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觀察零距離丨走進星海S7:揭祕央企「新勢力寶藏車」的共創質變

2025-08-23 06:20

當流量偽造品質、當虛假大行其道,市場亟需透明與真相。經濟觀察報重磅推出《觀察零距離》深度欄目,以「專業調研+全景呈現+售后監督」為核心,通過「媒體+品牌+直播」模式,挖掘優質產品、構建放心消費環境,為混沌市場注入理性之光。

汽車產業是佔GDP10%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汽車消費是重大民生消費,但行業深陷價格戰與偷工減料泥潭。《觀察零距離》欄目從民生出發,首期挖掘出東風風行星海S7這一「寶藏車型」,通過走進現場、走進一線探尋反饋,讓優質產品獲應有的尊重。

走進星海S7的過程中,《觀察零距離》直播對話品牌高管,挖掘產品核心價值與用户隱性需求,直擊品牌價值內核以建立清晰認知錨點。同時打造#造車國家隊逆襲記等話題,借抖音直播聚焦品牌定位、技術等內容,實現「品、效、銷」合一,助力企業在流量迷霧中錨定增長,推動品牌與銷量同步提升。

挖掘「寶藏」產品,破譯產品獨特新價值

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面臨信息不對稱、產品同質化、售后信任危機三重核心困境,這些困境不僅阻礙市場健康發展,更讓消費者難以觸及產品真實價值,陷入選擇困境。《觀察零距離》欄目拒絕帶着目的的誇張宣傳,以「專業穿透」打破流量泡沫,挖掘並解讀市面上的價值王者產品。

二季度,小米SU7以79823輛的銷量成為銷量冠軍。星海S7則以358.42%的環比增速成為二季度的增速冠軍。這種增速絕非偶然,《觀察零距離》通過走訪經銷商、調研用户得知,星海S7熱銷的背后,是其產品力與用户需求的精準對接,這匹銷量黑馬被不少用户稱為「寶藏車型」。

讓優質產品得到應有的關注,在隨后的「觀察零距離 高管面對面」直播對話環節中,經濟觀察報汽車與出行新聞中心主編高飛昌與東風風行星海S7產品總監譚信、東風風行市場總監陳來,撥開冗余敍事,挖掘「寶藏車」星海S7的造就歷程、銷量增長密碼。

星海S7和小米SU7打破「高端體驗=高價格」的舊邏輯,小米SU7 用科技生態和性能破局,證明中國車能挑戰百萬級豪車體驗;星海S7聚焦目標用户真實剛需,拒絕品牌溢價泡沫,用規模化+技術下放,讓10萬級家用車就能擁有30萬級車輛越級體驗。

「對於新能源車,這些用户在意的不是高配的激光雷達、誇張的智能駕駛,而是安全、空間、舒適、續航等,與家人密切相關的配置。」譚信表示,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此我們用「場景化刀法」,精準切中用户最痛的痛點,打造了真正的「國民豪車」。

例如,星海S7的鎧甲電池3.0遠超國標,以10mm鋼針(國標為8mm)50km/h穿刺測試,電芯温度始終低於40℃;同級唯一全系標配與蘭博基尼Gallardo同源技術的FSD逍遙懸架,麋鹿測試成績達81.9km/h,超越Model Y,實現了安全與舒適性的兼顧;0.191Cd的極致風阻係數讓電耗低至11.9kWh/100km,刷新了中大型新能源車的電耗記錄。掀背式尾門方案帶來513L后備箱容積+1303L放倒拓展空間,和27處智慧儲物空間,輕松滿足家庭出遊的裝載需求。

光有好的產品還不夠,保障交付、售后服務等消費者權益也是《觀察零距離》的初衷。譚信表示,願意接受欄目監督,承諾從用户下定到交付,最長不會超過一周。風行星海有三電終身質保政策,對於小概率的故障,也可以得到快速修復和救援服務,專業團隊最快30分鍾內抵達現場,徹底解決后顧之憂。

直擊品牌價值內核,重塑汽車消費新標準

在消費升級與技術變革背景下,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判斷發生變化,更加註重真實切實體驗的滿足。能否切中需求、實現破圈,考驗車企技術融場景、用户共創迭代及體驗升級能力。這是品牌的價值內核、長盛不衰的根基,《觀察零距離》希望通過深度剖析,以案例推動產業商業文明的進步。

星海S7的成功祕訣,是因為東風風行本身是「技術的長期主義者」,在需求和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又以「工程師思維+用户思維」的極致融合,為用户打造更實用、更高標準的產品,完成「用户價值重構」,也重塑了汽車消費的新標準。

「自2022年啟動光合未來戰略以來,我們在智電轉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核心技術多達1930余項,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2177件,有效專利累計達21000件。」陳來説,當不少品牌還在為「拿來主義」的技術付費時,我們已築起技術護城河,「從根上換引擎」。

東風風行還用極致工程思維,挑戰全球頂級標準。風阻每降低0.01Cd,續航會提升5~8公里,汽車開發的風洞測試‌每小時約‌3萬元‌,但東風風行投入了200多人,做了20多輪共計300多個優化方案、超過100小時的風洞試驗測試與驗證,這才讓星海S7有了「小帕美」的稱號。

站在用户角度,聚焦「國民豪車」的定位,東風風行又「兩刀捅破天花板「。第一刀是捅破「價格=體驗」的天花板,例如,當別人在拼命降成本時,星海S7用了有「寸錦寸金」之稱的雲錦織物,不惜成本採用8層材質疊加、90mm厚度的坐墊以及20mm高密度海綿,帶來更好的乘坐舒適感。

第二刀捅破「家用=平庸」的天花板。星海S7搭載國內首款8層扁線電機技術,電機效率高達94.5%,百公里加速5.9s;星海S7的增程版純電續航達到235KM,綜合續航達到了1250KM,從北京到上海不用加油,是同級里面最高的。

好產品源於洞察需求,成於理解用户與共創。陳來説,東風風行一直以「智慧空間」為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標籤,認為空間應由用户場景定義,因此推出「風行星海共創計劃」,開放設計、材質、功能組合權,讓用户參與產品創造。

「風行星海共創計劃,要打造行業首個用户主導+技術賦能+生態協同的定製體系,實現從千人一車到一車千面的跨越。」陳來説,我相信,當我們將「定製權」交予用户,收穫的不僅是銷量提升,更是千萬用户的信任。這種「以技術為根基的工程師視角與以需求為核心的用户視角相融合」的模式,正是東風風行的獨特競爭力。

解碼企業發展新動能,助力品牌與銷售雙提升

滿足用户,需要技術與工程體系實力,用户相信產品的前提是瞭解企業、信賴企業,營銷不僅需要精準的傳播策略與觸達路徑,更需要強大的品牌力。

但如今行業深陷內卷,部分車企為爭奪市場,關鍵指標被刻意美化甚至誇大,消費者被表面信息裹挾、難以穿透營銷迷霧,那些藏在參數背后的造車實力,反而在流量喧囂中愈發模糊,在亞健康的市場環境中,那些不會也不能做誇大營銷的企業更被動。,

《觀察零距離》不僅要發現對用户創造的嶄新實用價值,也踐行理性建設性的價值觀,全方位洞察企業文化內涵,助力企業在營銷中錨定真實價值,剝離流量泡沫,讓企業技術實力與發展勢能等深層價值,被市場看見並認同。

東風風行歷史始於1954年柳州農業機械廠,有70年造車底藴,是東風集團旗下東風柳汽乘用車主力,屬純正央企子公司。2022年,東風風行發佈「光合未來」的藍圖,2023年發佈「龍行工程」。東風集團有着「三個躍遷 一個向新」的明確奮鬥目標,東風柳汽發佈了2030年「1050」發展目標和海外「乘風雙擎(2030)計劃」,未來三五年要在海外再造一個「東風柳汽」。

東風風行也乘着母公司的發展勢能,加速向新、向上、向外發展。依託東風集團技術賦能,東風風行組建智能化研發團隊,在電子架構、智駕及智艙領域投入大量研發,自研出高度集成的天元電子電氣架構,發佈了天元智駕、天元座艙及太極AI大模型。

自研高度集成的中央智慧平臺天元架構讓,讓10萬級的星海S7,也能擁有媲美30萬級的四域協同能力,更讓「高端智能體驗」下探成為可能;聯合產業鏈深度自研的EMB線控制動技術,既保證了新勢力般的技術前瞻性,又有國家隊級的安全冗余。

2025年風行星海將推出12款新能源產品,並加速建設海外工廠。同時,以「智慧空間」為核心,東風風行開創了一種用户主導、技術賦能、生態協同的「深度定製」新範式,進軍年複合增長率15%、至2030年規模達3000億元的改裝賽道。

流量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信息爆炸使消費者注意力成稀缺資源。「觀察零距離,智見真價值」,通過對「寶藏車型」的產品亮點挖掘,企業發展內核和新勢能的梳理,東風風行在《觀察零距離》欄目,向大眾展示了一個有一身技術又埋頭鑽研、深度融合工程師+用户思維、真正與用户共創的企業形象。這種企業文化內涵,助力其在技術平權與用户價值重構的浪潮中,從「央企新勢力」成長為兼具硬核實力與人文温度的主流國民品牌。

此次與東風風行攜手,《觀察零距離》欄目以行業權威媒體為支點,打造原創話題#造車國家隊逆襲記,以抖音平臺為主陣地,原創視頻互動量3.33萬,全網閲讀量4101.57萬+;直播帶貨意向預定留資1046台。通過專業嘉賓參與帶來的「流量吸附—互動轉化」,形成「信任螺旋」增長模型,助力品牌與銷售同步提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