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16:01
(來源:ETF鍊金師)
近期,中國A股市場表現出色,上證指數午后成功突破3800點,標誌着該指數自2015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這一重要水平。這一上漲的趨勢在過去的8個交易日中得以延續,期間每日成交額均超過2萬億元,刷新了連續2萬億成交額的最長紀錄。
特別是在半導體和科技行業,市場表現尤為亮眼。以寒武紀(688256)為例,該股當天創下20%漲停,市值攀升至5200億元。與此同時,中芯國際(688981)股價上漲超過14%,重新迴歸百元水平。此外,科創板50ETF(588080)的表現同樣引人注目,今日漲幅達到9.75%,年內累計漲幅達27.71%。
科創板50指數成分股以硬科技企業為主,其中60.6%的持倉為半導體,具有較強的成長性和攻擊性。科創板50ETF的規模已達到691.28億元,年內日均成交額超過8.59億元,提供了良好的流動性,且其綜合費率為0.2%,在同類產品中處於最低水平。
同時,關於半導體行業的兩則重要消息亦引發市場熱烈反響。DeepSeek宣佈正式發佈DeepSeek-V3.1,採用了針對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的最新參數。此外,英偉達宣佈暫停H20芯片的生產,進一步推動了市場對半導體股的關注。
自4月8日行情啟動以來,滬指已累計上漲超過23%,創業板指則漲幅更是達到48%。在這一輪行情中,散户情緒回暖與外資迴流成為主要推動力,險資也為市場提供了長期的支撐。未來市場的持續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居民理財遷移進度,以及全球流動性環境的變化。
根據近日的金融數據,居民存款的轉移或已悄然開始。7月份數據顯示,住户存款同比減少7800億元,而非銀行存款卻同比增加1.39萬億元。這種存款的遷移可能是由於存款收益下滑以及資本市場的賺錢效應顯現所致。
關於資金的入市潛力,各大券商紛紛給出預測。高盛預計,潛在入市資金將超過10萬億元;中信證券則估算為4.5至9萬億元,而中金公司認為規模在5至7萬億元之間。高盛在其最新研報中指出,中國股市中仍有大量「存量資金」尚未入市,形成了市場上漲的動力支持。
高盛的數據還顯示,當前僅有22%的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在基金和股票上。展望2025年,可能有90萬億元以上的存款到期,如果其中有5%-10%的資金尋求更高收益,流出規模有可能達到4.5至9萬億元。中信證券進一步指出,這些遷移的存款不太可能全部集中進入股票市場,可能會更多轉向「固收+」類型的資產管理產品,實現資金的「間接入市」。
與此同時,《野村證券》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國際市場資金流向正在發生變化。根據其調研,許多基金經理正在減少對印度市場的配置,將更多資金轉向A股和H股。數據顯示,在調研的45只基金中,有41只在月度基礎上降低了對印度的投資配置,顯示出對估值更具吸引力的中國市場的青睞。
外資對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熱情正在升溫。據高盛Prime Brokerage數據顯示,自6月底以來,全球對衝基金以最快速度增持中國股票。截至8月21日,外資持有的A股市值約為2.5萬億元,較去年底增長了8%。其中,920家公司已披露2025年中報,26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QFII的身影,合計持股市值約為301.40億元。
此外,韓國投資者也在積極佈局中國市場,成為其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目前,年內投資中國香港股市的累計交易額已超58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市場。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情緒正在轉向樂觀,許多外資機構如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均認為,A股市場情緒回暖,且中期展望向好。
根據美銀的基金經理調查,機構對中國經濟的前景看法有所改善。其中,11%的受訪者預計中國經濟將走強,為202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高盛將MSCI中國指數的目標點位從85點上調至90點,並維持對中國股市的「超配」立場。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表示,市場對美股的分散配置需求、人民幣升值潛力,以及中國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崛起,都是推動資金流入的主要原因。
瑞銀指出,相對其他主要市場,A股的估值並不算高,摩根士丹利則預測A股將持續領先,預計未來資金加倉的趨勢將愈加明顯。A股市場的獲利修正幅度在全球主要市場中排名較前,且其相對低估值可能會繼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