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標普全球最新研究報告:中國企業在「關税時代」走向全球南方

2025-08-22 10:55

美國關税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促使中國企業正將業務重心轉向全球南方國家。日前,標普全球發佈了一份最新報告——《在關税時代,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南方》。報告分析了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近年來的貿易增長情況以及關税壓力下,中企在投資這些國家時會面臨的挑戰等。該機構分析師表示,伴隨着中國企業繼續向全球南方國家拓展,其結果可能是形成「新的全球商業秩序」,其中南南貿易將成為新的重心,而中國跨國公司會成為新的關鍵參與者。

過去十年,出口增長一倍

標普全球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增長了一倍,相比之下,同期中國對美國和西歐的出口分別增長28%58%。這一增長趨勢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尤為顯著。在此期間,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增長了65%

中國目前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額(約1.6萬億美元)比對美國和西歐的總和(約1萬億美元)高出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僅對三個區域——南亞與東南亞、拉丁美洲和中東的出口額就差不多超過對美、歐出口總和。

與此同時,自2015年以來,中國從全球南方國家進口的商品也增長了1倍多,達到1萬億美元。這是其從美國進口額(約1640億美元)的6倍,是從西歐進口額(2600億美元)的近4倍。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21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不斷拓展與更多貿易伙伴互利合作的空間。前7個月中國對新興及其他市場進出口增長5%,佔比65.5%,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了9.4%17.2%,均明顯高於整體。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5.5%,佔比提升至51.7%

在產品貿易往來方面,不同地區各有側重。比如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規模近年來持續擴大。與此同時,中國與東盟在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紡織服裝等領域加強合作,帶動中間品進出口快速增長。中非貿易額也持續增長。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中非合作已拓展至高新科技、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

美國加徵關税是「催化劑」

「美國關税下的高度不確定性將繼續促使中國公司走向全球南方。」標準普爾分析師説,「加徵關税可能不是直接原因,但它們構成了常見的催化劑。」

報告同時指出,日益活躍的貿易往來也促進了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商業合作。中國與這些夥伴國的雙邊關係基本保持穩定,為中國企業能夠持續獲得市場準入提供了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並非只是將商品通過該地區轉口,而是越來越多地在當地進行生產。這需要對當地進行實質性的投資,既包括製造業產能,也包括基礎設施、配套服務以及工人培訓。這些投資往往能得到旨在促進當地製造業發展的政府項目的支持。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國對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四大貿易伙伴的投資流入在迅速增長,近年來年均達88億美元。從行業分佈來看,不同國家呈現出差異化特點。例如在泰國,中國企業正越來越多地投向汽車製造業,這得益於該國較為成熟的汽車供應鏈基礎設施以及針對電動汽車的扶持政策。在馬來西亞,近80%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入了電子、交通設備製造等領域。在越南的21個經濟領域中,中國投資已進入18個領域,其中加工製造業佔比超過60%

報告以印尼為例介紹了中國企業如何使其投資和運營同當地發展目標相結合。十多年來,印尼政府持續致力於提升主要礦物的本地加工能力,並在近年來進一步聚焦電動汽車製造產業。在此背景下,不少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建設鎳冶煉廠。此外,包括浙江華友鈷業寧德時代在內的公司均在該國動力電池產業鏈中進行了重要佈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梁懷新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出現了貿易與投資的雙快速增長態勢,成為牽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不僅體現在雙向貿易與投資的量上,更體現在貿易與投資領域不斷向產業上游和高附加值領域延伸。

專家:需針對全球南方國家消費者進行全產業鏈研發

標普全球的報告認為,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直接投資可能會持續增長,這種多元化戰略或許是應對「關税時代」高度不確定性的方法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既面臨機遇,也同時面臨不少挑戰。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企業海外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不熟悉的商業夥伴、不完善的法律與基礎設施,以及東道國對低價傾銷的擔憂。中企若沒做好投資準備或者處理不當,可能會觸發監管審查,導致一些處罰措施。

貿易結構問題進一步增加了複雜性。許多全球南方國家主要向中國出口大宗商品,但從中國進口製成品。此類貿易關係具有結構性特徵,難以快速調整。儘管推動雙邊關係多樣化可能帶來改善,但成效仍需較長時間方能顯現。

儘管存在挑戰,但標普分析師表示:「在關税時代,這些投資可能會繼續,不僅是爲了避免新的關税或確保資源,也是爲了開發終端市場和減少對美國銷售的依賴。」

梁懷新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企業也需要考慮美國可能採取的進一步打壓措施,與此同時要挖掘全球南方國家市場的內部潛力,針對全球南方國家消費者進行全產業鏈研發。

信息來源:環球時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