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億收購、綁定Plessey,歌爾豪賭AR|氪金·硬科技

2025-08-22 18:42

作者 | 耿宸斐

編輯 | 宋婉心 黃繹達

近一個月來,歌爾股份在AR產業鏈上游接連佈局——先是以104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95億元)收購香港米亞和昌宏實業兩家精密結構件公司,隨后又透過子公司給Haylo提供了一筆1億美元有息借款,以跨境支持Haylo收購英國Micro-LED巨頭Plessey。

相關信息顯示,香港米亞和昌宏實業是蘋果原先的手機結構件製造商之一,隨着蘋果開闢手錶業務,兩公司又成為蘋果手錶金屬中框的核心供應商之一。Plessey則在Micro-LED領域內頗有名氣,是Meta多年的顯示屏技術供應商。

此前向VR轉型效果未達預期,歌爾顯然正全力將重心轉向AR,在整合供應鏈上游資源的同時,還通過投資方式進一步與終端頭部客户綁定。

那麼,兩筆收購能夠為歌爾帶來哪些助益?AR又能否對歌爾業績形成支撐?

01 AR翻身局

歌爾股份在收購香港聯豐全資子公司香港米亞及昌宏實業100%股權的公告中表示,收購旨在增強公司在精密結構件領域內的綜合競爭力,深化垂直整合能力,持續鞏固與行業領先客户的合作。

從公告內容可以看出,該筆收購的目的是在補足精密金屬加工能力。精密機構件對於AR眼鏡而言,是影響設備輕量化水平的關鍵,Plessey主攻的Mirco-LED則被普遍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終極方案,兩者均是通往消費級AR眼鏡必須攻克的技術高地。

因此,在今年AR眼鏡產品爆發的時間節點,歌爾希望通過這兩筆收購,在高壁壘的AR技術上夯實技術儲備,新收購資產與原有的精密結構件業務,通過優勢互補形成協同效應與規模效應,從而可以提前站好領先身位。

目前,歌爾在AI/AR眼鏡方面已經佈局了聲學零部件、光學模組、衍射光波導等環節。其中,光機和光波導是高技術壁壘和高附加值環節,歌爾頗具技術優勢,在CES 2025上推出輕量化AR參考設計Mulan 2和Wood 2。

Mulan2的最大亮點是搭載了全息波導鏡片和Micro LED光機,設計輕薄而且做到了最小光泄露。Wood2的亮點則是超輕材料前框、超小型SiP模組等技術,支持全綵顯示、多模態AI交互等。

目前歌爾在AR業務上已經拿下部分訂單,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信息,歌爾已成為華為、三星、小米、Meta和亞馬遜等公司AI眼鏡或其他產品的光學部件、聲學模組供應商以及整機代工廠商。

國際註冊創新管理師盧克林向36氪透露,通過提供「整機+外殼+天線」的組合報價,歌爾股份在AR眼鏡、智能手錶產品上給出的價格可較競爭對手低3%-5%。明顯的成本優勢具備更強的競標能力。

「按2025年全球智能手錶出貨2.2億隻、AR眼鏡900萬台計,若歌爾股份分別拿下15%、20%份額,營收增量將達220億至260億元,相當於其2024年總營收的25%-30%。併購金屬件業務后,單機平均售價可提升8美元至10美元,利潤彈性將更為可觀。」盧克林補充道。

以行業10%-13%的平均淨利率測算,海通國際認為此次收購為歌爾股份帶來的潛在利潤增厚或達25%-30%。

從業務結構看,歌爾股份目前有三大業務支柱,分別是智能硬件、智能聲學整機以及精密零組件。其中,智能硬件業務是歌爾股份營收的基本盤,根據2025年中報數據,對應的收入佔比達到54%,同期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的收入佔比為22%,但是這兩項業務的毛利率近兩年都在10%上下徘徊。

「智能硬件和智能聲學整機行業平均毛利率為15%-20%,歌爾股份明顯低於第一梯隊。」在盧克林看來,歌爾股份靠規模換份額的模式,壓縮了一定的盈利彈性。

相比之下,目前營收佔比最小的精密零組件業務,無論是盈利增長還是盈利能力均表現卻更為突出。該業務在2025上半年實現營收76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水平相比2024年有所提速;對應的收入佔比約20%,相比2024年末提升了5pct;該業務的同期毛利率錄得24%,相比2024年末小幅提升了2pct。

由此可見,精密零組件業務目前雖然收入佔比相對較小,但憑藉其高附加值的特性,疊加目前正處於高增長階段,在低基數效應已經消失后,該業務成爲了拉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動能,而且隨着收入結構的優化,該業務對歌爾盈利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支撐。

02 AI/AR的中期增量相當可觀

目前,AI/AR眼鏡是歌爾股份目前的發力重點。2024年報顯示,歌爾股份正在推進的9個研發項目中,至少有4項與AI/AR眼鏡相關。押注AR,已經是歌爾的必選項,不失為掙脱對蘋果過度依賴的有效路徑,這一意圖也體現在歌爾在近期對Plessey的投資上。

2020年,Meta曾與Plessey達成協議,獲得后者AR顯示屏的獨家技術授權,同時承諾購買Plessey生產的全部AR屏幕。

歌爾投資Plessey的交易結構,是通過歌爾香港子公司向英國公司Haylo提供一筆不超過1億美元的借款,借款的目的是用於Haylo收購Plessey的全部股權並助力后者的擴張。最值得關注的是,該筆借款附帶股權收益權,若五年內Haylo或Plessey被收購或者IPO上市,歌爾除全額收回借款本息外,還將獲得Haylo或Plessey被收購的總價值或上市總市值的25%,作為其收益分成。

從交易結構來看,這筆債權投資的底層邏輯是:歌爾在整合高科技資產時,通過投資來規避一定的併購的風險,在旱澇保收的同時,還獲得了未來潛在的高回報機會,可以説是兩全其美。

在技術層面,歌爾在該筆投資相關的公告中提到,「以Micro-LED技術為代表的微顯示技術,有望在未來AI智能眼鏡和AR增強現實產品中被廣泛使用」。

所以,在歌爾的支持下,Haylo對Plessey的投資整合,使得Plessey有望在Micro-LED領域內取得更大發展,推動相關技術和產品的成熟,這將對歌爾股份未來在AI智能眼鏡和AR增強現實領域的業務拓展產生積極影響。

對Plessey的投資延續了歌爾對光學領域的持續佈局。2018年,歌爾投資了英國光波導技術公司WaveOptics,同年還買下了美國微顯示公司Kopin的10%股權;2023年,歌爾以11.19億元估值全資收購國內微納光學企業商馭光科技;此外,歌爾股份目前還持有Micro-OLED龍頭企業視涯科技5.4%的股權。

AR整機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光學顯示單元,據艾瑞諮詢數據,光學顯示單元在BOM的佔比高達43%。因此,除了技術水平的提升,深耕光學業務的主要目的,是補齊AR微顯示方面的相關能力,更意味着歌爾股份在AR業務的利潤空間可以被進一步放大。

從中期看,大客户的AR眼鏡能帶來的收入增量或將是歌爾業績增長的重要邊際力量。

市場消息稱,小米在今年6月發佈的首款消費級AR眼鏡的核心光學模組,由歌爾獨家供應。根據Wind一致預期,歌爾2025年營收約為1023.6億元,較2024年增長14.1億元,對應的同比增速為1.4%。

歌爾在近兩年收入增長明顯放緩,主要是因為智能硬件業務中部分客户的相關產品處於生命周期的中后段,銷量出現了明顯的同比下滑,進而對歌爾的收入形成了一定的壓制。而且根據收入的一致預期,上述影響在2025年末依然存在。

再看AR對歌爾業績的影響,據市場測算,按小米AI眼鏡2025年銷量目標50萬台計,可為歌爾股份貢獻的營收為2億-2.5億元。以目前市場對歌爾收入的一致預期,僅小米AI眼鏡一家在今年貢獻的增量收入就佔到了同期歌爾預期收入增長的1/7,若加上其他與AI眼鏡或光學部件相關代工收入,AR業務帶來的收入增量將非常可觀。

由此可見,隨着AR行業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歌爾正處於動能切換的關鍵階段。AR業務不僅將接替智能硬件業務,為公司打開新的成長空間,更將憑藉其高附加值特性,也將成為推動歌爾盈利能力提升、增厚業績的重要支撐。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並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