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17:23
2025年,友邦、保誠和中資壽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NBV)有望以平均15%或以上的增速繼續擴張。由於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和泰國市場增長勢頭強勁,友邦和保誠的NBV可能增長約10%-15%;中資壽險公司的NBV有望實現近20%的平均增速,主要得益於利潤率的提高。
根據彭博行業研究的計算,香港壽險公司今年的新單年化保費或將較2019年的疫情前水平高出33%,超出市場對友邦保險及保誠香港業務的普遍預期隱含增速(20%)。2023年年初以來,已有至少20萬移民湧入香港,不論其轉化為客户,還是加入代理人銷售隊伍,均有望對銷售起到助推作用。如果香港本地股市進一步回暖,疊加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下行刺激保費融資活動回升,財富效應有望進一步推升銷售。由於中國內地遊客以及來自香港以外地區的高淨值客户青睞香港保單相對高的收益潛力,面向這些客户羣體的銷售預計將保持強勁。這一點在港股通的強勁資金流入上得到體現。指數型萬能壽險(IUL)的發展或將吸引財富管理需求。
匯豐、中銀人壽、富衞、恆生擴大優勢
得益於躉繳保單業務的蓬勃發展、強大的銀行渠道以及對保險經紀引入潛在客户資源的有效挖掘,匯豐、中銀人壽、富衞與恆生銀行的新單年化保費市場份額有望在今年進一步提升。指數型萬能壽險產品普及率的上升,也有望成為今年晚些時候銷售增長的催化劑,尤其是對於擁有強大經紀渠道的險企而言。
如果房地產市場能夠企穩(將推升對終身保障產品的需求),銀行系險企由於更容易接觸儲户和購房者,在吸引本地資金流方面可能仍具有優勢。友邦和保誠可能會在銷量和利潤率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仍將健康及保障產品作為推高利潤率的重點。這兩家險企還擅長開拓優質大眾市場業務,滿足客户的退休和財富規劃需求。
銀行與經紀渠道展現財富管理實力
銀行龐大的客户基數及高淨值客户將繼續為香港壽險公司帶來利好。這一點在匯豐2025年第一季度躉繳保單2030萬港元(約260萬美元)的平均保費上可見一斑,富衞則以440萬港元緊隨其后,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第一季度,銀行渠道佔據最大年化保費份額,為總額的47%,其中匯豐、中銀人壽與中國人壽合計佔到銀行渠道年化保費的75%。經紀渠道佔比從去年同期的26%增加到28%,助力宏利、永明及富衞實現規模擴張。
代理人渠道在新單年化保費總額中的佔比為22%,這得益於對本地居民的銷售韌性,受儲蓄需求及湧入香港求職的內地人才帶動。這一趨勢將繼續為友邦、保誠、安盛和宏利帶來支撐——這四家險企佔據了代理人渠道新單年化保費的72%。
人民幣回升或帶來一定的利好
人民幣升值可能會給中銀人壽、匯豐和恆生保險等香港保險公司的銷售帶來利好,因為其可以向計劃在大灣區工作、生活和退休的本地居民推銷人民幣產品。截至7月30日,人民幣兑美元匯率今年已回升1.65%。現在斷言人民幣匯率觸底還為時過早,但如果貿易緊張局勢緩解以及強有力的刺激措施出台,人民幣匯率將出現反彈,一些儲户可能會選擇換匯,從而推動香港本地客户尋求配置人民幣保單。人民幣匯率回升還可能有助於增強想要購買美元保單的內地客户的購買力。
人民幣計價年化保費在2025年第一季度下降13%,而上年同期則增長5%。第一季度,人民幣保單在所有貨幣保單中的佔比為2.5%,遠低於美元保單(佔80%)和港元保單(佔16%)。
(作者系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嘉賓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享,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