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16:32
原標題:阿里養出200億超級獨角獸:做汽車操作系統,年入8億全國第一
阿里可能要「發財」了,最近收穫一個港股IPO:斑馬網絡。
這是一個超級獨角獸,做汽車操作系統的,早在2024年,估值就突破210億元。
過去7年,它累計融資5輪,起步就融資16億,最高一輪融了30億元。走的是「天之驕子」路線,也可以説是「企二代」路線。
更關鍵的是,它所處的智能座艙行業,正與AI深度結合,處於蓬勃發展的黃金期:可能與手機的進化過程有點像,從大哥大、功能機,變成智能手機,再到未知的AI新終端。
智能座艙也是一樣:功能會從老式收音機,到簡單的屏幕交互、語音控制,再到未來的「主動識別需求+主動決策」。
這個趨勢(AI+座艙)是個增量市場。2024 年,其在整體市場佔比約 15 - 20%,預計到 2030 年將躍升至 35-40%。這組數據説明一個道理:座艙若不擁抱AI趨勢,會丟掉半條命。
具體來説,AI座艙的進化趨勢可總結為2個。
需求主動感知。
例如在用户通勤途中,系統可基於日程自動推送目的地停車場信息,無需用户手動觸發。
在場景上,實現車生活閉環。比如車上點外賣。
當然,這些前沿功能,有些符合用户習慣,有些並不符合。讓我們通過斑馬網絡的實踐,來預判AI智能座艙的新機會。
斑馬網絡是一個超級獨角獸,做汽車操作系統的,早在2024年,估值就突破210億元。
過去7年,它累計融資5輪,起步就融資16億,最高一輪融了30億元。走的是「天之驕子」路線,也可以説是「企二代」路線。
總之,草根路線不適合它,因為它的大股東是阿里巴巴。
2015年3月,阿里與上汽集團設立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同時創立斑馬網絡——前者投資了后者。
次年,它開發的斑馬智行系統上線,搭載阿里的AliOS。
目前,它最核心的產品是:汽車操作系統。2022 年該項收入佔比 86.7%,2023 年佔比 86.2%,2024 年佔比 83.4%。該系統支持車載娛樂功能、OTA(一種無線通信)等,就像 iOS 和Android一樣,能兼容國際和國內多種車規級芯片。
它的*客户,就是上汽。從這點看,斑馬網絡很聰明,出資方找了上汽,后者既當股東,又當甲方爸爸,既解決了生存訂單問題,又搞定了后續的發展資金。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截至 2025 年1-3月份,上汽的訂單佔比分別為54.7%、47.4%、38.8% 及 47.8%。
2022-2024 年,斑馬網絡收入依次約 8.05 億、8.72 億、8.24 億元,先升后降,經常性收入穩步增長 。
汽車操作系統,可以歸入智能座艙行業,願景都是一個:讓座艙更智能。
2024 年,中國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人民幣 1290 億元。預計到 2030 年,這一規模將達到人民幣 3274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16.8%。
其中,基於軟件的座艙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人民幣 401 億元,增至 2030 年的人民幣 1149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 19.2%。
該賽道(智能座艙)分為幾個階段,升級過程有點像從「大哥大」到「智能手機」,核心目標是讓汽車座艙從「工具」變成「懂你的夥伴」。
早期是功能座艙(CL0),特點是被動交互(如老式收音機),無多模態交互,僅具備基礎離線功能,任務執行侷限於座艙內,被動響應乘員操作。
之后是感知智能座艙(CL1),開始「聯網」,但不夠聰明,可遠程車輛管理,應用下載、升級能力有限。
再到部分認知座艙(CL2),開始「察言觀色」,但還不夠主動,支持多輪對話、免喚醒詞(單區域)、基礎手勢控制等,具備 OTA 功能,能識別駕駛員身份、推送個性化功能等。目前行業也就處在這一階段。
那麼,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可能是高級認知座艙(CL3)和全面認知座艙(CL4)。
CL3的核心特徵是:從「察言觀色」到「預判需求」。
通過多模態傳感器(如攝像頭、生物雷達)實時監測駕乘人員情緒、疲勞狀態、手勢意圖等,無需喚醒詞即可響應。例如,檢測到駕駛員打哈欠時,自動調低空調温度並播放提神音樂。
CL3的主要功能展示
CL4的核心特徵是:從「預判」到「自主執行」。比如通過大模型實現共情對話,例如安慰情緒低落的乘客或根據對話內容推薦目的地。
從競爭看,新玩家的進入機會很少了,頭部已經形成。
2024 年按中國智能座艙軟件解決方案收入計,前五名提供商的合計市場份額為 26.9%。其中斑馬網絡*,佔 2024 年中國智能座艙軟件解決方案總收入的7.8%。
斑馬網絡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華為、科大訊飛、德賽西威等。
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斑馬網絡的*區別在於:
1、它是國內僅有的兩家完全自研汽車操作系統的第三方供應商之一。
2、它是*一家整合系統級操作系統解決方案、AI 全棧端到端解決方案和汽車平臺服務的企業。
3、其通過無縫整合提供差異化座艙解決方案,能將汽車轉變為智能移動空間。
對於新玩家來説,行業存在一些新機會和新趨勢,最核心的就是:AI+智能座艙——2024 年約佔整體市場的 15-20%,預計到2030年達 35-40%。
分析斑馬網絡的實踐,可總結出AI化的幾大趨勢。
一個是「需求主動感知」:無喚醒詞 + 多場景預判」。
例如,在用户通勤途中,系統可基於日程自動推送目的地停車場信息,低電量時主動提醒附近充電樁,無需用户手動觸發。
預計到 2026 年,具備此類能力的智能座艙,滲透率將從2024年的10%提升至35%,成為主流配置。
另一個是:在場景上,實現車生活閉環。比如車上點外賣。
斑馬網絡與餓了麼合作推出了行業*車載 AI 點餐應用,用户可在智己 L6 車型上通過語音完成下單,訂單同步至目的地附近商家。
目前,斑馬網絡的車載平臺已覆蓋 180 多個品類的原生應用。從數據來看,2024 年中國車載平臺服務市場規模約 7 億元,預計 2027 年將突破 50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