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H」上市持續升溫政策紅利促企業全球化佈局

2025-08-23 02:52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行情圖

證券時報記者程丹

  今年以來,A股龍頭上市公司在港股市場掀起一輪上市熱潮。近日,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龍頭立訊精密向港交所遞交發行H股的申請,擬實現「A+H」雙重上市。8月已有均勝電子萬興科技普源精電可孚醫療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相繼披露了赴港上市的計劃及最新進展。

  二次上市規模化推進的背后,是企業的全球化佈局,疊加港交所「閃電配售」機制、特專科技企業上市門檻下調等改革的推動,促進了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國際長線資金加速入場。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表示,在政策、市場、企業供應等多重因素驅動下,中國企業正通過「A+H」雙平臺強化國際化佈局,開闢新增長曲線。

  A股龍頭頻亮相港股市場

  從寧德時代天岳先進,從恆瑞醫藥海天味業,2025年以來,已陸續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后備隊伍持續擴容,30余家A股公司正籌劃赴港上市。

  「A+H」案例頻出,得益於靈活寬松的政策環境以及企業質量、戰略佈局的提升。被譽為「東北藥茅」的長春高新在此前發佈的公告中表示,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在香港市場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戰略佈局,加快國際化進程,增強公司在境外的融資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國際品牌形象。

  致同香港審計主管合夥人吳嘉江表示,企業要實現全球化戰略佈局,需要國際融資平臺的有力支持。通過赴港上市,企業能夠接觸到更為廣泛的國際投資者羣體,獲取多元化的資金來源,為海外業務拓展、產能擴張等戰略舉措提供充足的「糧草彈藥」。同時,能夠進一步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分散單一市場風險並優化股東結構。

  得益於「A+H」的火爆,今年以來,港交所的IPO市場持續活躍。前7個月,就有53家企業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IPO募資金額為127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6倍,超越過去全年的募集資金總額;其中,最大IPO項目為寧德時代,其H股上市募資金額為410億港元。

  大量外資機構成爲了本輪港股IPO基石投資者,國際長線資本加速流入,單個IPO平均吸引30家機構投資者,中東、北歐主權基金佔比顯著提升,反映全球資本對中國產業升級與消費潛力的長期信心。

  多因素託舉企業赴港

  「A+H」本輪熱度持續升溫,得益於政策紅利的釋放、企業路徑的拓寬和全球資本回流三重驅動。

  2024年,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大力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香港市場積極優化審批流程,問詢周期大幅縮短,並推出FINI結算平臺;港交所還降低A股公司發行H股的門檻,對於市值超100億港元的「合資格A股上市公司」進一步加快審批速度;同時,新增相關制度章節,允許生物科技、特專科技企業在無盈利的情況下上市,並降低市值門檻。

  特別是今年5月,港交所推出「科企專線」,為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這項創新舉措有助於強化香港資本市場的創新企業生態。

  安永大中華區TMT行業聯席主管合夥人李康表示,「科企專線」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特別是聚焦於技術密集、研發周期長且對信息披露敏感的高潛力科技公司,有利於縮短籌備時間,減少合規成本,提升融資效率。

  「隨着經濟發展,企業有出海發展需求,在港股上市能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外幣融資渠道。」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主管王亞軍表示,監管部門對先A后H的備案審覈速度加快,對於市值超百億港元的A股公司,港交所也承諾30天內完成審覈。

  后續將有更多案例涌現

  市場普遍認為,后續將有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內地龍頭企業和海外公司赴港上市。德勤中國預計,全年港股上市新股或達80只,融資約1300億至1500億港元。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師劉剛認為,從A到H上市浪潮將長期改善港股市場結構,優質公司會吸引更多資金沉澱,強化香港作為中國資產投資窗口和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望吸引更多資金沉澱,實現優質公司與資金的雙向正循環。

  「香港資本市場的政策紅利與國際化優勢,為內地企業尤其是新質生產力企業提供了高效融資與品牌升級的良好機遇。」對於擬赴港的上市企業,吳嘉江建議選擇合適的上市模式,內地企業可以選擇通過H股、紅籌架構的形式上市,要優化公司治理,需要符合香港上市公司的規則,調整董事會結構,符合財務透明度及信息披露標準;同時,評估上市條件,對照市值、盈利、現金流等要求,確保自身達標,提高上市成功率,強化合規準備工作,提前開展全面的財務與法律盡調,規避潛在風險,確保上市進程順利,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把握政策窗口,順應市場趨勢,加快上市進程。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