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板塊跌超50%,救命稻草來了?

2025-08-21 18:17

來源:圖蟲

曾幾何時,傳媒影視行業傲視整個資本市場。

2015年A股暴跌之中,傳媒影視板塊異軍突起,年內上漲了172%,成為那一年表現最好的行業,沒有之一。

然而此后,多數影視股便陷入長久下跌。

隨着廣電所謂新21條小作文的來襲,影視股終於翻了一把身。

政策發佈后,影視股輪番暴漲。芒果超娛、慈文傳媒一度漲停,歡瑞世紀、華誼兄弟、中視傳媒等紛紛走高。

在來勢洶洶的短劇面前,長劇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及時雨」。

但政策帶來的利好,似乎仍未被資本市場完全認可。

影視股,能夠再現輝煌嗎?


01


Wind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影視指數整體下跌超50%。

其中,曾經的電影大廠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北京文化,均跌超80%。

專注長劇市場的慈文傳媒、歡瑞世紀,也跌超70%。

影視股股價的過山車,是暴漲背后沒有突出的業績支撐,最終只能成為空中樓閣。

從公司業績來看,影視股算不上相當好的投資標的。

以2015年上市的芒果超媒為例,儘管沒能趕上2015年以前的盛況,但上市之后的6年內,芒果超媒股價持續上漲15倍,成為影視股的低潮中,罕見維持上漲的影視股。

某種意義上講,芒果超媒並非傳統意義上單一的媒體平臺,而是橫跨電視臺、視頻平臺乃至於製作公司的綜合性集團。

也是因此,在2021年以前,伴隨着芒果tv的異軍突起,芒果超媒能夠傲視整個影視板塊。

然而21年至今,芒果超媒從最高點跌至如今的26.38元/股,四年間跌去70%。

這四年間,芒果超娛業績也幾番波動,忽高忽低。

2024年,芒果超媒營收140.8億元,同比下滑3.75%;歸母淨利潤13.6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1.63%。

今年一季度,芒果超媒依舊沒有擺脫營收雙降的狀況,甚至營收和淨利潤都出現了雙位數下滑。

放眼整個影視行業不難發現,這幾乎是行業普遍現象。

整個2024年,僅華誼兄弟、北京文化等幾家影視公司淨利潤實現了正向增長,而正向增長的基礎是由於2023年虧損得更多。

為數不多盈利的慈文傳媒,淨利潤也僅僅只有300萬元。

作為業內較為大型的製片公司,慈文傳媒在這次新政帶來的利好中受益匪淺,股價暴漲。

但不難發現,在即將公佈的半年報中,慈文同樣陷入虧損。

可見,影視行業的利潤,存在相當大的波動,投資也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但這並不表示,影視股完全沒有投資的價值。

影視股過去低迷的十年背后,也是影視行業審查越收越緊的十年。

在這次新政之前,影視行業已經許久沒有迎來放寬審查的正面信號。

某種程度上,可以將此次「21條」,類比為23年版號放寬后的遊戲行業。

2023年遊戲版號放寬后,2024年遊戲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長472%。

Wind數據顯示,2024年至今,網絡遊戲指數上漲近40%,其中巨人網絡上漲超100%。

可見,對於內容產業而言,政策的提振是巨大的。

然而,儘管新的二十一條帶來了巨大利好,對於影視行業而言,政策力度是空前的,效果卻仍舊未知。

具體來看,二十一條從多個角度,對於目前的影視作品的幾個方面進行了放寬。

首先是對於影視劇內容進行了放松。

對於一個以內容為生的行業,內容的放寬自然是首要的。而這種在尺度上的放寬,在此前的電影行業早已有所預見。

其次,新的政策對於審查進行了進一步放寬。

「總局和省局同步審查」「片方可以引入專家協審」「複雜、特殊題材30天內必須要給反饋」,這些既放寬了對於內容審查的尺度,同樣,也縮短了內容審查的周期,提高了審查效率。

疊加對於內容限制的放寬,未來,或許會有部分製片廠能夠像國外的HBO以大尺度、黑深殘起家,異軍突起。

對於影視公司而言,最為直接的利好,在於對於電視劇形式的放寬。

過往幾年,長劇行業迎來的政策往往是集數越來越短的限制,這也是時隔這麼多年來,首次對於長劇集數放寬限制。

在傳統按照集數定價的傳統模式下,集數壓縮直接導致製作方收入鋭減,各大平臺對於採購的限制,也加劇了製片公司的收入困境。

在季播劇長達一年的播放間隔之后,也大大限制了公司對於IP的開發和利用。因此,放松對於集數的限制,取消季播劇的播放間隔,對於製作公司也是極大利好。製作公司能夠更為極致地開發IP價值,同時也能獲得更高的收入。

總的來説,這次二十一條從多個角度,對影視行業的現有政策進行了優化,極大提振了產業上游產出的質量和效率。

但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對於政策效果似乎還存疑。


02


如今的傳統影視市場,已經處在了危險邊緣。

就在6月,短劇頭部app紅果短劇的月活已經超過2億,僅次於騰愛芒三家頭部長視頻app。

從市場規模來看,2024年,突飛猛進的短劇市場規模已經突破500億,已經佔到了長劇市場規模的70%,也超過了去年的全年電影票房。

不僅如此,預計2024-2027年,微短劇市場將保持25%CAGR增長,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910億元。

不少人將影視股凋敝的原因歸結於觀眾對於長劇和電影興趣的減退。

但從《哪吒2》和《南京照相館》的成功可以發現,真正的好內容,仍舊是有人買單的。

與此同時,長劇帶來的用户粘性和解讀空間,以及電影能夠帶來的IP價值,都是目前的短劇市場難以企及的。

目前,影視行業最為嚴峻的問題,出現在供給端。

2024年,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僅剩115部,相比2014年的429部,十年間降幅高達73%。

2024年全國共備案立項影片2975部,同比下降1.1%,對比之下,2016年,電影備案數量一度到達過3862部。

而由於電影和電視劇製作周期的問題,備案數量的減少,或許還需要一到兩年才能在市場上顯現,因此,未來市場長劇、電影供給減少的問題會更加嚴峻。

而供給端的問題,又出現在投資端。

在影視行業,不僅製作公司利潤微薄、不確定性大,對於投資方來説也是如此。

長劇和電影投資大,回報周期長,還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不難發現,如今的幾大長視頻平臺,都在對於影視投資進行收緊和改革。

從這個角度看,新政策對於影視公司的提振,或許難以企及版號放寬對於遊戲製作公司的提振,傳導效率也會更慢。

但短期來看,新政中通過中插廣告等,對於電視臺的盈利環節進行了一定優化,對於芒果超媒,華數傳媒,東方明珠等電視臺,政策的效果可能會來得更快,這些公司或許也會首先收穫利好,營收快速增長。

如若政策落地,能夠切實提高審查效率,縮短審查時間,放寬題材限制,項目開機和落地速度,乃至於行業的作品供給速度都能大幅提升,到那時,對於影視行業的修復或將更為劇烈。

隨着供給逐步恢復,觀眾的觀影需求也將逐漸得到釋放,進而帶動製作公司乃至投資方的業績改善,進而進入估值修復的良性循環。

而放眼未來,AI或許也將更多地為影視行業賦能。

首先,是AI視頻模型的逐漸加速迭代。

如今,最新一代開源視頻生成模型已經逐漸優化,甚至能夠生成接近商業模型的高質量視頻內容,國產大模型在這一方面也尤為突出,如騰訊的混元大模型,快手的可靈,以及阿里的通義萬相等。

7月底,阿里還開源了視頻生成模型通義萬相Wan2.2,為業界首個使用MoE架構的視頻生成模型。

在技術層面逐漸成熟的同時,今年以來,AI在影視製作方面的能力也逐漸落地。

目前,AI短劇已經甚囂塵上,逐漸成為短劇熱點,甚至還有AI短劇登上國外暢銷榜。

TVB近日也推出香港首部AI連續劇,儘管評價褒貶不一,但已經可以預見AI在視頻製作上的強大潛力。

圖源 :TVB

其次,AI在廣告上的應用,也將給予芒果超媒等平臺型影視公司更多賦能。

此前,廣告一直是芒果超媒的第一大收入,由於背靠湖南廣電,芒果超媒不缺客户也不缺「供貨商」,靠着廣告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隨着廣告收入的大幅鋭減,其他幾大視頻平臺也轉向會費制度,芒果超媒的毛利率大不如前。

如今,隨着AI在廣告領域的逐漸深入,不論是智能投放還是效果追蹤,均能幫助平臺更多地進行降本增效。

對於芒果超媒而言,此前推出的新零售電商平臺「小芒」,也同樣能夠在AI幫助下,加速為芒果超媒賦能。


03、結語


對於內容行業而言,監管環境的變化相當重要。

不論是曾經的暴漲,還是后續的股價腰斬,再到如今的政策刺激下的躁動,傳媒影視行業一直在政策周期、內容生態和技術變革中尋找發展空間。

但無論政策如何變化,影視行業的本質,難以跟隨政策轉變。

相比政策暖風,對於投資而言,更值得關注的或許是隨着AI技術深入,影視行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和人力成本結構能否發生本質改變。

參考如今AI短劇的爆發,傳統影視公司需要積極擁抱AI,如果能夠實現AI結合專業製作的緩和模式,影視行業長期以來投資大、周期長、回報不確定的情況或許能夠得到改變。

但與此同時,短劇生態對於長視頻的替代並非短暫的熱度,也並不是簡單的內容競爭,而是短視頻生態對於長視頻生態的取代。

這樣的變化是不可逆的。

其次,供給端收縮的影響是持續的,目前電視劇備案數量和發行數量的下降,需要持續的資本回流,才能持續修復產能。

因此,唯有生態競爭徹底穩定,技術變革效果確定之后,影視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上升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