企業,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民企數量佔比分別達74%、81%、86%。

科技賦能  持續提升服務質效

數據驅動與科技賦能已成為銀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升服務質效的關鍵路徑。通過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結合前沿科技應用,銀行可以精準洞察企業需求,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痛點。

當前蘇州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約九成,在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工商銀行蘇州分行通過整合蘇州市科技局科創指數模型、地方徵信大數據、工行科創評級授信模型,創新構建了「AI+大數據」智能評估體系,自主創新「科創指數精準預授信」方案,讓預授信額度精準觸達、所見即所得,全流程辦理時效壓縮至五個工作日,顯著提升科技型企業融資可得性。該行通過創新產品服務、優化審貸模式、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等方式,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

民生銀行推出「螢火平臺」,並完成2.0版本迭代升級。平臺以科創企業評價、行研支持、產品服務和股權撮合四大模塊為核心,運用大數據模型,對科技企業進行智能化評判,通過「打分」構建多層次客羣服務體系,精準識別企業成長周期與場景需求,全程陪伴企業發展,解決企業發展各階段的痛點。此外,平臺還具備自動匹配權益服務的特色功能,如依託民生e家生態平臺,圍繞企業「人、財、事」提供定製化服務,為核心高管人才配備各類私人銀行權益。通過「螢火平臺」,民生銀行實現科技企業服務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加強場景拓展與平臺整合,以「懂客户」為導向,顯著提升了客户的服務體驗。

網商銀行自主研發了「大雁系統」,利用大模型的知識抽取能力,構建產業鏈圖譜,讀取海量的商品信息、企業關係信息,篩選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然后通過信息解析能力,快速識別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目前,「大雁系統」已識別了九大產業鏈上的2100萬家小微企業。截至2024年底,「大雁系統」已服務超58萬家科創型小微企業,覆蓋全國26%的科創型企業,授信金額超千億元。

專家表示,進一步改善融資結構,要持續推動建設現代金融體系,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場體系,引金融之水解民營、小微企業之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