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永泰生物半年報被出具「無法發表結論」的審計意見

2025-08-21 17:39

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頭頂「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光環的永泰生物(HK06978,4.800港元,市值24.70億港元),在2025年半年報中被獨立審計師出具了「無法發表結論」的審計意見,並被認為「可能無法持續經營」。

8月20日晚間,永泰生物披露2025年中報,公司於上半年實現其他收入1303.6萬元,同比增長99.8%。不過,公司期內虧損及全面開支總額卻從上年同期的9255.6萬元同比擴大39.4%至1.29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永泰生物正面臨着嚴重的資金壓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流動負債淨值達4.56億元,與此同時永泰生物的銀行結余及現金卻僅剩2105.3萬元。據此,獨立審計師認為,該等事件或狀況的存在,可能導致對永泰生物的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

產品方面,永泰生物產品管線覆蓋非基因改造及基因改造產品,以及廣譜及單靶點產品等主要類別的細胞免疫治療產品。核心產品是EAL,這是由永泰生物研發的一款廣譜性細胞免疫治療產品,主要用於預防原發性肝細胞癌外科根治術后的復發。除EAL外,永泰生物其他在研產品包括CAR-T細胞系列及TCR-T細胞系列等。

不過,截至目前永泰生物沒有產品實現商業化。今年3月,EAL獲CDE(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批准納入優先審評審批名單,中報顯示,公司計劃全面推進EAL上市后的商業化準備,包括政府事務、醫院准入、市場、醫學、銷售等相關工作。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其他收入主要由提供細胞凍存服務所得收入、提供技術服務所得收入以及政府補貼等零散收入構成,特別是政府補助總計超1000萬元。

永泰生物也在財報中稱,其他收入的增長主要系報告期內認購資金激勵的政府補助增加所致。

研發投入方面,永泰生物上半年研發開支為6744.9萬元,同比下降26%,主要是由於報告期內訂約成本、員工成本和研發項目的材料成本下降。然而,即便壓縮研發開支,公司的債務結構仍在逐步惡化。

EAL即便成功獲批,也難以在短時間轉化為可觀的現金流。為應對迫在眉睫的資金鍊危機,永泰生物提出了包括股權融資、與可轉債持有人商談延長還款日期、向公司股東尋求額外資金支持等多項紓困措施。若永泰生物無法實現上述計劃及措施,則可能無法繼續持續經營,這也是獨立審計師在此次中報做出「無法發表結論」意見的基礎。

8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永泰生物發去採訪提綱,並撥打公司公開電話,截至發稿未獲得迴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