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多點數智以數字化變革,助力傳統商超闖入即時零售新賽道

2025-08-22 17:16

即時零售圍剿商超

王鵬,一位在山東三線城市經營着三家連鎖超市的「老零售」,最近的焦慮感越來越強。

「客流明顯在掉,尤其是年輕人,下班順路買菜的場景幾乎快消失了。」他向《靈獸》表示。

與超市門店的冷清形成對比,社區里的美團、餓了麼騎手卻越來越活躍。「這一個月即時零售打得厲害,尤其外賣平臺各種補貼,一點外賣,很多人就懶得自己做飯了,超市的生意自然也受到影響。」

更讓他頭疼的是,現在幾乎所有日常商品,包括米麪糧油、水果零食,都能30分鍾送到家。原本屬於超市的線下消費需求,正被逐漸轉移到線上、讓外賣平臺分走。

對於開了十幾年零售店的王鵬來説,眼前這幅景象,有種似曾相識的宿命感。

時間拉回到2015年前后,O2O大潮興起,多點APP、京東到家等即時零售平臺相繼成立,它們的核心任務是將線下商超搬到線上,解決的是商品「有沒有」的渠道問題。這也是傳統零售的第一次線上化。

然而,十年過去,當即時零售的浪潮再次洶涌而至,整個戰場的打法和邏輯,都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場改變,源於即時零售業態本身在過去十年間,經歷了一場從「輕」到「重」、再到「輕重結合」的演進。

最初,是以流量撮合為主的O2O平臺,隨后,盒馬推動的店倉一體化,再到叮咚買菜、朴朴等更靈活、成本更優的前置倉模式出現,到如今,發展成融合了平臺流量與前置倉體驗的閃電倉模式。

這條清晰的進化路徑,讓整個行業逐漸形成了共識:即時零售的命脈,在於對履約體驗和運營效率的追求。

正是在這一新的共識基礎上,當下的第二次衝擊,才顯得如此不同。

如今,競爭的焦點已不再是簡單的渠道擴張。從美團計劃到2027年鋪設10萬家「閃電倉」,到淘寶「閃購」在短時間內實現千萬級訂單突破,再到京東將履約速度從「小時達」提升到「分鍾級」。

互聯網巨頭們的動作表明:這一輪戰爭,是一場深入到產業、圍繞履約能力與后臺效率的深度革命。

以至於對於像王鵬這樣的區域性連鎖經營者而言,加入即時零售,更像是一種防禦性手段。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實體店零售額增速持續放緩。「數據印證了我的直觀感受——在今年初決定全面上線外賣平臺之前,我三家店的客流和客單價已經連續幾個季度下滑。」王鵬説道。

入局之后,即時零售確實為傳統門店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

「最主要的變化是服務半徑的擴大,」他介紹,「過去門店的服務範圍侷限在周邊一公里,現在通過平臺,覆蓋範圍可以拓展到三至五公里。同時,夜間訂單成為一個新的業務增量,補充了門店閉店后的銷售時段。」

然而,營收增長的A面背后,一個關於利潤的難題,也悄然埋下。

增長的B面:利潤去哪兒了?

「流水數據是好看了,但月底盤賬,發現利潤並沒有同步增長,甚至更薄了。」王鵬坦言。

王鵬的困境,並非孤例。這也是大多數涉足即時零售的傳統商超普遍面臨的難題——「增收不增利」。

究其原因,許多商超僅僅是將線下的經營模式和商品結構,簡單地「複製粘貼」到線上。他們以為這樣能以最低成本完成轉型,實際上卻在即時零售的新戰場上,背上了額外的成本。

「這些成本包括揀貨、履約和平臺扣點。」一位零售業內人士向《靈獸》表示。以王鵬的門店為例,一筆30元的線上訂單,平臺抽成、履約配送成本和平臺滿減活動,三者疊加,輕松就能吃掉近10元的成本。「如果商品本身的毛利率低於30%,這筆生意幾乎等於白做。」

如果説內部成本高企是「內憂」,那麼外部的競爭環境則是「外患」。

當王鵬將商品上線后,他猛然發現,競爭對手不只是隔壁同行。「以前我的競爭優勢是地段好,」王鵬對此深有感觸,「現在我打開外賣APP一看,方圓五公里內,有十幾家24小時營業的‘倉’,還有好幾家大型連鎖超市的線上店。我的‘地段’優勢,被瞬間拉平了。」

更大的挑戰來自量級差距。專業的線上玩家SKU動輒五六千,甚至上萬,流量運營手法更是遊刃有余。

「‘0.01元引流品’、‘9.9元起送’都只是最基礎的玩法,」有閃電倉運營者透露,「我們的核心策略是用低價高頻商品吸引流量,真正的利潤來源則是高毛利的應急商品和衝動型消費品。」

這種複雜的流量運營和定價模型,對於習慣了「成本加成定價法」的傳統商超來説無異於「黑箱操作」。

面對利潤被侵蝕、競爭又看不懂的局面,王鵬開始嘗試自救。比如打包「追劇套餐」,或者每天花大量時間,在美團、餓了麼等好幾個平臺之間手動比價、調價。但這些依賴個人精力的戰術,很快就暴露了其侷限性。

「多平臺運營,最大的問題就是混亂。這邊美團剛調了價,轉頭就忘了改京東,客訴隨之而來。搞引流活動,又沒法預測銷量,經常是‘券賣爆了,貨卻沒了’,最后引來一堆差評。」王鵬向《靈獸》直言。

王鵬的掙扎,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即時零售競爭的背后比拼的,是能否高效管理多平臺、精準預測需求、完成履約的數字化能力。

這道「數字化鴻溝」,正在成為傳統商超必須跨越的障礙。

一個信號是,當零售企業普遍陷入利潤焦慮時,為它們提供「彈藥」的技術服務商,率先跑通了盈利模型。例如,多點數智(02586.hk)在最近發佈的半年報中,2025年上半年實現了淨利潤6217萬元,業績大幅扭轉。

對於整個行業而言,這類公司的財務數據變化,不僅反映了其自身的經營能力,還是一個風向標:零售企業對於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正在持續釋放,市場已逐漸接受為提升效率、優化經營而付費。

破局點:商超的「數字化再造」

「説實話,有好幾次我都快放棄了。」王鵬向《靈獸》坦言,「每天要花好幾個小時,在美團、餓了麼、京東這些后臺之間來回切換,眼睛都要看花了。」

王鵬的精力消耗,正是傳統商超在「數字化能力」方面短板的體現。爲了解決這一痛點,能夠整合多平臺的統一后臺或外賣中臺,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商超的基礎設施標配。

這類系統的最大價值,在於幫助門店徹底擺脫多平臺運營的繁瑣,實現「一個后臺管所有平臺」。運營人員不必再在不同APP間反覆切換、手動同步,只需在統一的中臺系統中,就可以一站式管理全部平臺的商品、價格和促銷活動。

以多點數智為例,已經為商超提供了這一類數字化解決方案。在多點的系統中,可以實現全渠道庫存的實時同步。當一件商品在線下通過POS機售出后,所有線上平臺的庫存會自動同步扣減。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規避「券賣爆了,貨卻沒了」這一類運營事故,也極大減少了因缺貨導致的退單和顧客投訴。

當后臺管理混亂的問題逐步解決后,商超還面臨着另一個難題:如何主動獲取新的增長?

像王鵬這樣的傳統零售商,普遍缺乏線上營銷的基因,但新的數字化工具正在為他們提供「破局」的可能性。

以「抖音隨心團」為例,一些領先的技術服務商已經實現了與抖音本地生活服務的深度對接。作為首批入局者之一,多點幫助零售商客户,能夠在抖音平臺上發起「9.9元團購一盒雞蛋」這類極具吸引力的引流活動。

這種模式的創新,不只是簡單的團購,更在於其后續形成的轉化閉環。用户被低價吸引下單后,可以直接在抖音APP內,通過多點為商家開發的內嵌小程序實現便捷覈銷,並在覈銷頁面智能推薦「順便加購」其他商品。

這個「抖音團券→抖音內核銷+順手加購」的閉環,在覈銷的瞬間,實現了用户價值的躍升——把原本被低價券吸引進來的「公域流量」,順利轉化成了客單價更高的即時零售用户。

實現這一系列流暢體驗的背后,AI也扮演着「數據軍師」的角色。服務商會藉助AI工具,基於用户畫像和核銷數據,為商家優化優惠券策略;同時,通過歷史數據建模,預測覈銷高峰,輔助商家精準備貨和運力調度。

這一套從流量承接到創造的主動增長範式,正為傳統商超打開一扇增長之門。

商超數字化的終極形態

然而,一個更深的疑問:當數字化成了標配,商超真正比拼的核心競爭力,到底還剩下什麼?

一個可以參考的案例是胖東來。

在行業內,胖東來以服務和員工管理模式「出圈」。但在其企業文化背后,同樣有數字化系統作為底層支撐。據悉,胖東來從2022年開始與多點數智合作,對其會員、商品、供應鏈等核心板塊進行了系統性升級,並藉此管理着超2000萬的線上會員。

這背后,反映了一種經營邏輯:通過數字化系統,處理可以被標準化的后臺任務——例如庫存管理、訂單流轉、會員積分清算等。這樣做的結果,是將門店的員工,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剝離出來,能夠將精力聚焦於前端的、非標準化的顧客服務和商品價值傳遞之上。

從這個角度看,技術與服務並非對立關係。一個高效的后臺系統,實際上為前端服務提供了運營基礎和保障。它讓胖東來的服務能力,不僅能在線下被顧客體驗,也能通過線上會員系統進行管理,最終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胖東來的案例,給傳統商超在即時零售大戰中提供了思路:這不再是簡單的「觸網」,而是一場深入的「數字化再造」。

對於當下的傳統商超而言,數字化與AI早已不再是錦上添花的「加分項」。

從多點數智的財報可以窺見一斑:由AI驅動的「零售核心解決方案」和「零售增值服務」兩項業務,均實現了雙位數的同比增長。這表明,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已將數字化投入,視為提升后臺效率與推動前端增長的必要選擇。

在這場以「分鍾」為計量、以「效率」為導向的即時零售競爭中,數字化能力已演變為入場的門檻,成為新的商業基礎設施。對於像王鵬這樣正處於轉型關口的商超而言,擁抱數字化或許正是他們在這場沒有終局的競爭中,能夠繼續留在牌桌並迎來下一輪增長的重要路徑。(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文章轉自 靈獸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