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21:04
來源:圖蟲
今天,A股再次迎來超重磅歷史時刻!
A股電子板塊市值達到11.54萬億元,登頂第一!
很多人都不瞭解這個時刻,到底有多重磅。
這或許是中國股市有史以來,首次有板塊的市值,超越銀行業。
它的背后,不僅反映了以科技為先鋒的新經濟已經超越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經濟,更意味着中國股市增長的主引擎,被真正切換。
從今天開始,A股的上漲引擎,將有望向美股對標——由科技巨頭來驅動。
8月22日,A股主要指數集體走高,滬指漲1.45%報3825點,續創十年新高;深證成指漲2.07%,創業板指漲3.36%,科創50指數漲8.59%創逾3年新高。
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2.55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227億,市場情緒再次顯著提升。
表現最強勢的無疑是芯片半導體產業鏈,從芯片、封裝、CPO到服務器、算力、AI應用等幾乎所有板塊,都出現了全面大爆發。
其中,寒王、海王兩大是AI芯片巨頭雙雙同時20CM漲停,同時帶動數十家芯片概念股漲停,甚至連一些科創ETF的漲幅罕見飆升高達15%,堪稱A股有史以來除了「924」之外罕見飆漲盛況。
消息面上,引爆此類行情大漲最直接的導火索,來自DeepSeek。
昨晚,DeepSeek突然高調官宣「正式發佈DeepSeek-V3.1」的文章,並在其置頂留言里説,UE8M0FP8是針對即將發佈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
新的架構、下一代國產芯片,總共短短不到20個字,藴含了巨大信息量。
根據這些信息,市場有很多猜測,其中最一致的是國產算力自主化已經開始顯著提速。
再結合近日不斷有小作文提到國內對英偉達H20芯片的採購限制及英偉達要求富士康暫停H20芯片的生產等消息,兩相驗證下,市場對於國內的芯片產業關注熱情達到了新的高度。
實際上,從今年4月份中美貿易談判釋放轉暖信號,以及美方宣佈有條件允許英偉達供應中方H20芯片等利好消息傳播以來,中國的AI產業鏈從液冷、CPO、到PCB、服務器等已經都先后輪過一輪極為顯著的大漲。
比如液冷板塊,7月以來,思泉新材、淳中科技的累計漲幅均超過2倍,英維克、歐陸通、大元泵業等漲幅超1倍。
CPO板塊更是近幾年來漲幅誇張的焦點,「易中天」三巨頭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在今年累計分別大漲233%、126%、89%。其中新易盛在最近5個月股價從最低46.53元連續飆漲至目前的273.81元,市值2720.89億,近5個月最多漲了5倍!
如果從2023年AI大模型爆火以來算起,新易盛的股價更是累計飆升多達16倍,堪稱AI紅利時代下最受益的大贏家。
AI服務器領域,富士康今年累計上漲1.2倍,市值在近日甚至一度接近萬億市值大關,成為市值增量最大贏家之一。
還有PCB領域的勝宏科技,目前為止年內漲幅早已超過4倍,市值達到了近2000億元,強勢程度超出大多數人的意料。
到目前為止,可以説芯片產業鏈的估值已經非常高,細分環節的泡沫肯定有,但目前處於情緒極端高漲的行情,難以判斷這波能把它推高到哪里去,短期注意風險是必要的。
但長期來看,機會還有很多。
拋開消息面和情緒面的刺激,近期寒王、海王之所以能大漲,業績增長讓高估值預期不斷得到兑現是更為根本的支持基礎。
機構研報顯示,以科創芯片指數所覆蓋的成分股為例,從2024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利潤便自底部開始迎來持續改善,截至2025年一季度,科創芯片指數歸母淨利同比從24年年底的-6.9%提升至83.2%。
其中,「寒王」寒武紀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實現營收11.11億元,環比增長12.4%,同比飆升4230.22%,歸母淨利潤3.55億元,環比增長31%,同比增長256.82%,實現扭虧為盈。公司期末存貨達27.55億元,較年初17.74億元增長55.3%;預付款項達9.73億元,較年初7.74億元增長25.7%。存貨和預付款的持續增長,印證了公司積極備貨應對旺盛的下游需求。
「寒王」作為國內稀缺的雲端AI芯片廠商,具有訓練與推理的系列化智能AI芯片產品和平臺化基礎系統軟件,芯片核心系列產品主要有思元370、思元220等,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和需求。
如今業績數據呈現翻倍式增長,較大程度驗證了國產芯片市場的需求開始爆發的猜測。
眾多機構對寒武紀持積極樂觀態度。長江證券指出,在模型能力提升和未來應用繁榮的趨勢下,AI芯片中長期天花板進一步抬升,AI算力芯片行業市值天花板也隨之打開。前期英偉達芯片恢復供應H20帶來的行業壓制預期逐漸消化,而行業需求依舊旺盛,寒武紀在國產AI芯片領域競爭力突出,存在總量和份額雙升邏輯。
市場對於「海王」海光信息的炒作邏輯與之類似。
海光信息的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力強勁,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基於x86架構,在政府雲訂單中佔比達70%,並且能兼容CUDA生態,有效降低了軟件遷移成本。其DCU產品線在智算中心建設項目中更是斬獲超15億元訂單,已在科教、金融、醫療、政務等多個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營收實現54.64億元,同比增長45.21%;歸母淨利潤實現16.39億元,同比增長31.90%。其中,第二季度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0.64億元、6.96億元,均創單季度新高。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得益於國產高端芯片市場需求的持續攀升,通過深化與整機廠商、生態夥伴在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合作,加速產品在客户端的導入,進而推動了營業收入的增長。
2025年上半年,海光信息期末合同負債超3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倍,這也清晰表明上半年其收到來自客户的新增訂單大增。
整體來看,當下的A股市場,科技成長無疑是主賽道方向。從AI算力硬件、機器人,到芯片半導體消費電子等領域,都有着巨大的市場空間和上升的產業景氣度。尤其是在近期不斷迎來各種重大利好催化的AI算力硬件,行情大概率是不會就此結束。
機構認為,當前全球AI大模型訓練和推理所需算力在持續攀升,促進了AI芯片市場規模的擴張,2025年全球AI芯片規模有望達920億美元,同比增長29.58%,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2024年有望達到1412億元,佔比全球約28%。
其中以寒武紀、華為等廠商為代表的國產AI廠商正在加速佈局,國產AI芯片自主可控進程有望全面提速,預計今年國內本土AI芯片品牌的出貨份額將達40%。
要注意的是,今天國產芯片大爆發之下,並不僅是這些核心巨頭得到資金的青睞,其他細分產業鏈同樣迎來巨大機會。
除了近期已經顯著大漲的液冷、CPO、PCB、服務器板塊外,算力數據中心(算力租賃)、先進封裝、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存儲芯片及中下游細分賽道眾多的AI應用方向。
比如設備與材料中的光刻、刻蝕、薄膜沉積等核心設備及高純硅片、光刻膠、電子特氣等關鍵材料,作為技術壁壘極高,國產替代空間廣闊,都是產業鏈安全自主關鍵環節,這些板塊目前在市場雖然已有大漲,但漲幅相對其他熱門環節依舊不算什麼。
可以預計,這些產業鏈細分環節,在后續行情中隨着芯片自主邏輯不斷得到驗證加強,大概率會輪番得到資金的繼續關注。
就在今天盤后,稱新聞報道,在8月22日召開的「由雲向智算領未來」分論壇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達1085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將持續優化全國算力佈局,有序引導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動態平衡,加強對總體算力利用率比較低地區規劃新建項目的審批。
這暗示,算力數據中心基建的題材板塊,又將迎來重要題材催化。
在大國科技競爭的宏大敍事下,算力國產化替代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持續提升。預計未來幾年國內算力需求高速增長,將為市場帶來數千億級的增量大蛋糕。
這里面的長線投資機會無疑是非常多的。
不過也要注意到,儘管國產算力產業鏈的未來潛力空間巨大,但相關概念股眾多且不少個股已經在短期顯著上漲過大,其中的投資風險也在跟着顯著放大,投資者在操作時仍需要更多審慎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