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九臺農商銀行年報再度延迟,上半年預虧近9億!擬從港股退市

2025-08-22 14:53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圖蟲

來源:圖蟲

九臺農商銀行再次推迟財報發佈時間。

8月19日晚,九臺農商銀行(06122.HK)公告稱,由於本行需要更多時間收集及整理所需資料及文件,以便核數師完成2024年度業績的審覈程序,2024年度業績及2024年年度報告將會進一步延迟刊發,因此本行將會延迟刊發2025年中期業績及2025年中期報告。至於發佈時間,需與核數師進一步確定,並將會另行公告。

同日,九臺農商銀行發佈預虧預警,今年上半年預期淨虧損約為8.98億元,主要原因是集團為應對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加強了風險管理評估的前瞻性和精細化。

對此,九臺農商銀行在公告中表示,上述業績未經本行獨立核數師或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審閲,且可能於進一步審閲時作出調整。實際中期業績可能與本公告披露內容有所不同。

九臺農商銀行前身是九臺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於2008年12月正式改製爲東北首家農商銀行。2017年1月12日,九臺農商銀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繼重慶農商銀行后在香港上市的全國第二家農商銀行。截至2024年9月末,該行資產總額為2620.78億元。

針對財報、業績以及退市等情況,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致電九臺農商銀行,截至發稿暫未有人接聽。

計劃從港股退市

自從今年3月12日上午9時起,九臺農商銀行在香港聯交所停止交易,至今已停牌五個月。該行停牌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收市價為0.41港元/股,總市值約21億港元。

停牌后不久,九臺農商銀行發佈公告稱將延迟刊發2024年度業績報告。當時,給出的理由是由於貸款和存款客户數量眾多,函證程序的執行需要較長時間,截至當時,回函比例暫未達到核數師的複覈要求,以及需更多時間整理部分貸款的減值準備計提依據。

由於業績報告無法按時發佈,4月25日,九臺農商銀行在中國貨幣網發佈公告稱,2024年年度報告和2025年一季度信息披露報告均要延期。

值得注意的是,該行曾在4月17日的停牌進展公告中稱正在涉及一項重組交易,該筆重組交易在三個月后浮出水面。

7月3日,該行發佈公告稱,中金公司將代表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吉林金控」)就收購所有已發行H股作出自願有條件全面現金要約,H股要約價為0.7港元/股,內資股要約價為0.63元/股。

九臺農商銀行現有9.665億股H股及41.08億股內資股,若相關股份全部完成收購,吉林金控將耗資約32.06億元。待H股要約成為無條件(其中包括股東於臨時股東大會上批准退市及獨立H股股東於H股類別股東大會上批准退市)后,九臺農商銀行將根據上市規則申請退市。

若九臺農商銀行成功退市,則成為繼錦州銀行之后又一家退市的內地銀行。值得一提的是,錦州銀行、九臺農商銀行均來自東北地區。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九臺農商銀行選擇退市路徑與錦州銀行或有類似。2023年1月20日上午9時,錦州銀行H股正式停牌,停牌前價格為1.38港元/股。

2024年1月26日,錦州銀行發佈公告稱,其第二大股東遼寧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要約收購其所有已發行的H股和內資股。收購完成后,錦州銀行將退市。

2024年4月,錦州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已向香港聯交所申請退市,且港交所已批准,該行H股的最后交易日期為2024年4月9日,並於4月15日16時正式撤回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業績由盈轉虧

雖然沒有公佈2024年年報,但該行發佈盈利預警公告稱,預估2024年淨虧損17億元至19億元之間,主要原因是主動實施減費讓利措施支持實體經濟以降低客户融資成本,導致報告期內利息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同時,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部分行業及客户持續承壓,通過實施更嚴格審慎的資產風險分類,對信貸資產的風險狀況進行充分評估,相應加大撥備計提增強風險抵抗能力所致。

業績方面,2018年-2022年,九臺農商銀行實現營收分別為50.38億元、53.11億元、55.47億元、63.62億元及65.97億元,一直保持增長;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83億元、10.42億元、11.04億元、11.29億元、16.83億元。

直到2023年,該行交出上市以來最差成績單,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5.14億元,歸母淨利潤1.6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41%、90.00%。淨利潤暴跌原因為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度增加,從2022年的13.61億元增至21.1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九臺農商銀行實現淨虧損8579.86萬元,首次出現虧損。2024年全年,預估淨虧損在17億元至19億元之間。

另一方面,九臺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在增加。2020年-2023年,其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63%、1.88%、1.98%和2.34%。至去年6月底,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高達2.44%,不良貸款規模4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6億元。

不良率走高外,九臺農商行資本充足水平也有所承壓。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合併口徑下,九臺農商銀行總資本充足率降至11.13%,一級資本充足率8.6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59%。不過,在母行口徑下(不含子公司),其一級資本充足率僅8.05%,已低於8.5%的監管下限。

此外,九臺農商銀行的股價長期低迷。2017年1月12日上市首日,該行股價收報4.87港元/股,較發行價漲6.8%。自去年11月起,該行股價持續下行,直至低於1港元/股,最低曾觸及0.33港元/股。停牌之前,該行股價為0.41港元/股。

東北地區上市銀行眾生相

除已經退市的錦州銀行外,東三省目前僅有3家上市商業銀行,分別是盛京銀行、哈爾濱銀行以及九臺農商銀行,且均在港股上市。

此前,東北地區曾出現過3家城商行齊聚A股排隊上市的壯觀場景。2012年3月,證監會當年首批上市申報企業名單出爐,盛京銀行、大連銀行、錦州銀行均在列,試圖衝擊A股。

2013年,大連銀行A股上市「終止審查」,率先退出A股上市競爭序列,原因是自查材料在最后期限內依舊未能提交,由此成為當時唯一一家終止上市的銀行。

此后,盛京銀行在A股IPO多年無果后,做出了「棄A赴H」的決定,並在港股市場取得了突破。而隨着2015年錦州銀行將上市地轉為港股市,在A股市場排隊名單中,原有的東北三省3家城商行隊伍也「全部告退」。

而靠着走港股捷徑,始終遊離於A股擬上市銀行名單之外的哈爾濱銀行率先超車,將此前上市呼聲最高的盛京銀行甩在身后,2014年3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東北地區首家上市銀行。

2024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42.43億元,同比增長7.56%;實現淨利潤10.82億元,同比增長21.88%。截至2024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9162.32億元。

從股價來看,自2020年9月首次跌破1港元/股成為「仙股」后,哈爾濱銀行股價始終徘徊在1港元/股附近。2021年5月之后更是持續走低,最低跌至0.24港元/股。截至8月20日收盤,該行股價報0.43港元/股。

另一家銀行——盛京銀行是東北地區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總部銀行,其前身為沈陽市商業銀行,於2007年改制完成后更名為盛京銀行。2014年12月,盛京銀行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7.56港元/股。

2024年,盛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85.77億元,同比下降14.57%;歸母淨利潤6.21億元,同比下降15.21%。截至2024年末,盛京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1.12萬億元,同比增長4%。2025年8月29日,盛京銀行將舉行董事會會議,審議該行2025年中期業績。

近年,盛京銀行股價持續走低。自2023年9月起,盛京銀行股價從近6港元/股開始下滑,2023年12月該行股價跌破1港元/股,隨后在1港元/股左右徘徊。

今年8月14日,盛京銀行發佈公告,宣佈H股股份自2025年8月15日上午9時起在港交所暫停買賣。本次停牌是應公司要求,以便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刊發構成本行內幕消息的公告。停牌之前,盛京銀行報收1.14港元/股。

事實上,對於在港上市的大部分中小銀行股來説,成交清淡是常態,有的甚至頻現零成交。例如,威海銀行、宜賓銀行、瀘州銀行8月22日成交額均為0港元。

對於港股銀行股股價低迷的原因,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內地銀行缺少足夠的業務和業績高成長空間,大多屬於發展平穩,不會給二級市場股價帶來上漲的推動力,所以希望通過價格波動收益的多數投資者不願意投資,只有那些尋求穩定分紅的投資者會關注銀行股。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地區一些銀行雖然沒有上市,但業績表現可圈可點。例如吉林銀行,近幾年業績較為穩健,2022年-2024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99.26億元、124.63億元、136.45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5.40億元,18.89億元、14.15億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該行總資產突破8000億大關,增至8012.17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