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06:51
真是太魔幻了!
誰能想到,創新葯板塊今年能夠實現完美翻盤!2萬多隻基金中,與醫藥、醫療、健康相關的基金收益顯著領先,尤其是創新葯題材,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等港股及A股市場的創新葯相關指數紛紛走強,備受投資者關注。
上漲背后的驅動力
以萬得創新葯指數代表A股創新葯表現,今年以來呈現震盪上行態勢;而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在港股市場更是漲勢如虹。截至6月30日,萬得創新葯指數年內漲幅一度超過萬得醫藥大類指數,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年內漲幅高達60.87%。
政策暖風頻吹,全鏈條支持注入強心針:自去年起,支持創新葯發展的政策持續加碼,覆蓋從研發、准入、臨牀使用到多元支付的全鏈條環節。今年3月27日,《進一步優化藥品集採政策的方案(徵求意見稿)》傳出,對集採品種的範圍和報量、報價規則進行優化,使得市場對創新葯企業的利潤空間和市場前景預期更為樂觀。國家醫保局還推出了「丙類藥品目錄」,這一舉措通過商業保險覆蓋高價值創新葯。在審評審批環節,國家藥監局等相關部門不斷優化流程,大大加快了創新葯的上市速度。這些政策組合拳,為創新葯行業發展營造了極為有利的政策環境。
業績改善顯著,盈利拐點提振市場信心:從業績數據來看,今年是創新葯強基本面兑現的年份。市值百億元以上的港股創新葯公司多數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個別公司實現營收大幅增長。A股和港股的一些頭部創新葯企,如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其核心產品開始貢獻收入,尤其是海外市場的收入和盈利能力給市場以信心。疊加部分授權品種的收益在報表層面的兑現,進一步提振了市場對創新葯物研發投入商業模式的信心。
創新實力凸顯,國際化突破帶來價值重估:2025年中國創新葯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中國創新葯研發實力得到國際高度認可。在國際合作方面,2025年中國BD(商務拓展)項目佔國際大藥企合作比例超40%,成為全球早期創新葯最大輸出國。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葯海外授權(License-out)總金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金額,達到6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58億元)。
資金踴躍入場,估值修復催生上漲行情:經歷前期大幅下跌后,港股創新葯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較高的估值性價比,吸引了大量資金關注。
從資金流向來看,南向資金2025年大幅流入港股醫藥板塊,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相關的資金規模突破300億元。創新葯作為港股中的優質賽道,自然也吸引了大量外資的買入。在A股市場,同樣有不少資金流向具備發展潛力的創新葯板塊。資金的持續湧入,為創新葯指數上漲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指數特性優勢顯著
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具有高度的行業聚焦性。特別是在今年 8 月 11 日修訂編制方案生效后,該指數明確剔除了醫藥外包企業(CXO),成份股全部為創新葯企業,成為目前 ETF 跟蹤指數中首批 「純度」 達 100% 的創新葯指數。這使得指數能夠更精準地反映創新葯產業的發展趨勢。
從行業分佈來看,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和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的化學藥佔比相當,生物藥在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中的比重更高,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覆蓋了醫藥外包這一細分行業、而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則明確剔除了這一類。
指數成份行業分佈
成份股有何不同?
再從成份股集中度看,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的集中度更高,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約為75%;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的成份股更分散,前十大成份股合計佔比不到5%。
具體來看,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中,藥明康德為第一大成份股,主要提供醫藥外包服務,權重超13%;其次為恆瑞醫藥,權重超10%;其余成份股權重均在5%以下。
而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中,石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權重均超10%,此外還匯聚了更多生物科技公司,如康方生物、信達生物等,權重也都接近10%。
因此,從市值來看,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既有百濟神州、翰森製藥等千億市值以上的龍頭企業,也有百億市值以下的中小藥企;而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中,除了恆瑞醫藥、藥明康德等大家熟知的巨頭以外,其余成份股市值也都在百億以上。
指數前十大成份股
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 |
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 |
||||
公司名稱 |
權重(%) |
所屬行業 |
|||
藥明康德 |
13.09 |
醫療研發外包 |
石藥集團 |
10.75 |
化學制劑 |
恆瑞醫藥 |
10.19 |
化學制劑 |
中國生物製藥 |
10.31 |
化學制劑 |
科倫藥業 |
3.64 |
化學制劑 |
康方生物 |
10.24 |
其他生物製品 |
華東醫藥 |
3.34 |
化學制劑 |
百濟神州 |
9.73 |
化學制劑 |
泰格醫藥 |
3.03 |
醫療研發外包 |
信達生物 |
9.45 |
其他生物製品 |
復星醫藥 |
3.02 |
化學制劑 |
三生製藥 |
8.06 |
其他生物製品 |
長春高新 |
2.96 |
其他生物製品 |
翰森製藥 |
5.80 |
化學制劑 |
博瑞醫藥 |
2.49 |
原料藥 |
再鼎醫藥 |
4.10 |
其他生物製品 |
智飛生物 |
2.48 |
疫苗 |
科倫博泰生物-B |
3.62 |
其他生物製品 |
信立泰 |
2.40 |
化學制劑 |
諾誠健華 |
2.91 |
化學制劑 |
權重合計 |
46.63 |
權重合計 |
74.97 |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8/11,按照申萬三級行業分類。
綜合來看,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和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都聚焦創新葯產業,但兩者在編制方案、行業分佈及成份股等方面都有所差異。
回測數據顯示,剔除 CXO 后的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表現更為出色。2023 年指數發佈日以來、2024 年、2025 年初至今,修訂后指數業績表現均更好。自 2023 年 7 月 10 日指數發佈以來,修訂后的指數年化收益率超 47%,夏普比率也更高。年內漲幅方面,截至目前,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累計漲幅超110%,成為港股醫藥類指數中的佼佼者。
在投資便利性方面,通過 ETF 佈局創新葯產業龍頭,既能把握行業整體機遇,又能有效分散個股風險,無論對於機構投資人還是普通投資者來説是較為理性的選擇。
相對於投資個股,配置指數或許更能對衝市場風險。大師姐仔細分析了下,目前市場上有恆生創新葯ETF(159316)、創新葯ETF易方達(516080)等產品分別跟蹤這兩隻指數。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指數基本特徵、估值水平的基礎上做出投資決策。
指數估值情況
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 |
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 |
|
滾動市盈率 |
31.4倍 |
51.3倍 |
滾動市盈率分位 |
2023年7月10日發佈 |
78.2% |
注:指數滾動市盈率及其所處分位截至2025年8月11日。滾動市盈率=總市值/∑近四個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該估值指標和企業盈利緊密相關,適用於盈利相對穩定且受周期影響較小的行業。指數滾動市盈率所處分位指該指數歷史上滾動市盈率低於當前滾動市盈率的時間佔比,分位低表示相對便宜。分位區間為指數發佈日至2025年8月11日,其中,恆生港股通創新葯指數2023年7月10日發佈,中證創新葯產業指數2019年4月22日發佈。以上數據僅作為對指數滾動市盈率及其所處分位的客觀展示,不代表未來表現,不作為投資收益保證或者投資建議。
最后聲明,以上僅是資訊分享,僅是多年投行工作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