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報觀察 | 東原仁知在擴張中承壓

2025-08-22 03:08

(來源:觀點網)

  觀點網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成本壓力,8月19日,東原仁知服務集團交出了2025上半年的成績單。

  上半年,東原仁知實現營收7.937億元,同比增長3.1%;利潤為2880萬元,同比提升14.2%。然而,毛利同比下降12.7%,毛利率降至13.8%,創近五年新低。

  分業務來看,物業城市服務板塊收益增長8.8%,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6.8%滑落至12.3%。美好生活服務板塊錄得1.0%的小幅增長,但涉外、科技、醫療等綜合服務板塊收益下降9.5%。

  回顧過去三年,東原仁知服務營收穩中有升,2022至2024年分別實現13.43億元、14.84億元和15.30億元。

  在2025年半年報中,東原仁知服務喊出了"聚勢破局"的口號:一邊深耕傳統物業,一邊進軍綜合非住宅市場,試圖以多元化突圍。

  然而,東原仁知選擇這條轉型之路能否真正實現利潤修復,仍有待市場驗證。

擴張獨立第三方

  上半年,東原仁知服務的支柱業務--物業城市服務,依舊撐起了 "半壁江山"。

  該板塊實現收益5.033億元,佔總收益的63.4%,同比增長8.8%,毛利率則下降4.5個百分點。

  東原仁知服務解釋稱,毛利率下降主要受經營規模擴張帶來的成本上升,以及行業競爭加劇導致高毛利業務減少的影響。

  在持續的外拓戰略推動下,東原仁知服務的規模優勢進一步凸顯,為營收增長提供了穩定支撐。

上半年,新籤項目覆蓋住宅、城服、交通樞紐、寫字樓、產業園等多元業態:

  一季度新增項目53個,新增服務面積351萬平方米,包括重慶萬州五橋機場、中國工商銀行西安分行、杭州空港國際貨運站等。

  二季度再獲59個項目,遍佈武漢、重慶、綿陽、成都等地,其中包括武漢中央商務圈"商谷"板塊的千萬級住宅項目--金珠港灣二期。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東原仁知服務在物業領域已佈局全國59座城市,總經營及管理物業項目386個,總在管建築面積約為563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物業佔78.3%,非住宅佔21.7%。

  從來源看,來自迪馬集團的項目的在管建築面積約為1830.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7%。來自獨立第三方的項目的在管建築面積達340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4%。

佈局新賽道

  隨着行業紅利逐漸退潮,各大物企紛紛尋求出路,有的押注非住宅市場,有的加碼智慧服務,也有的佈局醫療、科技等賽道。

  東原仁知服務則選擇"多線並行",試圖在醫療、養老和國際等業務上尋求突破。不過,上半年,其在新賽道中的表現並不理想。

圖片來源:東原仁知服務2025年半年報

圖片來源:東原仁知服務2025年半年報

  報告期內,美好生活服務板塊收益佔比14.7%,同比微降0.3%;涉外、科技、醫療等綜合服務佔比21.9%,同比下滑3.1%。其中,涉外、醫療、科技、諮詢管理服務收益均下降,僅養老闆塊實現逆勢增長,同比提升8.7%,主要得益於養老院入住率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東原仁知服務在養老領域動作頻頻。

  今年1月22日,東原仁知服務以5950萬元正式收購成都東煜宏100%股權,獲得成都市一棟樓宇第3至11層的約83.48%所有權。該物業的總面積約為8474平方米,被用作養老院。

  早在2024年6月,東原仁知服務便收購了上海常青社康養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常青社")約90.73%股權,切入中高端養老市場。

  資料顯示,上海常青社作為一家醫療及養老服務提供商,依託居家社區、機構養老、護理康復機構和專科機構四大養老產品,致力於中高端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目前深耕川渝,共運營1家醫院、1所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和12個醫療康養項目,並通過整合北京、上海等地的優質醫療資源,向慢病與康復領域進軍。

  東原仁知服務在半年報中提到,未來,其計劃依託"常青社"子品牌,重點推出活力型長者康養公寓與護理型長者照護機構,構建完整的醫養結合服務鏈。

  與此同時,東原仁知服務也在探索海外市場。

  上半年,先后赴日本、越南考察,並與印尼深化合作,推動智慧清潔服務(SCS)迭代升級。實現涉外綜合服務營收8985.6萬元,佔該板塊總收入的一半。

  從半年報來看,東原仁知服務正在經歷典型的成長"陣痛":一方面,物業城市服務的規模持續擴大,但伴隨而來的是毛利率的不斷壓縮;另一方面,新賽道雖有亮點,但整體貢獻有限。

  如何在保持增長的同時提升盈利質量,如何將新業務轉化為可持續現金流,將決定東原仁知服務能否走出利潤困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