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15:58
來源:南財社
阿里旗下220億獨角獸,麻煩了。
上市圈錢、不看好公司業務、還公開diss某些高管人品和行徑......阿里旗下斑馬智行剛宣佈拆分上市,就被前CFO在朋友圈公開「開炮」。
01
原CFO吐槽斑馬上市圈錢
目前沒有新CFO,由CEO兼任
8月21日,原斑馬網絡CFO夏蓮在朋友圈發文,點評阿里斑馬拆分赴港上市一事。
夏蓮表示,自己已在4個月前,幫助斑馬完成股改后離開。
至於離開的原因,她給出三點:
1、不看好公司業務發展,稱過去三年斑馬業績增長不達預期。甚至稱,「對比未來3年,這可能還是斑馬最好的3年。」
2、質疑斑馬上市是爲了圈錢。稱上市圈錢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不願為上市圈錢委曲求全。
3、公開diss斑馬某些高管,鄙視其人品和行徑。
更關鍵的一點是,夏蓮稱,她離開時幫一些好朋友把斑馬的估值降低了50%。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斑馬智行成立以來共經歷了6輪融資,首輪融資就高達16億,之后60億與AliOS重組,30億再增資,7億新股權融資。但其主要資方均來自上汽和阿里方。
據2025年6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5年全球獨角獸榜》,斑馬智行的估值達到220億,位列榜單第331位。而2024年,斑馬智行在該榜單上的估值為210億。估值穩步提升。
如果夏蓮此言屬實,那麼本次赴港上市,斑馬智行的估值可能不及預期。
夏蓮的離職,也從斑馬智行的招股書上印證了。
據招股書顯示,斑馬智行的高管層面,並沒有設立CFO崗位,由CEO戴瑋兼管財務。
從過往媒體的報道顯示,夏蓮為阿里系高管,AliOS的創始成員之一,在2020年斑馬網絡與AliOS重組后,被調派加入出任CFO。
公開資料顯示,夏蓮為頭部快消公司全球管培出身,擅長公司財務體系搭建與融資併購等資本運作,商業財務分析與行業戰略決策支持。她畢業於比利時安特衞普大學管理學碩士,國際公認會計師(AIA),英國管理會計師(CIMA)。
02
3年多鉅虧41億
「對比未來,可能還是最好的三年」
夏蓮離開的根本原因,還是不看好公司的業務。她表示過去三年斑馬業績增長不達預期。甚至稱,「對比未來3年,這可能還是斑馬最好的3年。」
言外之意,之后業績還可能越來越差。
那麼,斑馬智行的業績究竟有多差?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斑馬智行的收入分別為8.05億元、8.72億元和8.24億元,虧損及綜合開支總額分別為8.78億元、8.76億元和8.47億元。三年累計虧了26億元。
短期來看,虧損似乎沒有收窄的跡象。
而2025年第一季度,斑馬智行的業績還在持續下滑。一季度實現營收1.35億,同比下滑19.45%。虧損更是擴大到15.82億。
也就是説,2020年以來,其虧損累計超過41億。
對於虧損,斑馬智行給出的解釋為,「自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奉行的核心戰略是長期技術領先、深度產品整合並與領先主機廠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這些戰略重點需要大量前期投資,尤其是在自主研發汽車操作系統、全棧人工智能能力及原生AI應用方面。因此,我們於往績記錄期間產生了淨虧損,這主要反映了我們主動選擇提前投資於基礎技術的決策。」
但從財報來看,其研發投入也在逐年下滑。2022-2025年第一季度,研發費用分別為11.1億、11.23億、9.80億、1.96億。常年超過收入規模,但近一年多的下滑趨勢也十分明顯。
招股書雖然顯示,斑馬智行在智能駕艙軟件方面做到了行業第一,2024年國內市場份額超過15%。但其營收卻嚴重依賴二股東上汽集團。
上汽集團不僅是斑馬智行的大股東,更是其最大的客户。
2022年-2025年一季度,上汽的訂單佔比分別為54.7%、47.4%、38.8% 及 47.8%。
持續每年遠超營收規模的鉅額投入,連續虧損,早已讓斑馬智行的資金鍊不堪重負。截至2025年6月底,斑馬智行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31.61億元,總權益僅剩47.43億元。
而阿里和上汽已經難以支撐給這個「燒錢機器」輸血,上市,成了斑馬智行獲取長期、穩定且大規模資金來源的唯一選擇。
03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斑馬智行為阿里旗下專注汽車系統是超級獨角獸,背后是國內兩大千億巨頭,互聯網巨頭阿里,汽車巨頭上汽。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阿里巴巴通過上海賽為、浙江天貓、淘寶中國及杭州灝月擁有其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44.72%份額,實際控制40.17%的投票權,而上汽通過上海賽為及嘉興瑞佳擁有其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34.34%份額,實際控制37.16%的投票權。
從時間來看,斑馬智行可以説是行業最早開始佈局智能座艙的公司。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AliOS操作系統。2015年,阿里和上汽各出資5億元成立了斑馬網絡。兩者合作推出的首款斑馬智行系統搭載在上汽榮威RX5,成為國內首款「互聯網汽車」,一度一炮而紅。
但之后,由於上汽和阿里之間的博弈,導致斑馬系統一度長達一年沒有更新迭代,直到2020年,斑馬與AliOS重組,斑馬智行才重新起航。
那之后,國內智駕行業飛速發展,但由於需求尚未真正爆發,斑馬智行雖然做得早,但始終沒爆火。隨着近年來AI大模型風口的吹起,市場需求爆發,研發了8年時間的斑馬,竟然沒能趕上第一輪風口。
與此同時,斑馬面對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
正如夏蓮不看好斑馬業務的第二點:市場競爭激烈,「沒有門檻的座艙技術車廠都可以自己干。」目前,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比亞迪等一眾車企都在自研座艙系統。
此外,斑馬智行還面臨擁有鴻蒙OS(HarmonyOS)車載系統和ADS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華為、擁有Apollo平臺的百度,以及德賽西威、億咖通、博世、偉世通等座艙域控制器硬件市場佔據領先地位的國內外Tier 1供應商」。
曾經走在市場前頭,研發了8年時間的斑馬,竟然沒有十分突出的優勢。研發上,面對巨頭們同等級別的研發 「軍備競賽」,資金鍊緊張的斑馬也是壓力山大。
競爭也反映在其逐漸下滑的毛利率上。2022-2024年,斑馬智行的毛利率分別為53.9%、46.4%、38.9%,三年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斑馬智行在今年一季度還進行了一次額外的減值,因為斑馬智行認為「操作系統未來能帶來的收益還會下降,這部分無形資產相當於貶值了」,在用新模型重估了操作系統的價值之后,選擇減值18.41億元。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斑馬,究竟能否成功上市?而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又要如何實現盈利?
責任編輯: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