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私募信貸市場警報頻傳:官方低違約率背后,影子違約率已飆升至6%

2025-08-22 11:20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規模達1.7萬億美元的私募信貸市場,違約警告正開始堆積,促使至少部分分析師對華爾街最賺錢業務之一中被低估的風險提出擔憂。

多年來損失始終可控,因為私募信貸公司在借款人面臨困境時比其他許多投資者更有耐心。疫情期間,直接放貸機構通過與私募股權所有者幕后協商,往往給予企業更長的債務償付寬限期。

但本月多位分析師開始關注潛在壓力——包括來自放貸機構自身的壓力。

雖然私募信貸違約沒有統一定義,但目前市場違約率介於2%至3%之間。若將所謂"非應計貸款"(即放貸機構預計將計提損失的貸款)納入統計,根據摩根大通基於KBRA DLD數據編制的報告,這一比率將升至5.4%。調整后的私募信貸違約率與銀團貸款市場水平基本持平。

儘管私募信貸基金已不復昔日吸金盛況,但超過8%的回報率仍在吸引投資。摩根大通數據顯示,今年募資速度已放緩,截至7月22日僅募集700億美元,僅佔另類資產流入總量的十分之一,為至少2015年以來最小佔比。

包括斯蒂芬·杜拉克在內的摩根大通分析師在本月報告中寫道:"資金大量湧入該資產類別意味着資本承諾到位速度過快,""承銷標準必然降低;經濟下行時損失將被放大。"

image.png

通過允許借款人延迟支付現金利息直至債務到期(最終形成鉅額一次性付款)的實物支付安排,私營企業及其放貸機構得以避免支付違約。標普全球分析師扎因·布哈里指出,另一種方式是將契約條款設定在"寬松"水平,使得機構難以針對早期疲軟跡象採取行動。

"私募信貸的主要賣點是低違約率,"布哈里在本月報告中寫道:"這種聲譽建立在狹窄的違約定義之上。"

標普表示,若將期限延長、現金利息轉為實物支付等所謂選擇性違約行為納入計算,借款人未能履行債務義務的比率將遠高於當前水平。

估值公司林肯國際在本月報告中指出,違約可能被"大量修訂條款活動所掩蓋",因為放貸機構可以通過調整信貸協議來防止違約。該公司計算的市場"影子違約率"(將"不良"實物支付投資佔總投資的比重作為衡量標準)在第二季度達到6%,遠高於2021年的2%。據報告顯示,同期私募信貸官方違約率從2.9%升至3.4%。

更復雜的是,不同信用評級機構和諮詢公司監測的借款人羣體存在顯著差異,導致任何機構都難以洞察整個市場全貌。

雖然這種差異造成認知分歧,但多方研究在違約方向上的判斷似乎一致:上行趨勢。

晨星DBRS分析師邁克爾·迪姆勒表示,"低信用評級類別借款人集中度升高及近期違約率上升,表明持續面臨阻力。"

image.png

儘管如此,部分市場參與者仍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利率下降緩解了高負債企業的壓力,且貸款組合中的利息覆蓋率保持健康水平。

"當利率上行時,我們的市場研究表明某些行業風險更大,但如今利率正在下行,"合衆集團亞歐私募信貸主管克里斯托弗·博恩表示:"擁有強勁現金流的穩健企業完全能承受當前利率水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