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撬動西部經濟超500億元?成都車展的產業進化邏輯

2025-08-22 16:12

(來源:企業觀察報)

轉自:企業觀察報

8月26日,《企業觀察報》從2025(第二十八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新聞發佈會現場獲悉,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聯合主辦,成都世紀衡越會議展覽有限公司、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四川省委員會共同承辦的第二十八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下稱「成都車展」)將於8月29日至9月7日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辦。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日前公開表示:「內卷是變革的陣痛,也是進化的起點。」這一判斷揭示了當前行業競爭的本質。在價格戰、技術迭代與全球化佈局的多重壓力下,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構性調整。

作為下半年首場A級車展,成都車展不僅是車企衝刺「金九銀十」的關鍵舞臺,更被賦予推動技術落地、鏈接全球產業鏈與激活區域消費的特殊使命。在行業集體承壓的背景下,本屆車展如何詮釋「領潮而立,向新而行」的主題,成為觀察中國汽車產業進化路徑的重要切片。

01

從「減速提質」到「生態出海」

2025年,「難」字成為汽車行業的普遍共識。價格波動、供應鏈調整與能源路線博弈,讓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然而數據背后,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變革正在發生。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乘用車國內零售累計增長10.1%,出口量達295.5萬輛,同比增長9%。這意味着中國汽車市場正從「本土主導」轉向「全球佈局」,海外市場已成為增長新引擎。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領域的質變。前七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645.5萬輛,增長29.5%;出口119.9萬輛,增長57.1%。市場驅動因素從政策補貼轉向產品力提升,消費選擇更趨理性。全國乘用車均價降至17.1萬元,但消費者對技術、品牌和服務的付費意願明顯提升。搭載高階智駕的車型溢價能力增強,快充、長續航車型更受青睞,説明行業利潤中心正在向「硬技術、軟服務、強品牌」遷移。

漢諾威米蘭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國良

支撐這一轉變的是產業鏈競爭力的升級。技術競爭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創新」:寧德時代「驍遙雙核電池」解決低温續航與安全痛點,比亞迪「兆瓦閃充」重構充電效率認知,鴻蒙智行「天地一體」智駕方案突破高精地圖依賴。漢諾威米蘭展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國良坦言:「這些技術突破標誌着中國汽車產業鏈已從‘跟隨創新’進入‘原創引領’階段。當別人還在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時,我們已經在攻克好不好、強不強的難題。這正是‘耐卷’的底氣。」

出海模式同樣發生質變。從單純產品貿易升級為產業鏈生態輸出:奇瑞在東南亞建設KD工廠與研發中心,比亞迪在歐洲佈局充電網絡,長城汽車在南美構建金融、保險等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國汽車正在從「賣產品」走向「輸出標準與生態」。

02

從「秀肌肉」到「鏈資源」

在新舊動能轉換期,車展的功能正在重新定義。它不再是簡單的產品展示窗口,而是技術驗證、生態鏈接與區域激活的關鍵平臺。

本屆成都車展規模達22萬平方米,覆蓋12個整館及室外展區,規模創歷史新高。劉國良表示:「西部市場值得這樣的投入。」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汽車製造業增長9.5%,私家車擁有量超1441萬輛,年增78萬輛。成渝地區作為中國汽車消費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正成為未來5年車市增長的核心戰場。

今年的車展具備幾大亮點:

首先,自主品牌集體發力。奇瑞集團以5號館為獨家展區,威麟品牌煥新迴歸,瞄準西南皮卡市場;長安汽車攜五大品牌佔據10號館;比亞迪霸館9號館,新增「天神之眼」動態演示與「兆瓦閃充」技術專區。長城、鴻蒙智行、吉利等展臺面積顯著擴容,鴻蒙智行首次集齊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品牌。

其次,國際品牌以「電動化+本土化」雙軌應對。奔馳推出全新純電CLA,寶馬復刻M3 E46 GTR經典車型,奧迪帶來PPE豪華純電平臺首秀,福特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烈馬新能源SUV選擇在成都全球首發,豐田bZ系列首次聯合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同台亮相。

最后,技術展示維度顯著提升。小鵬AI機器人Iron、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鈉新」品牌、驍遙雙核電池等創新產品同台競技。室外智能化街區設置沉浸式體驗區,讓消費者零距離感受智能駕駛與新能源技術突破。

車展同期舉辦的「汽車先鋒思享薈」論壇,聚焦智能化轉型與出海戰略,邀請車企高層與技術領袖共話產業未來,為技術商業化破解瓶頸。

03

從「單點展示」到「生態賦能」

作為西部地區汽車消費的風向標,成都車展的輻射效應遠超展會本身。2024年成都車展吸引92.62萬人次參觀,達成3.36萬輛訂單,成交額58億元,平均每分鍾成交26筆,單車均價17.4萬元。按照會展經濟1∶9的帶動比,預計催生超500億元周邊產業收益,覆蓋酒店、餐飲、物流等領域。

在劉國良看來,西部消費者對SUV/越野車的青睞、對性價比的關注、對新能源接受度的變化,在車展上得到直觀體現。參展商通過現場互動與訂單數據,能精準把握區域市場脈搏,為產品規劃與營銷策略提供關鍵依據。

今年的車展將為激發西部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強勁動能。成都市商務局聯合主辦方推出「購車補貼」專項政策,同步落地「乘用車以舊換新」補貼,最高可享2萬元/台政府補貼,直接刺激消費需求。

劉國良告訴《企業觀察報》:「成都車展不僅是成都市民的盛宴,更吸引了四川全省及周邊省份的大量潛在購車者前來觀展,有效觸達廣闊的‘下沉市場’,精準激活區域消費潛力。我們相信,集中發佈的新車和優惠政策,能有效刺激觀望情緒,點燃消費者的購車熱情,直接拉動中西部地區的汽車消費。」

在推動技術落地與產業協同方面,車展發揮着催化劑作用。通過試乘試駕、技術體驗與高端論壇,車展進一步加速消費者對新技術接受度。一汽大眾工廠研學等活動,將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產業需求對接。

漢諾威米蘭展覽會(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文真

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文真在接受《企業觀察報》採訪時表示:「成都車展通過打造前沿技術的展示與驗證平臺,構建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圈,持續將展會的影響力轉化為產業發展的驅動力。我們將以強大的傳播力、人流吸引力和消費潛力為支點,最終撬動產業創新發展的三重槓桿。」

在國際合作層面,車展成為全球資源與本土智慧融合的平臺。吳文真強調:「國際合作絕非單向輸入,而是共生共榮。」外資品牌通過車展洞察中國需求,優化本土化策略;中國品牌則藉助這一窗口展示技術實力,連接全球供應鏈。

業內人士認為,成都國際車展以其規模、影響力與創新實踐,證明了其作為產業升級平臺的價值。成都車展逐漸成為推動技術落地、激活區域市場、鏈接全球生態的關鍵支點。在「領潮而立,向新而行」的主題下,中國汽車產業正從規模競爭走向價值競爭,從本土市場走向全球舞臺。

企觀國資是企業觀察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企業觀察報》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管主辦的全媒體平臺,被國務院國資委認定為「國資國企自有輿論平臺」,致力於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視角關注報道中國企業改革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10120240005

微信公眾號:cneoguo(企觀國資)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首體南路9號主語國際中心7號樓7層

電話:010-68719177   1512865240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