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21 19:31
來源:鳳凰網財經
7月11日,廣汽集團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預計虧損18.2—26億元,創下20年來首次半年虧損紀錄。這不僅延續了2024年的業績頹勢,更暴露了公司在新能源轉型和市場競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01
半年最高預虧26億 廣汽集團業績持續惡化
7月11日,廣汽集團發佈的業績預告把股民嚇了一跳。在廣汽集團股吧中,悲觀者斷言「跌停板上見」,樂觀者則調侃「虧損股纔是當下王道」。業績預告發布后第一個交易日,廣汽集團A股跌逾1%,H股亦走低,跌近1%。今年以來,廣汽集團A+H股均表現疲軟,A股累計下跌19.81%,H股累計下跌9.55%,跌幅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據公告,2025年上半年廣汽集團業績呈現大幅下滑,經營基本面持續惡化。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預計為-18.2億至-26億元,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淨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至約-21.2億到-32億元。
廣汽集團近年來業績持續惡化。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1297億元,同比增長17.62%,但公司歸母淨利潤卻大幅縮減至44.29億元,同比下降45.08%,扣非后淨利潤更是「腰斬」。這一下降幅度不僅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高,淨利潤規模也倒退回到2015年水平。
2024年廣汽集團業績下滑仍在延續:歸母淨利潤預計為8億至12億元,同比下滑72.91%至81.94%;扣非后淨利潤為-33億至-47億元,同比減少192.37%至231.56%。而上一次廣汽集團歸母淨利潤規模在12億元以內還是在2012年。
02
昔日利潤支柱廣汽本田、豐田雙雙失速
在燃油車時代,因為省油的日系車好賣,手握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兩大合資品牌賺錢「利器」,廣汽集團一度過着躺着賺錢的日子。根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新能源乘用車在國內零售滲透率已高達47.6%,2025年預計將增長至57%。受益於此,國產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增長迅速,合資車市場份額受到嚴重擠壓。隨着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逐漸提速,傳統油車的陣地也越來越小。受此影響,昔日利潤支柱廣汽本田、豐田的雙雙失速,二者曾對廣汽集團貢獻過超70%利潤,2024年卻同步暴跌。
2024年廣汽集團汽車銷售200.31萬輛,同比下降20%;其中,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2024年銷量跌幅都達兩位數。財報顯示,廣汽本田2024年銷量同比下滑26.52%,收入同比減少27.03%;廣汽豐田2024年銷量同比下滑22.32%,收入同比減少28.34%。
進入2025年,廣汽集團銷量下滑的趨勢仍在延續,但內部品牌表現出現明顯分化。
據廣汽集團官網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廣汽集團汽車銷量為75.53萬輛,同比下降12.48%。其中廣汽豐田銷量為34.47萬輛,同比增長2.58%;廣汽本田銷量為15.47萬輛,同比下降25.63%;廣汽傳祺銷量為14.63萬輛,同比下降22.55%;新能源汽車品牌廣汽埃安銷量為10.87萬輛,同比下降13.97%。除了合資品牌廣汽豐田銷量小幅增長外,其余品牌銷量幾乎全線下降。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1-6月,廣汽豐田零售銷量僅36.42萬輛,同比微增0.6%,在廠商排行榜中位列第9位,遠落后於比亞迪(161萬輛,增16.0%)和吉利(122.6萬輛,增61.5%)。
03
新能源轉型挑戰重重
作為廣汽集團新能源轉型的主力,廣汽埃安被寄予重望!2023年,是廣汽埃安高光的一年。在這一年,埃安累計銷量48萬輛,同比增長77%,最高月銷量甚至突破了5萬輛。
但形勢急轉直下。2024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廣汽埃安銷量卻逆勢下滑,全年累計銷售37.49萬輛,較2023年的48萬輛鋭減21.9%,僅完成當年銷量目標的一半。2025年上半年,廣汽埃安銷量為10.87萬輛,平均月銷量1.81萬輛,銷量較2023年最高峰時腰斬。
廣汽埃安被消費者「拋棄」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一直以來,埃安都在「押寶」網約車市場,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出租/網約車新車共85萬輛,埃安就提供了約22萬輛,佔其全年銷量的45%,佔這一年網約車新增總數約25%。然而成也網約車,敗也網約車。廣汽埃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對網約車市場的精準佈局;但也因此失去了私人消費市場的「路人緣」。
近期,廣汽埃安員工持股計劃引發市場關注,部分自媒體報道稱員工因股權估值縮水面臨鉅額虧損,甚至出現集體拒付利息、準備勞動仲裁的情況。對此,廣汽埃安已發佈聲明闢謠。
早在2022年,就有消息稱廣汽埃安在籌劃IPO上市,直至今日,仍未能如願。針對廣汽埃安IPO進展,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坦言:「我們認為現在並不是廣汽埃安上市的最佳時機。目前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專心將廣汽埃安估值做大,尋找合適時機再進行資本運作,形式可能包括繼續推動埃安上市、廣汽集團通過增發收購埃安股份等。」
04
廣汽集團該如何應對
對於公司產生鉅額虧損的原因,廣汽集團在公告中列出了四個因素:
一是公司於報告期內推出的幾款重點新能源車型,銷量仍處於爬坡期,未達計劃目標,多個主力車型受價格戰影響,收益下滑;
二是既有銷售體系與新能源轉型需求存在結構性錯配,銷售渠道以原有4S店為主導,直營、代理、互聯網等新渠道建設落后於同行業,營銷體系效能提升較慢;
三是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改革落地顯效尚需時間,報告期內公司新產品開發效率提升和各領域成本控制仍在持續推進;
四是公司海外銷售基礎薄弱,在渠道建設、產品管理、經營協調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宣佈廣汽集團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要全力打好「用户需求戰、產品價值戰、服務體驗戰」這關乎未來的「三大戰役」。馮興亞表示,從今年開始,廣汽將持續導入多款增程和插電車型。今年8 月,廣汽昊鉑HL增程版將正式上市交付。
目前,中國汽車行業「內卷」已從價格戰蔓延至全球市場,引發監管強力反制。2023年,廣汽集團原董事長曾慶洪就曾公開呼籲「少一點內卷,多一點協同」,但2025年,企業行業的內卷態勢不減反增。在此背景下,以廣汽集團為代表的傳統車企正深陷轉型陣痛。廣汽集團業績鉅虧背后,其核心癥結正是內卷式競爭下的銷售體系錯配與新能源佈局滯后:主力車型受價格戰衝擊收益鋭減,渠道改革迟於同業,海外拓展乏力。若企業無法快速重構銷售網絡、加速技術突圍,虧損泥潭或將持續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