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方證券-國防軍工行業深海產業研究系列報告(1):深海科技鍛造戰略新引擎-250823

2025-08-23 10:32

(來源:研報虎)

  發展深海產業具有重大戰略價值,關乎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科技自立自強與海洋強國地位構建。在能源資源層面,深海藴藏豐富的油氣、多金屬結核、可燃冰等戰略資源,開發深海資源可大幅降低關鍵礦產和油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在科技層面,深海極端環境倒逼高端材料、智能裝備、通信導航等技術突破,有望牽引產業鏈全面升級,貢獻經濟增長新動能;在國防安全層面,深海裝備與技術的成熟度和自主可控能力直接影響我國在深海空間的戰略佈局和軍事能力;在國際競爭層面,全球範圍內未勘探深海區域涉及國家博弈,深海開發能力直接決定我國在資源分配、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國家政策引領戰略升維,強化科技屬性。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列為新興產業,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並列,標誌着深海科技已經從科研探索轉向產業化應用,併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從「十三五」中的「戰略技術部署」,到「十四五」規劃中的「國家重大科技課題」,上升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深海產業的科技屬性不斷強化,反映了科技突破驅動下產業形態向高端化、精準化升級的發展趨勢。當前沿海省市正大力佈局海洋產業,多地已響應國家戰略出臺深海科技專項規劃,地方層面的政策工具包有望逐步成型,推動形成中央戰略、地方落地和企業創新的協同生態,加速深海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

  全球看,我國在深海科技起步較晚,近年來技術和設備能力持續提升,短板亟待補齊。近年來,我國深潛、深網、深鑽能力持續提升。以裝備技術為例,我國已實現多項全球領先成果,如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夢想號」大洋鑽探船、「開拓一號」深海重載作業採礦車等,核心設備國產化率顯著提升。但與國際海洋強國長期積累形成的技術實力與市場影響力相比,我國深海自主開發能力仍有待提高:由於基礎研究相對薄弱、通用技術受限,水下裝備製造企業或遭關鍵零部件或核心技術「卡脖子」,國產材料、零部件應用效果或耐久性欠佳,國產裝備的產品精度、可靠度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存一定差距。

  深海產業體系龐雜,裝備佔據支柱地位。深海科技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關鍵部件,為中游的裝備製造提供基礎支撐。其中原材料包括高強度金屬、特種複合材料等,關鍵部件如高端傳感器等國產化率較低,替代需求空間大。在民用領域,深海水下裝備體系包括觀測探測、施工作業、油氣生產和礦產開發四大系統;在軍用領域,水下無人裝備有望成為水下攻防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從下游應用來看,深海信息化體系同時承載軍民需求,在深海產業發展中佔據首要地位,包含海底通信網絡、海底數據中心、水下定位導航設施等,構成深海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投資建議與投資標的

  深海產業兼具戰略高度和科技屬性,商業化周期長、技術壁壘高,是典型的「長坡厚雪」賽道。當前階段建議優先關注以下方向:(1)存在卡脖子風險的關鍵材料和部件,如高端傳感器、高強度鈦合金、碳纖維複合材料;(2)軍工應用核心賽道,重點突破水下無人作戰裝備;(3)商業化進程最快的深水油氣開發領域;(4)通信、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海底光纜、海底觀測網、海底數據中心。

風險提示

  政策支持不及預期;技術發展不及預期;生態環境破壞風險;國際法規與地緣政治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