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想三維衝刺港股IPO,去年出貨量不及拓竹六成|IPO觀察

2025-08-23 09:36

作者 | 張子怡

編輯 | 彭孝秋

當下,絕大多數出海硬件企業談到對手,沒人能繞開中國企業,海外對手早已不算什麼,真正讓人畏懼的是一波又一波來自中國的硬件企業。它們既內卷,又努力,有共同的供應鏈優勢,還有層出不起窮的新技術。

對於這一點,創想三維一定有相當深刻的感觸。

2014年,創想三維四位合夥人在一場展會上相識,決定合作開發3D打印機。11年后,距離赴港上市只差臨門一腳。

只是,這條路已不是他們獨享的舞臺——新老大拓竹增長迅猛、舊玩家縱維立方和智能派環伺。

2015年前后是中國3D打印機行業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涌現了大量相關企業,這一年,縱維立方和智能派陸續成立。

3D打印熱潮后是泡沫破滅期,留下了技術和供應鏈。而地處深圳的創想三維和縱維立方則抓住了臨海城市的外貿機遇,四五年時間它們都成為營收過10億元的3D打印企業。

超10億元的營收成績,在頗為小眾的3D打印賽道里是個了不起的成績。

直到新入局者拓竹的加入,2022年4月拓竹拓竹推出第一代3D打印機產品,以勢如破竹的氣勢洗牌了市場。到2024年,有市場消息稱,拓竹營收已突破55億元。而創想三維彼時的營收為22.88億元。

后來者與早發者的差距已越來越大。

好在,創想三維現如今又發揮了其早發優勢,準備上市。需要注意的是,創想三維四位創始人,陳春、敖單軍、劉輝林、唐京科如今仍平分股權。分別持有21.31%、19.67%、19.67%、21.31%,這已埋下了不少隱憂。

創想三維很可能成為港交所第一家3D打印上市企業,但它必須回答一個問題:成為第一,然后呢?

01 創想三維成為文字遊戲里的全球最大

在消費級3D打印領域,出海企業的競爭對手是中國企業,更確切地説是深圳企業。

CONTEXT 2024年第2季度報告顯示,在全球入門級3D打印機市場中,創想三維(Creality)、拓竹科技(Bambu Lab)、縱維立方(Anycubic)和智能派(Elegoo)這四家深圳廠商,合計佔全球超九成的出貨量。

消費級3D打印行業的馬太效應愈發顯著。

在招股書中,創想三維引用的數據顯示,按2020年至2024年消費級3D打印機的累計出貨量計算,創想三維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級3D打印產品及服務提供商,累計出貨量市場佔有率為27.9%,而且是全球3D創意產業主要參與者中唯一一家同時提供消費級3D打印、消費級3D掃描和消費級激光雕刻產品和服務的公司。

圖源創想三維招股書

然而,累計出貨量的第一成績實則繞開了巨頭拓竹。從去年出貨量看,創想三維已不是第一名。公司B(拓竹)去年出貨量約120萬台,市佔率達29%;創想三維去年出貨量僅僅70萬台,不到拓竹的60%,市佔率約16.9%。

一方面,拓竹出貨量已遙遙領先國內其他消費級3D打印企業;另一方面,創想三維跟縱維立方、智能派的差距並不大。

創想三維在招股書中稱,其3D打印機銷量由2023年的87萬台減少至2024年的72萬台,主要是因為專注於推廣相對高端的產品系列,從而導致更具針對性的銷量及更高的平均售價。

事實上,創想三維近年3D打印機業務佔比都在減少。招股書顯示,3D打印機業務在2022年營收佔比達81.7%,到2024年,營收佔比降為61.9%。

從業績情況來看,創想三維近三年營收微增,毛利率略有改善,期間利潤有下降。

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創想三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3.46億、18.83億、22.88億;期間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29億元和8866萬元;毛利率分別為28.8%、31.8%、30.9%。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創想三維實則已難以維繫其「全球累積出貨量最大的消費級3D打印企業」名號,被超越幾乎只是時間問題。

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成為創想三維必須要做的事情。

02 押注競爭同樣激烈的新業務

創想三維於2024年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消費級3D掃描儀企業,全球出貨量第三的消費級激光雕刻機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出貨量靠前的消費級3D掃描儀和消費級激光雕刻機都是中國公司。

消費級3D掃描儀的市場並不大。它被視為3D創意行業的關鍵入口,使日常使用者能夠進行3D創作,顯著降低了數字創作的門檻,幫助用户在無需掌握複雜建模技能的前提下實現對物體幾何形態與紋理數據的高精度建模。

招股書顯示,全球消費級3D掃描儀出貨量由2020年的3.9萬台增長至2024年的18.6萬台,年複合增長率為47.8%。去年,前三大消費級3D掃描儀公司佔全球出貨量的83.5%,佔總GMV的79.9%,創想三維市場份額為37.7%。

具體到營收上,創想三維2024年3D掃描儀貢獻收入2.08億元,佔比達9.1%,增長迅速。但實際營收貢獻還不及3D打印耗材業務。

圖源創想三維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創想三維3D掃描儀平均售價由2022年的2700元降低至2023年的1700元。公司解釋稱,是因為2022年的3D掃描儀通過眾籌方式銷售,眾籌通常會收取較高的價格,到2023年大多數3D掃描儀通過經銷商按經銷價售出。

不同渠道價格的驟降,也側面説明產品價格競爭力有限。

至於激光雕刻機,創想三維也有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激光雕刻機為人所注目還是在兩年前,因為頭部消費級激光雕刻機企業xTool的年營收超過10億元。

消費級激光雕刻機由機架、導軌、電控系統和激光模組構成,其中激光模組集成激光器、冷卻風扇與聚焦結構,是完成雕刻和切割的關鍵部件,成本約佔整體設備的一半。從供應端看,中國的激光設備產品技術條件已經相對成熟,其迭代速度與產品質量均可與海外巨頭匹敵,具有天然的出海優勢。從需求端看,歐美國家當前需求量最大,亞太地區是增長最快的地區,其消費羣體同3D打印消費羣體有一定重合度,都是極客、小B創業者或手工愛好者。

xTool的異軍突起讓不少3D打印企業重新審視這一賽道,其中包括創想三維。

招股書顯示,激光切割機2024年為創想三維貢獻收入1.6億元,佔比達7.1%。去年,前五大消費級激光雕刻機公司佔全球出貨量的40.7%和總GMV的54.9%。

浙商證券預估稱,xTool在2024年營收20-30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50億元。

在激光雕刻機領域,馬太效應同樣顯著,出貨量第一名和第三名的營收差距拉得很遠。

創想三維的優勢在於其多年海內外的累積,在供應鏈和銷售渠道上都有不少沉澱。同一些較為依賴線上渠道的跨境電商公司相比,公司線上線下銷售佔比基本接近。

圖源創想三維招股書

早年,創想三維以向跨境電商大賣供貨、外貿銷售為主,2018年之后開始重視品牌佈局。招股書顯示,在銷售渠道方面,公司的銷售網絡主要由線上平臺和線下分銷組成。從2022年到今年一季度,公司線上銷售收入佔比不斷提升,Q1線上收入佔比達到47.9%。線上銷售渠道包括獨立站、亞馬遜、eBay等海外平臺和天貓、京東和淘寶等國內平臺。

截至今年一季度,創想三維擁有74家自營線上門店和2163家經銷商,銷售網絡涵蓋全球約140個國家和地區,其海外網店數量從2022年底的6家增加至58家。

只是,對於競爭高度內卷的硬件行業而言,渠道雖能為企業銷售助力,但產品力纔是關鍵。拓竹和xTool的成功都已佐證了后者的重要性。

而創想三維的招股書還顯示,公司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從2022年的8.1%升至2024年的16.7%。而研發投入雖有增加,但佔比始終低於7%。

不過,對於重視產品力的硬件公司而言,研發佔比應該遠高於7%。

時間回到11年前,在那場改變命運的展會上,創想三維聯合創始人劉輝林發現展會里的消費級3D打印機價格要3到4萬元,他們發現了這里巨大的商機,做出了更便宜的產品,一路走到現在。

疫情催化了海外的3D打印市場,創想三維迎來更大的市場,和更猛烈的競爭。在激越的風浪中,上市不過是個開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