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17:50
A股市場延續上攻態勢,滬指突破3800點,續創十年新高。
以芯片為代表的國產算力,成為託舉這波科技牛市的主力。
寒武紀直接20cm漲停,市值突破5000億,股價超過1200元。
科創板芯片股全數上漲,科創芯片指數居然漲了10.05%,領漲市場主要芯片指數;跟蹤該指數的科創芯片ETF(588200)飆漲11.92%。
強產業趨勢下,近期來自產業層面的多重催化積蓄着上漲動能,今天徹底引爆了芯片板塊行情。
盤面上,芯片、證券、小金屬、教育、軟件、稀土永磁等板塊漲幅居前;化肥、紡織服裝、採掘、銀行、農業等概念回調。
今日漲得最「瘋狂」的板塊,無疑屬於半導體,板塊一路高開高走。
截止收盤,海光信息、寒武紀、盛美上海20cm漲停,芯源微、傑華特、恆爍股份、中芯國際等多股漲超10%。港股半導體也非常強勢,華虹半導體漲超15%。
尤其寒武紀、海光信息兩家幾千億的芯片巨頭,20cm雙雙漲停,這種情況不多見的。
究竟發生了什麼?
最直接的催化劑,來自DeepSeek。
DeepSeek在其官宣「正式發佈DeepSeek-V3.1」的文章里面提到,DeepSeek-V3.1使用了UE8M0FP8Scale的參數精度。V3.1對分詞器及chattemplate進行了較大調整,與DeepSeek-V3存在明顯差異。
另外,DeepSeek官微在置頂留言里説,UE8M0FP8是針對即將發佈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
新的架構、下一代國產芯片,總共短短不到20個字,卻藴含了巨大信息量。
UE8M0是真實存在且已被工程實現的技術,主要用於下一代AI芯片中FP8計算的縮放因子,以實現極致優化,實現更小的帶寬、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吞吐。
DeepSeek在之前開源的5.6k星標項目FP8GEMM內核DeepGEMM就已經支持UE8M0,不過這個項目主要是適配英偉達芯片和CUDA生態。
而此前大部分已量產的國產AI加速器仍沿用FP16/BF16+INT8的計算通路,並未集成E4M3/E5M2這類完整的FP8乘加單元。
不過,摩爾線程MUSA3.1GPU、芯原VIP9000NPU等2025H2首發的新款國產芯片已經在宣傳資料里列出「原生FP8」或「BlockFP8」支持,並與DeepSeek、華為等15家廠商聯合驗證UE8M0格式。
根據這些信息,市場已經形成了一些推測和預期,DeepSeek或將這些從最前沿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術(如UE8M0的應用),反哺和賦能給國產芯片的研發,推動國產算力自主化進程。
再延伸一下,或代表了國產AI正走向軟硬協同階段,能夠實質性減少對英偉達、AMD等國外算力的依賴。這就有點像當年「Wintel」聯盟一樣,微軟和英特爾技術綁定構築起PC端的生態護城河。
至於針對哪家國產芯片做了優化,未曾有進一步的信息透露。不過這個範圍很小,而且里面也有上市公司,解釋了為什麼寒武紀、海光信息股價出現這麼大反應,它們旗下都有支持FP8計算的產品。
國產AI算力板塊在近期密集催化中向上突破,芯片更是直接受益的板塊,最典型的當屬「寒王」。
一系列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的市場傳聞,讓寒武紀市值狂飆了起來,從七月份低點算起來,寒武紀股價已經漲超了一倍,年內漲幅也超過了80%。
譬如上周,市場就曾傳聞寒武紀已向臺灣載板大廠景碩電子預定了大量訂單,暗示其訂單量激增,更有傳言稱,2026年規劃產能達50萬顆,公司全年營收有望突破100億元。
儘管公司之后澄清信息不實,自下半年以來,寒武紀定增落地,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合並,以及沐曦股份及摩爾線程科創板IPO受理,似乎明確了一個信號。
藉助二級市場的力量,AI算力國產化已經在加速推進中,當從國產芯片,大模型,再到AI應用生態能夠形成對標美國AI的完整閉環,國內才能掌握自己AI產業發展的加速度。
2019年科創板成立迄今,從新能源、醫藥、再到人工智能,科創板的人氣主線已經完成了切換。針對AI,科創板覆蓋了從芯片到AI應用各類主流公司,尤其以芯片「設計-代工-封測」的完整產業鏈,是國產算力的中堅力量。
當2024年9月24日A股這波行情襲來,在本輪AI主線引領的牛市中,以半導體公司為代表的科創板便是領漲板塊。
這種表現類似於,2013年至2015年的創業板行情,創業板當時也承載了一批覈心的「互聯網+」概念公司。
科創芯片指數自4月8日低點以來累計漲幅高達46.62%,跑贏中證全指半導體(37.80%)、國證芯片(36.11%)、芯片產業(35.60%)。科創芯片ETF(588200)同期上漲49.28%,跑贏指數2.66個百分點。
這是因為,科創芯片與國產算力鏈條的高β彈性實現了綁定,其成分股涵蓋了芯片生態(設計/製造/封測/材料設備)中最貼近AI產業鏈的芯片公司,無論是雲端訓練芯片還是邊緣算力,亦或是先進製程,均匯集了當前國產算力鏈條中最頂尖的一批龍頭公司。
年初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吹響了國產算力的重估號角。多家芯片公司就主動與大模型完成適配,以提高國產芯片在推理端的使用。
當三季度再次迎來密集催化,龍頭公司上漲效應可見一斑,讓人意識到了國產芯片重估的敍事,是當前半導體周期框架無法約束的。
從需求側,2025年開始國產大模型迭代提速產品豐富度顯著提升,Token使用量規模快速增長,以阿里夸克APP為代表的國產AI產品在月活榜單上佔領大部分席位,僅次於ChatGPT,印證了國內算力需求的上升趨勢。
半年過去,當海外算力業績爆發已徹底打破算力需求的質疑,科技巨頭業績和資本開支為AI商業化推動算力需求增長扣上了可以驗證的閉環,這套框架同樣可以應用於國產算力當中,複製海外「Tokens→資本開支→產業鏈放量」的路徑。
芯片作為資本開支中比重最大的一環,既承載着中國AI基建的底層基座,更是國產替代當中亟需轉換身位,佔據主導地位的環節。
8月13日騰訊業績會上也提到,騰訊在推理芯片供應渠道側具備多種選擇。市場或解讀為,當前海外高端芯片貿易政策仍存較大不確定性,但有望依託華為、寒武紀、海光等國產廠商的推理芯片滿足相關算力需求。
業績方面,周期底部回暖這一點為成份股估值修復給予了支撐。
具體來看,科創芯片的歸母淨利同比在2023年和2024年整體處在底部震盪狀態。但從2024年下半年以來,科創芯片自底部開始迎來持續改善。截至2025年O1,科創芯片指數歸母淨利同比從24年年底的-6.9%提升至83.2%。
科創芯片指數的 「成長指標」(營收同比增速、淨利潤同比增速、)也顯著優於同類指數,Wind數據顯示,科創芯片成份股2025年預期營收同比增速達24.93%。
此外,內資半導體巨頭IPO進程提速,國產關鍵芯片領域有望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多政策與資金支持,AI芯片自主化趨勢繼續強化。
摩爾線程、沐曦的科創板IPO於6月底獲上交所受理,進入公開審覈階段,長鑫存儲也於7月7日在證監局完成IPO上市輔導備案,正式啟動上市進程。
未來,科創板或匯聚更多AI芯片佼佼者,進一步吸引資金配置。
而説到資金配置,當前基金對科創板的配置水平,相比2013-2014年的創業板而言,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以股票型基金中的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為統計樣本,截至202501,科創板配置比例達16%。從對比的角度看,截至2013年03,創業板配置比例佔比約14%,可以看出,離2015年創業板的配置高度,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算力賽道集體沸騰,其實留言只是助推,背后依然是中國科技股進一步重估。
從去年9.24那波行情迄今,芯片股或處在重估的第二波行情里。
更何況科創板芯片相關企業成長性較為突出,20%的單日上漲高度亦令其在主線行情發酵時保持出色的漲幅彈性,這一優勢是其他板塊的芯片公司難以媲美的。去年9月30日和10月8日,科創芯片ETF(588200)曾經連續兩個交易日迎來「20CM」漲停。
但畢竟科創板參與門檻較高,如果想參與進這波行情里,ETF是比較好的選擇。
科創芯片ETF(588200)跟蹤上證科創板芯片指數,覆蓋芯片全產業鏈且更聚焦卡脖子環節(製造、設備、材料),更貼合貼合國產替代主線,指數第一大權重股是「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最新權重為13.89%,是芯片主題指數中含「武紀」里濃度最高的。
科創芯片ETF(588200)最新規模為312.71億元,日均成交額為20.12億元,年內淨流入規模高達19.53億元,均處同標的斷層第一,該ETF還設有場外聯接基金(A類:017469,C類:017470)。
DeepSeek更新帶來的邊際變化,再次提醒了人們,軟件可以倒逼硬件迭代。
國產芯片的敍事,未來藴藏着非常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