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老將「老鼠倉」倒虧、投資經理操縱市場!國壽安保基金員工為何老出岔子?

2025-08-21 17:02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獨角金融

一紙罰單落地,公募基金再添一起「老鼠倉」案例,這次的主角,是曾手握超20億資金的基金經理李丹。

8月18日,天津證監局公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北京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經理李丹,因利用未公開信息從事交易活動,被處以60萬元罰款。李丹在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不到兩年間,利用其職務所獲取的基金投資決策、持倉等未公開信息,同步跟買股票41只,趨同交易比例高達74.6%,涉及金額3312萬元。 

然而,一通鋌而走險的操作后,最終竟以虧損告終。

通過對比相關信息,這位「李丹」與國壽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安保基金」)此前一位同名基金經理信息高度吻合。而國壽安保基金方面已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迴應,該名前員工所涉及行政處罰的相關事項,系其個人行為。

只不過,這場個人與機構的責任切割背后,仍讓人對「老鼠倉」的滋生土壤多了幾分琢磨。 

  1

十年老將「老鼠倉」被罰,

交易金額超3000萬

從職業軌跡看,李丹2007年進入證券行業,曾於2007年7月至2013年11月任職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員、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

2013年11月,李丹加入國壽安保基金,從研究員逐步晉升至基金經理,2016年2月起管理首隻產品國壽安保核心產業混合,2024年9月離職,任職超10年。

根據處罰決定書披露的細節,李丹的違規行為發生在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間,彼時她擔任國壽安保某基金經理,利用職務便利掌握所管基金的投資決策、持倉等未公開信息,通過控制「王某」證券賬户,指示楊某塵下單,開展與基金交易高度趨同的操作。期間趨同買入股票41只,佔比達74.6%,涉及金額3312萬元,金額佔比72.8%,最終交易虧損。 

李丹在書面材料中提出涉案期間部分趨同股票並非其授意下的交易、造成趨同具有合理原因、資金沒有直接進入「王某」賬户等陳述申辯意見。經複覈,天津證監局對李丹的申辯意見不予採納,最終對李丹處以60萬元罰款。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2月起,李丹任國壽安保核心產業基金經理,之后陸續管理7只基金,管理的基金類型涵蓋靈活配置混合、偏債混合型基金,2020年四季度,李丹在管產品規模一度超過20億元。

從業績表現上看,國壽安保穩嘉A、國壽安保穩信A表現相對較好,李丹任職回報分別為39.86%、23.87%;國壽安保核心產業、國壽安保裕祥A兩隻產品回報表現則較差,分別為-7.77%、-8.23%。

其中,李丹於2016年2月3日至2024年2月8日管理國壽安保核心產業,這與處罰書中涉及「老鼠倉」的基金在時間上大體吻合。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任職8年的時間里,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該基金都由李丹單獨管理。梳理國壽安保核心產業年報,2020年至2024年,該基金利潤分別為1.61億元、-380.13萬元、-1.28億元、-7174.39萬元、-5273.01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李丹2024年2月卸任國壽安保核心產業后,仍在管理國壽安保穩信A,直到2024年9月離任。

在公募基金行業,基金經理因「老鼠倉」被罰並非孤立事件。

如2024年12月,嘉實基金原基金經理王宇恆在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擔任基金經理期間,通過微信向張某明示、暗示7只股票交易方向,導致張某賬户與所管基金交易趨同,儘管未獲收益,仍被天津證監局罰款100萬元。

同期,浦銀安盛原基金經理許文峰在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間,不僅獨立控制9個賬户趨同交易虧損53.3萬元,還與他人共同控制8個賬户虧損650.5萬元,同時明示、暗示3人交易獲利3.8萬元,最終被罰沒153.8萬元並被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2

員工接連違規被罰, 

國壽安保基金內控隱憂暴露

針對李丹收到行政處罰一事,國壽安保基金方面迴應稱,前員工李丹所涉及到行政處罰的相關事項,系其個人行為。下一步,國壽安保基金將持續推進合規文化建設,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堅決維護持有人利益,一如既往地為持有人創造更多價值。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李丹在國壽安保任職10余年,屬於資深基金經理,‘老鼠倉;事件被曝光對公司品牌公信力產生負面影響,短期內渠道端已出現謹慎銷售情緒,機構客户可能會把盡調周期拉長。」  

獨立財經撰稿人曹中銘發表評論稱,基金經理作為基金公司的員工,在職期間發生「老鼠倉」事件,基金公司是難辭其咎的,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在人員管理、內部控制、防火牆設立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一句「個人行為」,並不能推脱掉基金公司的責任。 

這也並非國壽安保基金第一次暴露出內部治理問題。

2023年12月底,北京監管局發佈公告,指出國壽安保基金管理專户投資部負責人、投資經理胡文飈違反規定申報證券投資及操縱證券市場被行政處罰。

根據北京證監局的調查審理,胡文飈在2014年11月至2022年7月期間擔任國壽安保專户投資部負責人兼投資經理,其在職期間及后續實際控制了多個證券賬户並從事相關證券交易。胡文飈未依規向國壽安保申報個人投資的「捷佳偉創」「順絡電子」「晶盛機電」等股票,並利用控制的賬户組操縱「華精新材」股票的交易價格。

北京證監局對胡文飈未按規定申報證券投資行為處以罰款5萬元,並對其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責令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並處以罰款35萬元,總計罰款40萬元。

此外,國壽安保基金在投資決策與風險控制方面亦顯薄弱。

7月19日,ST諾泰(688076.SH)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諾泰生物因2021年報通過虛構技術轉讓業務虛增營業收入3000萬元、利潤總額2595.16萬元,且在該虛假財務數據基礎上編造2023年公開發行可轉債文件,構成信息披露違法和欺詐發行。

中國證監會擬對諾泰生物責令改正、警告,併合計處以4740萬元罰款;對實際控制人趙德中合計處以1300萬元罰款,趙德毅罰款500萬元,其他相關人員也被處以相應罰款。公司股票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變更為「ST諾泰」。

而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包括國壽安保基金在內的8家基金公司持有ST諾泰股票,國壽安保穩和6個月持有期混合A與國壽安保健康科學混合A均持有7萬股。 

  3

保險系公募如何破解權益「短板」?

  國壽安保基金於2013年10月成立,由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資管」)和國家共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其中中國人壽資管持股佔比85.03%,是一家典型的保險系公募。

  背靠實力強勁的股東,國壽安保基金已構建覆蓋貨幣市場、債券型、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的全產品線佈局。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國壽安保基金共管理103只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和部分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4191.06億元,其中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規模為3487.63億元。

  不過保險系公募更偏向於發行債券型基金等固收類產品,或者偏債混合型基金等產品,國壽安保基金也一直存在「重固收輕權益」的情況。

  2023年初,國壽安保基金迎來新任總經理鄂華,鄂華自2002年加入中國人壽系統,曾任職於中國人壽基金投資部和權益投資部。彼時「澎湃新聞」援引業內人士評價稱,「鄂華的上任或許能給國壽安保基金‘重固收輕權益’的現狀帶來改善,從其履歷能夠看出鄂華在權益投資方面的經驗,這可能也是股東對國壽安保基金未來發展的佈局方向之一。」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壽安保基金在權益類產品佈局上仍然弱勢。

  Wind數據顯示,權益類產品方面,國壽安保基金旗下在管股票型基金18只,最新規模不足百億,為77.57億元;混合型基金33只,合計管理規模59.24億元。而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最新合計規模已超過3200億元,佔總規模比95.79%。從資產配置來看,國壽安保基金二季度末配置債券的資產總額佔基金淨值比高達78.43%。

  業績表現上,據公募排排網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7月底,有1985只「權益類基金」(成立滿1年)在今年7月份淨值曾創下歷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國壽安保基金有8只股票型基金近三年漲幅超過10%,其中國壽安保智慧生活A近三年漲幅25.62%,年化回報12.15%;國壽安保中證滬港深300ETF近三年漲幅20.86%,年化回報5.96%。

  另一端,國壽安保基金也有10只產品近三年虧損幅度超10%,全部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其中,閆陽管理的國壽安保穩惠混合近三年虧損達38.36%,虧損幅度最大,在2067只同類產品中排第2000位。

  此外,國壽安保基金在新基金發行上的經歷也較為「坎坷」,2025年僅新發2只產品且均延期募集;2024年8月3日,國壽安保盛恆平衡混合基金宣告成立失敗;2024年1月成立的國壽安保高端裝備基金中,1000萬元為公司自購,僅4名員工合計認購26元。

  總體來看,國壽安保基金在權益類產品方面正面臨業績與規模的雙重壓力。一方面,權益類基金產品業績「冰火兩重天」,表現穩定性不足;另一方面,權益產品整體規模持續低迷,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總規模不足140億元,與超過3200億元的固收類產品形成巨大反差。 

  合規風險疊加權益投資的「短板」,你認為國壽安保基金未來該如何發力?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