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2 00:00
(來源:ETF鍊金師)
富國中證衞星產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認購代碼:563233;交易代碼:563230)已正式上線,旨在緊密跟蹤中證衞星產業指數(指數代碼:931594.CSI)。該指數全面覆蓋衞星產業鏈,成分股涉及軍工、計算機、電子及通信設備等多個科技領域,強調研發與成長。隨着大國競爭加劇以及商業應用場景的逐步清晰,千億級衞星產業的投資價值日益凸顯。
衞星技術作為現代通信的核心組成部分,正逐漸成為地面通信的重要補充。人造衞星可以有效解決地面網絡在某些區域的覆蓋不足問題,尤其是在沙漠和遠洋等偏遠地區。單顆衞星的覆蓋範圍可達數十萬平方公里,通過星間激光鏈路進行信號傳遞,顯著提高了信號的可靠性和覆蓋範圍。根據軌道的不同,衞星分為高、中、低軌三種類型,各自有其獨特優勢。當前,低軌衞星的部署正受到多個科技強國的重視,未來五年將是中國低軌衞星發射的關鍵時期,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將加速。
在國際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各國紛紛展開低軌衞星的部署。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規定,太空軌道資源的獲取遵循「先佔先得」的原則。這一規則使得各國在低軌(LEO)和中軌(MEO)衞星的佈局中爭先恐后。目前,中國已經啟動了「國網星座」、「千帆星座」、「鴻鵠星座」等多個低軌衞星項目,計劃部署的衞星數量達到數萬顆,推動衞星密集部署步入快車道。
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需構建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集成互聯的信息基礎設施,加快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衞星互聯網等領域的發展。國家政策不斷鼓勵衞星網絡的建設與民營衞星企業的准入,加速了我國衞星互聯網產業的快速成長。
隨着天地一體化的深入推進,衞星互聯網的技術滲透與應用普及將不斷擴大。衞星互聯網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包括衞星移動通信、寬帶廣播、固定通信等多個領域。同時,在精準農業、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氣象監測等領域,衞星技術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促進相關行業的轉型與升級。根據GW星座和G60(千帆)星座的發展規劃,預計到2025年至2030年間,中國的衞星發射需求將超過千顆,國際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未來五年中國衞星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大關。
富國中證衞星產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中證衞星產業指數(代碼:931594.CSI)為標的,該指數選取50只業務涵蓋衞星製造、發射、通信和遙感等領域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旨在反映衞星產業板塊的整體表現。該指數的樣本選取標準包括流動性要求與市值排名,確保其市場代表性。
目前,衞星產業指數的成分股集中在國防軍工、計算機、電子和通信設備等四個主要行業,其權重佔比分別為53.45%、15.01%、12.56%和11.63%,合計達92.65%。此外,指數還深入到集成電路設計、通信系統、國防裝備等細分領域,充分體現了衞星產業鏈的廣泛性與深度。
衞星產業指數的總體市值達到1.23萬億元,平均市值為246.22億元。市值分佈呈現出明顯的「紡錘形」特徵,其中小於500億元的成分股佔比近90%,顯示出中小盤科技創新企業的獨特價值。
根據成分股的財務數據,自2022年至2024年,衞星產業指數的研發投入逐年提高,2024年的研發費用預計將達到24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也將從9.94%上升至13.39%。這一持續的研發投入為未來盈利轉化奠定了基礎,預計到2025年,淨資產收益率(ROE)將提升至5.37%,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穩定在10%左右。
自2019年以來,衞星產業指數的表現顯著超越了滬深主流指數,累計收益率達到66.89%,表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與增長潛力。尤其是自2024年9月以來,伴隨市場回暖,衞星產業指數的累計漲幅已達71%,顯示出其較高的彈性與科技屬性。
富國基金作為中國公募基金的先鋒之一,其量化投資團隊在過去15年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已形成覆蓋多種策略的投資組合。該基金公司推出的ETF產品線豐富多樣,包括軍工龍頭ETF、消費50ETF及其他主題類ETF,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資產配置選擇。擬任基金經理曹璐迪,擁有9年的證券從業經歷,擅長於多個領域的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