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18:35
轉自:桔子財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一直以來,北方第三城青島都在死磕「造成夢」。新能源汽車時代,另一頂和汽車產業鏈相關的桂冠正戴在青島頭上。
近日,青島港公佈最新運營數據,1-7月,青島港累計出口商品車同比增長23%。其中,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617%。國產新能源車加速出海,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青島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全球化戰略的關鍵節點。這個全球供應鏈新樞紐的崛起,對於青島乃至山東的區域經濟環格局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強力助推山東工業品出海,邁上萬億體量。
1.汽車出海加速度,新通道掀起產業整合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整體保持增長態勢,傳統燃油汽車出口下滑,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 106 萬輛,出口同比增長84.6%,成為拉動外貿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奇瑞、比亞迪等頭部車企貢獻顯著,奇瑞累計出口 54.8 萬輛,比亞迪達 47.2 萬輛。
奇瑞、比亞迪、一汽、寧德時代等都在青島這個全球港口城市第一梯隊進行了一系列佈局,以實現了「港口-工廠-海外倉」的無縫銜接。公開報道顯示,奇瑞青島基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從工廠下線8小時后即可裝船。
今年2月26日,3000余輛比亞迪國產新能源汽車從青島港出口到墨西哥,貨值3個多億。這是青島大港口岸今年新能源整車出口最大的一單。
去年,比亞迪在烏拉圭、南非市場取得突破,向這兩個國家出口純電動大巴。去年9月,比亞迪青島工廠向烏拉圭最大的電動公交運營商CUTCSA交付了100台純電動大巴。
中國車企加速出海的浪潮下,青島正加速構建汽車滾裝國際中轉中心,通過「鐵路干線+公路短倒+海運」多式聯運,降低物流成本,這也使得毗鄰青島港前灣港區、擔負着青島港疏港運輸任務的鐵路黃島站成為全國最繁忙的臨港貨運站之一,平均每10多分鍾就有一趟列車到達、開行。這些坐着專列來的汽車,再通過青島港出海,新樞紐正在展現強大的區域產業整合能力。
2023年10月,黃島站開始承運新能源汽車,2024年出口4.2萬輛新能源汽車,成為山東省內通過海鐵聯運出口新能源車輛最多車站,出口汽車品牌主要是比亞迪和上汽名爵,訂單來自德、法、英、比利時等,以及中東的沙特、伊朗、阿聯酋等。從汽車下線,到裝入港口的集裝箱里具備上船的條件,最快只用3天。
青島港有沿黃內陸港52個,沿黃陸海大通道打通后,青島就成為西安、鄭州等黃河流域城市汽車出海的首選。公開報道顯示,這種「陸海聯動、海鐵直運」模式可以使境內運輸成本下降20%。2023年,比亞迪西安工廠和上汽鄭州基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就通過青島港發往海外。
2024年6月,位於青島即墨的奇瑞KD件(汽車散件出口)生產車間開工建設,可滿足10萬件KD配件的生產。汽車KD出口是車企將自家生產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到國外,在當地組裝成整車銷售,相較於整車出口能夠降低運輸成本,享受關税優惠。
汽車KD出口是當下車企出海的一個新趨勢,中國主要車企正在全國多地建設KD工廠,加強全球競爭力。奇瑞在河南開封綜保區建立了KD出口基地,並計劃在安徽安慶新建汽車KD件出口產業園。此外,長城和吉利也在全球多個國家佈局KD工廠。
這種趨勢下,青島港又拓展與西安、鄭州等城市的汽車KD出口合作。今年6月24日,裝載比亞迪汽車零配件的50個集裝箱從西安國際港站啟程,前往山東港口物流集團海鐵聯運中心,這些貨物將進一步出口至埃及、突尼斯等非洲國家。
中國汽車出海的加速度在青島港一次次被刷新。青島港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青島港累計出口商品車同比增長23%,其中,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617%,工程車出口同比增長35%。
根據大眾日報報道,今年上半年,青島大港口岸共出口新能源商用車貨值6.96億元,同比增長85.5%。目前,大港公司已形成覆蓋東非、中北美洲、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4條滾裝航線,年作業能力預計突破60萬方。
上半年,青島港各類商品車發運量同比增長40%,出口區域涵蓋東南亞、中南美洲、非洲等重點市場。今年4月11日,2500余輛國產新能源轎車乘坐「美迪泰蘭高速號」滾裝船從青島港駛向中美洲。這是青島港聯合達飛船公司開通的滾裝作業航線首航。
公開報道顯示,青島港作為中歐班列與海運銜接點,通過海鐵聯運將新能源汽車從生產基地到歐洲市場的運輸周期壓縮至 18 天,較傳統海運節省 12 天。在通關效率上實行「一船一策」,2025 年 1-5 月,青島港新能源汽車出口平均通關時間僅 2.3 小時,較 2024 年壓縮 67%,單船作業效率提升 50%。
2.山東供應鏈加速嵌入東盟
2025年,青島港新開通青島-北非、印巴、中北美、東南亞、巴西等件雜貨航線,除了商品車外,翻斗車、挖掘機、自卸車、登高機等工程設備和新能源裝備特色貨種等也源源不斷地從青島港出海。其中,中遠海運特運東南非直達快航周班快速上量,上半年吞吐量較去年同期猛增30倍。
「今年3月,滿載工程車、挖掘機等機械設備的船舶駛向印度尼西亞,直接用於當地工程項目建設;4月,滿載2500余輛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滾裝船起航中美洲;8月,300余輛商品車、2萬余方出口車輛順利前往東非……」
山東港口官方微信釋放的這些信息,勾勒出中國製造當下的出海熱點。印尼這個東盟十國第一大經濟體,如今成為中國車企海外建廠的熱點地帶。目前,小鵬、上汽均在印尼建廠,其中上汽印尼工廠二期項目 2026 年產能鎖定30 萬輛。比亞迪、長安汽車在泰國羅勇府的電動汽車工廠分別於去年和今年投產。
中國車企「插入」印尼等新興市場國家諸國,意味着后面將跟隨一長串中國供應鏈。工程機械製造是山東的傳統優勢產業。根據山東港口的官方微信信息,今年以來,青島港立足區域製造業產業集羣,加快構建面向全球的商品車與工程機械出口通道,山東港口件雜貨裝卸業務持續火爆。
上半年山東省的外貿出口數據進一步印證這一趨勢。青島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1-7月山東省出口商品總值TOP20中,機電產品名列第一,貨值5990.3億元,同比增長10.7%。從進出口國家看,印尼進出口漲幅第一,其中出口同比增長47.7%,進口同比增長72.7%。
今年上半年山東外貿進出口情況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山東工業品出口重心正加速向產業鏈上游攀升,出口工業中間品4980.2億元,增長5.9%,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依託完備的工業體系,山東對東盟國家的外溢效應顯著,東盟已連續3年保持山東最大出口市場的地位。
東南亞國家是山東企業赴東南亞建廠的前哨陣地。東南亞國家正在持續工業化,山東製造的中間件,正在源源不斷地到這些國家工業化進程的供應鏈中,進入到國際經濟循環體系中。
上半年,在RCEP成員國中,山東對印尼、柬埔寨進出口增幅較高,分別增長52.5%、35.2%;對中東歐最大的貿易市場波蘭進出口122.3億元,大幅增長34.2%。
隨着這種新的大循環經濟體系的建立,山東對東盟進出口優勢在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山東省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進出口增速在前6大外貿省市中居第一位,貢獻全國近20%的增量;其中工業品出口1.04萬億元,增長6.1%,規模列全國第四位。
這種外溢效應中,山東境內自主品牌產品出口2706.5億元,增長11.6%,已經佔到全省出口總值的1/4以上。
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民營企業出口中間品3943.3億元,增長8.7%,鋼鐵、塑料、鋁、玻璃、五金、紡織等行業中間品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長。山東的民營企業正在通過中間品貿易將山東的產業鏈優勢輻射到海外。
山東的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出海新浪潮的主力。青島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山東省85.1%的外貿增量由民營企業貢獻。2025年1-7月份,山東民營企業進出口1.55萬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出口0.97萬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明顯高於全省。2025年1-7月,位於青島的特鋭德智能製造與集成業務出口報關金額超過5億元,同比增長約770%,目前這家企業的訂單已排到明年一季度。
3.新身份 新定位 新機遇
這些最新外貿出口數據,展現了青島港這個沿黃出口大通道最便捷出海口的澎湃動力,從未來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貢獻最強勁的增長動力。
在2025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上海)論壇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祕書長孫曉紅表示,如果按照10%的增長速度預測,今年汽車出口能夠達到700萬輛的規模,到2030年有希望接近1000萬輛的目標(包括海外生產)。零部件方面(不含動力電池)出口按照每年5%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可以輕松實現1200億美元的出口規模。
目前,青島已經成為全國保税區經濟體系發展最為迅速的城市之一,「保税區經濟」已經成為推動青島外貿和產業轉型的重要引擎。
根據商務部網站信息,2025年7月,青島特辦簽發出口許可證208份,同比上漲82.46%;證面金額17067.4萬美元,同比上漲310.61%。2025年1-7月,青島特辦簽發出口許可證1089份,同比上漲65.75%;證面金額69205.0萬美元,同比上漲125.59%。
公開信息顯示,2025年1-7月,青島市5個綜合保税區合計實現進出口總值886.6億元,同比增長12.3%,佔同期青島市進出口總值的16.9%。
2024年5月發佈的《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5年)》顯示,青島計劃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基地和出口牽引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為此青島市推出了一系列專項補貼和扶植政策。
這場由技術突破、政策支持和物流創新共同驅動的新能源汽車出口浪潮,正在重塑着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青島港在往新能源汽車全球供應鏈核心樞紐這個位置一路狂奔。
在這一歷史性機遇面前,由青島港這個全球供應鏈核心樞紐帶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效應正在山東顯現。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出口飆升帶動的港口運營、物流管理、國際茅以、檢測認證等一系列高技能崗位需求的增長,也吸引人才向膠東經濟圈流動。不管是青島還是山東,都將在這一歷史性機遇面前獲得新的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