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23:02
來源:@經濟觀察報微博
記者 潘俊田
今年5月,山東安裝集團副總裁吳亮亮前往非洲考察。他認為,國內的新能源產業在產品成本、工程效率、產業結合等方面有很大優勢。他還專門挑選了坦桑尼亞、摩洛哥、肯尼亞、埃及作為優先考察地。「坦桑尼亞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可發展礦電聯動模式;摩洛哥適合打造中資產業園;肯尼亞是東非樞紐;埃及可以做海水淡化項目。」他向記者表示。
山東安裝集團在非洲、南美洲、西亞等地區已有多個項目落地,起步階段主要依賴在國內市場的良好口碑,特別是結合已經拓展海外市場的中資企業的成功合作的經驗。比如紫金礦業與山東安裝目前在南美洲合作的紫金龍淨蘇里南項目,在為礦場運營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的同時,還可大幅度降低用電成本。
今年8月15日,在山東安裝集團的年中總結會上,該公司宣佈海外業務將從過往的「以項目為中心」轉型為「以區域為中心」,正式啟動全球化戰略。
非洲市場是山東安裝重點佈局的區域市場之一。山東安裝集團表示,新能源產品匱乏的非洲市場,已成為國內眾多企業錨定的「藍海」。
國內企業在非洲電力投資市場中,大型水電站是最早且規模最大的領域。直到近幾年,風光儲等新能源項目纔開始進入投資視野。相較於水電,可再生能源項目初始投資金額更低、回收周期更短、技術門檻也相對較低,而非洲恰好擁有豐富的光照和風力資源。
過去數年間,非洲國家陸續發佈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規劃。以南非為例,該國從2023年起啟動大規模光儲項目建設,規劃從2025年開始每年新增3GW—5GW光伏裝機,預計到2030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50GW—60GW。
目前中電建、中廣核等開發商已在南非開展百MW規模以上的光伏項目建設。「非洲的電力缺口很大。現有的柴油經濟性不高,而‘光伏+儲能’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遠低於柴油機發電成本。同時,政府與國際資金持續支持非洲的電力建設:多國制定 2030可再生能源目標,包括近期成立的Mis-sion300組織;世界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也在持續提供投融資支持。非洲市場的增長前景非常樂觀」。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2013年,天合光能開始向利比亞和坦桑尼亞捐贈太陽能組件,后續又相繼在南非彼得馬里茨堡、毛里塔尼亞開發光伏電站,目前非洲市場已成為天合光能的重點市場之一。
開發浪潮下,由於非洲國家缺乏可再生能源項目經驗,中國企業成為優質供應商。
「非洲發展可再生能源非常需要海外支持,包括資金、產品供應,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參與電力設備搭建,屬於全方位的出海合作。」世界資源研究所北京代表處可持續轉型中心能源項目副研究員馬鈺向記者表示。
在採訪時,適逢山東安裝集團又在摩洛哥落地了一個10MW光伏項目。「中國企業出海必然會帶動一系列上下游配套服務企業共同出海,我們希望服務更多的中國跨國企業,結合當地政策法規提供最優能源解決方案。」吳亮亮表示。
有利可圖的大項目正在出現
非洲的光伏項目開發正進入「白熱化」階段。
一方面,光伏項目的總體投資成本大幅下降,比如光伏組件已從之前的每瓦幾元降至每瓦幾角;另一方面,現在湧入非洲的投資開發商數量過多,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熱度。
從整體新增光伏裝機來看,非洲市場空間尚未完全打開。根據非洲太陽能協會數據,2024年非洲光伏新增裝機約2.5GW,累計裝機19.2GW,規模不及國內的1%。
此前,非洲光伏項目以小型、分佈式、離網、家用太陽能為主,大量需求集中在小功率或中小功率(如單片<400W的小模組、便於運輸和安裝的組件)領域,主要面向居民和小商業市場,項目規模多未達到MW級。
但目前非洲的單一光伏項目的規模已顯著擴大,且增速迅猛。在南非、埃及等地已出現100MW—500MW甚至GW級的併網項目。埃及、摩洛哥等部分國家的政府也陸續規劃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
根據馬鈺的調研,目前在國際上參與可再生能源投資的企業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大型發電集團,電力項目投資本就是其主業,以前投資火電較多,如今正轉型投資風光項目;第二類是EPC總包商,如中電建、中能建等,希望在非洲實現投資、建設、營運一體化,通過投資保障工程業務;最后一類是光伏、風電產品製造商,想以投資拉動產品銷售。
根據記者瞭解,大型項目合作是目前頭部光伏、風電製造商在非洲市場的主要銷售方式。
以晶科能源在肯尼亞加里薩興建的50MW光伏發電項目為例:該項目由肯尼亞能源部籌建,中國進出口銀行融資支持,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和晶科能源組成聯合體共同實施——江西國際負責設計、採購、施工、安裝及培訓,晶科能源提供產品技術解決方案,購電協議單價約定為0.0549美元/kWh。項目首次併網成功后移交業主,由晶科能源提供為期兩年的項目維保技術服務。
再如陽光電源與南非獨立發電商Globeleq簽訂的電池儲能項目,規模達到153MW/612MWh,項目所需產品全部採購自陽光電源,服務期限長達15年。今年7月,天合光能更是向北非最大的儲能項目——埃及Abydos項目直接交付了300MWh儲能電池。
運營模式
光伏電站收益主要來自售電。以埃塞俄比亞為例,由於該國不允許外商投資輸電與配電行業,風光項目需要先向埃塞俄比亞能源局申請發電許可證,再與埃塞俄比亞電力公司簽訂能源購買協議。
在非洲收電費很難。「埃塞俄比亞售電電價長期處於較低水平,與上網電價長期倒掛,政府對電力項目的補貼規模不斷擴大。此外,很多客户本身就是政府機構,電費回收嚴重依賴政府財政支出情況。」一名在埃塞俄比亞做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的項目經理向記者介紹。
他算了一筆賬:「如果想在4年—5年內收回成本,收益率起碼要達到20%—30%纔敢投入,但現在這樣的優質點位幾乎已經沒有了。」
為降低投資風險,目前埃塞俄比亞新招標的光伏項目都是以公私合作模式(PPP)開發。
2019年,埃塞俄比亞正式啟動PPP模式,由埃塞俄比亞公私合營董事會選定沙特國際水能和電力公司建造Gad和Dicheto太陽能項目,兩個項目規模均為125MW。當時,沙特國際水能和電力公司與埃塞俄比亞電力公司及財政部簽署意向書,約定中標電價為0.02526美元/kWh。但受安全換匯等因素影響,該項目合同已正式終止。
除PPP模式外,還有「EPC+F」、IPP等模式。在東方電氣的「EPC+F」項目中,由東方電氣負責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部分的總承包,資金方面由中國工商銀行向業主單位提供商業貸款,埃塞俄比亞電力公司則提供合同金額15%的自有資金。IPP模式則是由投資方自主進行投資建設,並與埃塞俄比亞電力公司簽署電力採購協議。
既然向電網售電的模式行不通,光伏開發商將目光轉向了當地工商業企業,希望由它們購電。在國內,這種商業模式被稱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即光伏項目發的電優先供給工商業企業使用,剩余電量再賣給電網,電費由開發商和客户自行協商。
除礦企外,商場、冷庫、農場、居民用電等其他客户的規模大多較小,不僅願意承擔的初始投資成本低,且回款較為不穩定。為此,投資商在當地開發了新的商業模式。
比如,針對當地普通居民單次購買能力有限(通常為數百至數千美元)的特點,非洲當地最受歡迎的是PAY-Go(按天/周付費)模式。
通過PAYGo方式,客户需每天/每周支付一筆費用,才能獲得當天的發電量使用權,在滿足一定周期后,產品便歸客户所有。這些產品多用於家用照明、電視、手機充電、飲料機、POS機等日常用品上。
這類客户更關注產品的初期價格、耐用性和售后可得性,同時也要求產品易於運輸和安裝。
天合光能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為有效解決非洲「最后一公里」的組件運輸問題,公司專門開發了輕量化、可堆疊包裝、小功率模塊等光伏組件,其中最輕的產品每平方米僅重10.7千克。
要做得更多
在非洲做光伏,把產品和電站賣出去只是第一步。
「把中國的光伏產品運到非洲很簡單,貿易商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相比只賣產品,‘產品+服務’更能贏得市場。」天合光能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在國內市場,頭部光伏組件製造企業的產品更受歡迎,核心原因在於其產品質量更高,能在全生命周期內實現更多發電量。而在非洲,大品牌的競爭力更多體現在項目審批和融資階段——它們能獲得更多額度支持,比如IFC、AfDB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貸款項目,通常要求使用Tier1品牌的組件。
對於非洲當地的小型項目而言,貼牌組件和二手組件是最好的選擇。這類組件通常單瓦價格極低,僅為全新品牌組件的20%—30%,對價格敏感度高,初期投資金額有限的客户十分有吸引力。客户對組件性能的要求也較低,適用於農村照明、小水泵上的組件,只需要標定功率的70%-80%即可滿足需求。天合光能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很多貼牌組件商本身就是本地經銷商,深受客户信賴;此外,它們大多擁有完善的中東港口或南非港口資源,具備穩定的物流和批發網絡。
在非洲賣產品,還面臨着零部件和售后運維不足的問題。
天合光能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非洲的光伏電站經常出現發電效率下降甚至設備損壞的情況。因為當地缺乏售后網點,產品出現故障后,要麼寄回產品,要麼等待國外工程師處理,且能找到的逆變器、支架、接線盒、電纜等零部件規格標準也存在嚴重不統一的問題。「想要在非洲市場取得成功,需要配置適合當地市場的產品組合,比如抗污染、抗高温的組件,提供靈活的融資和支付方式,並儘可能提供完備的運維和售后服務。」天合光能有關負責人説。
非洲需求
非洲的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南非,儲量達553億噸;排名第二的博茨瓦納僅有40億噸,其余大部分國家儲量不足1億噸,因此只有南非建成了成規模的火力發電廠。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則主要分佈在利比亞、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北非和西非國家。而水電站的開發同樣依賴自然稟賦。
在剛果(金)-贊比亞銅鈷礦帶,水電是最常見的電源。這得益於剛果(金)境內有世界第二大河剛果河流經,且部分區域落差極大,水力資源豐富。目前,剛果(金)全國98.7%的電來自水力發電。
2020年底,洛陽鉬業花費5.5億美元從自由港集團(FCX)手中獲得位於剛果(金)的Kisanfu銅鈷礦(下稱「KFM」)95%的權益,並於2023年正式投產。
目前KFM的電力供應主要依賴三條線路:一是剛果(金)國家電力公司(SNEL)的供電,二是個別礦企興建的水電站,三是從鄰國贊比亞進口的電力。為保障自身電力供應,洛陽鉬業正計劃在附近選址開發一座規模為200MW的Heshima水電站。
「煤炭、石油及水電等傳統能源的開發好比‘靠天吃飯’,高度依賴資源稟賦;而太陽能資源分佈廣泛,能夠突破地域限制,非常靈活。以當前光伏組件的價格計算,投建項目初始門檻顯著降低,工程技術能力也非常成熟,相比水電動輒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投建周期,光伏項目半年到一年時間即可完工。」馬鈺向記者表示。
馬鈺説,全球約有7億人尚未用上電,其中80%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這些人中很多住在偏遠的農村,大電網難以覆蓋,但可以通過光儲項目解決用電問題。即便在有電網的地區,也因電網建設落后、設備老化、效率低下,使用成本較高。
電網基礎設施的落后,使得非洲的光伏項目難以像國內一樣通過併網獲得收益,但也正因電網供電短缺,光伏項目更容易找到「消納場景」。比如,光伏項目可與農業生產產業鏈有機結合,為農業灌溉、農產品加工、冷藏運輸提供電力。
「在非洲有個專有名詞,叫PURE(ProductiveUseofRenewableEner-gy),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為生產活動提供動力,而不僅僅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因為非洲很多地方還沒有實現工業化,當地的生產活動多種多樣,比如灌溉、谷物磨坊、冷庫、診所等農業、工商業和服務業生產活動,都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來提供電力資源。」馬鈺向記者表示。
世界資源研究所北京代表處可持續轉型中心能源項目研究員張成向記者介紹:「2023年,世界資源研究所開始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研究分佈式太陽能電站直供電動摩托車充換電一體化模式,希望從發電側和用電側兩端探索助力該國實現城市綠色交通轉型的更多可能。」
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二輪摩托車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摩的」更是重要的公共出行方式。自從2015年,基加利行駛運營的摩托車數量約為3萬輛,絕大多數為內燃機驅動,當地汽油價格約為1.3美元/升,且完全依賴進口,這意味着「摩的」司機需要承擔高額成本,國家也面臨着國際油價的衝擊。
因此,盧旺達政府在交通領域制定了鼓勵廣泛使用電動車的政策,並於2025年1月起正式停止對新燃油摩托車的註冊,轉而大力推廣電動摩托車,計劃將現有燃油摩托車改裝成電動摩托車。
在此背景下,電力供應不穩定和充換電基礎設施不足,成為制約電動摩托車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
今年8月,世界資源研究所與合作伙伴推廣的首個50kW太陽能光伏電站在盧旺達恆華職業技術學院成功落地。該項目集光伏發電、儲能與智能管理平臺為一體,將為本地的電動摩托車換電商提供清潔電力。
該項目由中方企業負責光伏電站發電側的投建與運營,將電力銷售給負責換電站的盧旺達本地業主,后者則通過向電動摩托車消費者租賃電池和提供換電服務盈利。
在盧旺達附近的贊比亞,已建成超過1500個太陽能磨坊。這些磨坊按月向光伏電站開發商繳納費用,再通過低價、穩定的光伏電力加工玉米麪賺錢。
「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不應侷限於設備輸出和產能延伸,未來可以更加註重與當地經濟的協同發展,推動形成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合作格局。」世界資源研究所北京代表處可持續轉型中心主任,高級能源專家苗紅向記者表示。
「短期內,南非、埃及、尼日利亞等重點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中期(至2030年),更多國家將進入大規模併網項目周期。到2030年,非洲光伏累計裝機有望超過70GW—80GW。」天合光能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我們認為未來10年是重點發展非洲市場的黃金時期,天合也將以中東非區域為核心,重點開拓非洲的業務渠道,同時研發更適合當地的產品。」天合光能有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